祝我们可爱的孩子们节日快乐、安全、幸福!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得带孩子们多出去走走!
不要忘了把PP发上来让我们欣赏一下,感受一下孩子们的欢乐!
天气凉了,怎样预防孩子感冒呢?小儿感冒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咽部不适。一般3~4天能自愈。有时也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发炎以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小儿感冒时还常常伴有呕吐、腹泻。重者,体温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状。
小儿感冒是极为普通的小毛病,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常常可以引起许许多多并发症,常见的有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也可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等。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
所以说,小儿发生感冒时,做家长的一定要照医嘱做好家庭护理。小儿感冒家庭护理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其二是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咛”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小儿感冒是极为普通的小毛病,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常常可以引起许许多多并发症,常见的有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也可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等。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
所以说,小儿发生感冒时,做家长的一定要照医嘱做好家庭护理。小儿感冒家庭护理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其二是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咛”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一位德国幼教专家眼中的中国幼儿园
去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博士亲眼目睹了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像。“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论还在重复着昨天的错误。”赵远虹举例说,“比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西方对这一方法从产生怀疑到加以否定,已经花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 “值得深思的是,在北京一个标榜与国际接轨接得最紧密的现代寄宿幼儿园里,艾博士见到的却是最厉害的灌输教育。”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从外国学习回来的‘海归';家长送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感觉是送到了外国……但是在教室里看到的情景,令艾博士大为惊讶。”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专门为孩子们玩‘过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最令人震动的是:房间里摆得满满的小床四周见不到孩子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中带来的私人玩具……”“据说这家幼儿园4、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一千多字”,赵远虹反问道,“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即使不想学又有什么办法呢?”“作为权威的幼教专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加到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做法。艾博士强调说,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证明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来自被动式的说教,对孩子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赵远虹说,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仿佛是为了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教育欠账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功能和作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像是打赌一般,父母的晚年和儿女自身是否幸福的宝都统统押在了孩子身上。”赵远虹发现这句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成千上万中国父母喘不过气来。对于这种重望的份量,德国专家起初并不十分理解。” 在北京一处婴儿早期教育基地,当艾博士听说一个9-16个月的婴幼儿上课时间竟长达45分钟时,惊得险些从座椅上跌下来。 赵远虹回忆说,艾博士在其总结报告中尤其提到了该早期教育基地课程结束时的爬行比赛孩子们被抱到起跑线上,然后在对面母亲或亲人的大声招呼声中向终点爬进。“当第一,争先进”似乎从起跑线开始已经渗入这些婴儿的头脑中。” 也许中国的父母会问,难道当第一争先进有什么错吗?赵远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书《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其中详细列出了德国一位7岁儿童长达70条之多的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这份教育清单是艾申波茜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从提出到定稿历经3年,并对150人进行了单独访谈。
教育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这是一个人生下来的前7年间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及掌握的知识
情感体验方面:
>>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个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应该: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缺少你”等称赞的话语;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之间的差别。懂得心理学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诸如尿床是由情绪波动而导致发生等等;
>>能够原谅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怀念,感受过舒适与将就的差别,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的思乡、漂泊、借宿以及无家可归的概念;
>>想赢,但也输得起。
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方面:
>>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
>>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
>>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生过火,并能够熄灭之;
>>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
>>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
>>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工具;
>>有收集东西的愿望;
>>能区分食物和膳食,动作与姿势,气味和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两个人知道”的意义;
>>听过童话故事,从中懂得什么是受难,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亲戚朋友,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妈;
>>能为大人分担忧愁;
>>看过爸爸刮胡子; 七十多条无法一一列举。可是这一清单是否能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另外一条思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有比认字和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呢?
连续参观这些幼儿园后,德国专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艾博士对这个幼儿园的最初好感来自一些所见的细节。 “刚进门我们就被拉住照集体像。刚好几个四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路过,便被老师招呼过来一同参加。照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被立即命令回班去,而是随意地跟着客人往前走。”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个孩字,手拉着手。园长很自然地将孩子叫到跟前,像介绍战友似地把他们的大名一一报给我们。” 橱窗里照样挂着孩子们的画。但这里没有其他幼儿园常见的统一题目、统一手法的成人模仿品。相反,孩子们画里的内容极富想像力。其中不乏幼稚拙劣手笔的,但仍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最让艾博士认同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材料的多样化。“教师办公室同时也是一间手工作品陈列室。制作者竟然都是孩子。虽然有的内容使我们感到一些陌生,比如坦克,红旗或者导弹,但是制作材料真可谓丰富多彩,有木料,棉布,易拉罐……教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那些巧妙而有趣的制作技术,言谈中充满了风趣和自豪。” “楼梯口的拐弯处被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美发廊。是孩子们把洗菜用的筛子制成了烫发帽。此外,梳辫子用的蝴蝶结,吹风机,刮胡子刀,烫发卷,玲琅满目的东西都来自孩子的小手。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在这个成人社会的模拟场所里实践着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工作时将会产生多么大的乐趣。”赵远虹补充说,尽管类似的活动角落也许在其他幼儿园里也可以找到,但这个幼儿园给德国专家的感觉非常不一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与孩子共同进行的专题研究。而研究的题目来自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鞋”的。为什么要研究“鞋”,有两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是每当假期结束,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脚上往往穿着都是新鞋,开学第一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鞋子转来转去。第二件事来自负责擦地的阿姨。她总抱怨说,刚刚擦过的地总有孩子跑上去踏上鞋印,乐此不疲。原来是鞋底上的不同花纹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关于鞋的专题活动就此展开:大家开始讨论左脚与右脚的不同,然后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采访修鞋人,进鞋店采访售货员阿姨,询问鞋的种类和用途,等等。“凡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肯定能够成功。”这是该幼儿园老师们的信条。艾博士评价说,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们的教育始终都是以孩子为本。
去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博士亲眼目睹了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像。“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论还在重复着昨天的错误。”赵远虹举例说,“比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西方对这一方法从产生怀疑到加以否定,已经花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 “值得深思的是,在北京一个标榜与国际接轨接得最紧密的现代寄宿幼儿园里,艾博士见到的却是最厉害的灌输教育。”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从外国学习回来的‘海归';家长送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感觉是送到了外国……但是在教室里看到的情景,令艾博士大为惊讶。”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专门为孩子们玩‘过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最令人震动的是:房间里摆得满满的小床四周见不到孩子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中带来的私人玩具……”“据说这家幼儿园4、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一千多字”,赵远虹反问道,“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即使不想学又有什么办法呢?”“作为权威的幼教专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加到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做法。艾博士强调说,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证明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来自被动式的说教,对孩子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赵远虹说,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仿佛是为了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教育欠账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功能和作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像是打赌一般,父母的晚年和儿女自身是否幸福的宝都统统押在了孩子身上。”赵远虹发现这句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成千上万中国父母喘不过气来。对于这种重望的份量,德国专家起初并不十分理解。” 在北京一处婴儿早期教育基地,当艾博士听说一个9-16个月的婴幼儿上课时间竟长达45分钟时,惊得险些从座椅上跌下来。 赵远虹回忆说,艾博士在其总结报告中尤其提到了该早期教育基地课程结束时的爬行比赛孩子们被抱到起跑线上,然后在对面母亲或亲人的大声招呼声中向终点爬进。“当第一,争先进”似乎从起跑线开始已经渗入这些婴儿的头脑中。” 也许中国的父母会问,难道当第一争先进有什么错吗?赵远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书《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其中详细列出了德国一位7岁儿童长达70条之多的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这份教育清单是艾申波茜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从提出到定稿历经3年,并对150人进行了单独访谈。
教育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这是一个人生下来的前7年间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及掌握的知识
情感体验方面:
>>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个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应该: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缺少你”等称赞的话语;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之间的差别。懂得心理学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诸如尿床是由情绪波动而导致发生等等;
>>能够原谅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怀念,感受过舒适与将就的差别,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的思乡、漂泊、借宿以及无家可归的概念;
>>想赢,但也输得起。
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方面:
>>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
>>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
>>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生过火,并能够熄灭之;
>>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
>>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
>>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工具;
>>有收集东西的愿望;
>>能区分食物和膳食,动作与姿势,气味和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两个人知道”的意义;
>>听过童话故事,从中懂得什么是受难,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亲戚朋友,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妈;
>>能为大人分担忧愁;
>>看过爸爸刮胡子; 七十多条无法一一列举。可是这一清单是否能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另外一条思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有比认字和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呢?
连续参观这些幼儿园后,德国专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艾博士对这个幼儿园的最初好感来自一些所见的细节。 “刚进门我们就被拉住照集体像。刚好几个四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路过,便被老师招呼过来一同参加。照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被立即命令回班去,而是随意地跟着客人往前走。”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个孩字,手拉着手。园长很自然地将孩子叫到跟前,像介绍战友似地把他们的大名一一报给我们。” 橱窗里照样挂着孩子们的画。但这里没有其他幼儿园常见的统一题目、统一手法的成人模仿品。相反,孩子们画里的内容极富想像力。其中不乏幼稚拙劣手笔的,但仍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最让艾博士认同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材料的多样化。“教师办公室同时也是一间手工作品陈列室。制作者竟然都是孩子。虽然有的内容使我们感到一些陌生,比如坦克,红旗或者导弹,但是制作材料真可谓丰富多彩,有木料,棉布,易拉罐……教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那些巧妙而有趣的制作技术,言谈中充满了风趣和自豪。” “楼梯口的拐弯处被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美发廊。是孩子们把洗菜用的筛子制成了烫发帽。此外,梳辫子用的蝴蝶结,吹风机,刮胡子刀,烫发卷,玲琅满目的东西都来自孩子的小手。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在这个成人社会的模拟场所里实践着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工作时将会产生多么大的乐趣。”赵远虹补充说,尽管类似的活动角落也许在其他幼儿园里也可以找到,但这个幼儿园给德国专家的感觉非常不一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与孩子共同进行的专题研究。而研究的题目来自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鞋”的。为什么要研究“鞋”,有两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是每当假期结束,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脚上往往穿着都是新鞋,开学第一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鞋子转来转去。第二件事来自负责擦地的阿姨。她总抱怨说,刚刚擦过的地总有孩子跑上去踏上鞋印,乐此不疲。原来是鞋底上的不同花纹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关于鞋的专题活动就此展开:大家开始讨论左脚与右脚的不同,然后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采访修鞋人,进鞋店采访售货员阿姨,询问鞋的种类和用途,等等。“凡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肯定能够成功。”这是该幼儿园老师们的信条。艾博士评价说,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们的教育始终都是以孩子为本。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7-7-21
- 行业 工业制造
:~~值得借鉴~~~日本幼儿园12件令中国妈妈目瞪口呆的事儿~~
1.无数大大小小的包。
我们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向我们说明,要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我真是彻底崩溃了!搞不懂为什么日本人要弄出这么多复杂的名堂出来。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经过两年,我们都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的分门别类。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着。
这是很震动我的一个场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说的那些少说也有两三个大包外加书包都由那些花朵们肩背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我们呢,自然还是咱国内的传统,田田空手,我拿包。过了两天,老师就来和我聊天了:“田田妈,Tina在学校可是什么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惯于只说半句话,后面的让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问家里的情形了,看我还在想,老师就说了“比方说上学时拿包吧。。。”这就是委婉的提醒。从此就只好让田田自己拿了。等开家长恳谈会时,我和大家说“在中国幼儿园,习惯家长拿东西”这回轮到日本妈妈目瞪口呆了,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爱孩子更多一点呢?
3.反复脱换的行头
田田的幼儿园是统一服装,春秋换装,全年登园时最外边都要穿幼儿园的套头衫,穿短裤,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开学时老师要求拿一组换的衣服,在我们看来,那自然是防备孩子玩耍时弄脏备用的,然而,并不是。只要孩子们中午睡了午觉,起来必定要重新换一套。够多麻烦。(到田田在外边宿泊一个晚上的时候,光备用的换的衣服就要备好多套,真赶上那个爱新衣的皇帝了。)
刚开始每天早上去送田田,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田田在菊花班的时候,看她实在慢,我就不免代劳。但是不久就发现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慢慢体会到,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帖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4.大冬天穿短裤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刚去的时候,北京的爷爷奶奶非常担心,说一定要和老师商量一下,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孩子,受不了这个冻。这个.。。,让我怎么说得出口。就算不重新唤起东亚病夫的记忆,起码也激活小皇帝的印象。没法子,只好入乡随俗地狠下心来,为国争个面子。不用说,刚入园那时候,三天两头就冻病了。和日本妈妈说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看看一个个像小炮弹一样冲到我面前说“你好”的孩子,那个结实劲儿,我是觉得我们不能太金贵孩子了。
5.0岁参加运动会
刚到幼儿园,就看见很多老师怀里都抱着个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几个月大吧,一问,是0岁。田田幼儿园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田田曾经是菊花,然后变成百合,现在已经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风范的紫罗兰了。而0岁的小宝宝,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汉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来就来源于汉字),很是形象。这些0岁的毛毛,不光入托了,而且还要参加幼儿园的一切大型活动,比方运动会、演出发表会等。看这些0岁的毛毛哭着拼命向前爬,还是有点打动人的力量的。
6.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儿园到了年中组,开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课,相当于我们的体育和形体课;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孩子们成天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田田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了。
说实话,刚来日本时,田田的表现真是让人汗颜。日本的孩子一般从十三四岁开始,才往上蹿个儿,之前比中国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里,那可是鹤立鸡群的“庞然大物”,无奈实在是外强中干。日本孩子光着脚在外边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点沙子,就恨不得踮着脚走路。有一次远足爬山,最后一个不算,下来的时候,干脆由两个矮个子的日本孩子搀扶下山。这怨不得孩子,3岁的孩子,根本没有让她徒步爬山1小时的经验。现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环境下,徒步4个小时没有任何问题。
7.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国时,我们参观过几次田田的幼儿园,都是各班在各班上课,到了日本就不同,在9:30之前,3:30之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孩子们的成长感特别明显。比方前些天田田年长组最后的发表会上,表演完太鼓之后,他们说了一番话,让所有的家长落泪:今天的发表会真高兴,低年组的小朋友们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这是我们最后的发表会了,到了小学校我们仍然不会忘记我们的朋友和幼儿园。
8.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
在这个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问教什么,答案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讲话,“笑眯眯”最重要,一个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还教什么?“教学会说谢谢”总之,这里强调的和国内是非常不同。但是通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发现田田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方面的收获却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
9.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
看看我的日历上标出的做便当的日子,就是田田他们远足的日子,一年到头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了,打年糕了,开运动会了,为社区演出了,宿泊了,过园节了,开发表会了,去拜寺庙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总之,结论是:日本的幼儿园生命在于活动!
10.中国人都不过的节日日本幼儿园过
这也是让我狠狠吃惊的地方,像上面说的,日本幼儿园过一切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除此之外,中国的正月初七的七草节(几位知道?)、二月的节分、七七乞巧节都认真地过上一遍。孩子回来说,今天老师问我这些节日在中国怎么过,我说:不知道。惭愧啊,妈妈也不知道。
11.老师的能量
日本一个班,少到10个人,多到30个人,老师都只有一位。开始我是颇为怀疑的,大约把这些孩子都看住也就不错了。然而,可真是看轻了日本的幼儿园老师。就这一位老师,30个孩子的作品展,30个孩子从无到有的打鼓本领(非常专业啊),30个孩子的美术、音乐、阅读,30个孩子的生日,30个孩子的大型发表会、运动会全是这一位,有条不紊,像模像样。像去年发表会排的是《不来梅的音乐会》,日本的活动向来是一个孩子都不能少的,所以30个人当中,4只母鸡,3只猫,5只狗,2头驴子,几个小偷,老师要分别带领孩子们做好服装、道具和布景(全部废物利用)、配好音乐、编好剧目,排练一个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师每天还是轻轻松松的表情,50多岁的人了啊。佩服!
12.佛教的影响
京都大概是日本寺庙最多的城市,整个城市有一种晨钟暮鼓的氛围,田田的幼儿园每个月都要到寺庙里受一次教诲,园里最重要的节日一定要拜佛,佛诞日、涅槃日都有活动,最近孩子们马上要毕业了,昨天就去了西本愿寺向佛许了愿,田田还代表班级给佛献了花。我问许了什么愿,她说:永远信任佛,永远对别人怀有感谢的心,永远认真倾听别人的话。
1.无数大大小小的包。
我们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向我们说明,要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我真是彻底崩溃了!搞不懂为什么日本人要弄出这么多复杂的名堂出来。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经过两年,我们都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的分门别类。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着。
这是很震动我的一个场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说的那些少说也有两三个大包外加书包都由那些花朵们肩背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我们呢,自然还是咱国内的传统,田田空手,我拿包。过了两天,老师就来和我聊天了:“田田妈,Tina在学校可是什么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惯于只说半句话,后面的让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问家里的情形了,看我还在想,老师就说了“比方说上学时拿包吧。。。”这就是委婉的提醒。从此就只好让田田自己拿了。等开家长恳谈会时,我和大家说“在中国幼儿园,习惯家长拿东西”这回轮到日本妈妈目瞪口呆了,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爱孩子更多一点呢?
3.反复脱换的行头
田田的幼儿园是统一服装,春秋换装,全年登园时最外边都要穿幼儿园的套头衫,穿短裤,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开学时老师要求拿一组换的衣服,在我们看来,那自然是防备孩子玩耍时弄脏备用的,然而,并不是。只要孩子们中午睡了午觉,起来必定要重新换一套。够多麻烦。(到田田在外边宿泊一个晚上的时候,光备用的换的衣服就要备好多套,真赶上那个爱新衣的皇帝了。)
刚开始每天早上去送田田,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田田在菊花班的时候,看她实在慢,我就不免代劳。但是不久就发现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慢慢体会到,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帖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4.大冬天穿短裤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刚去的时候,北京的爷爷奶奶非常担心,说一定要和老师商量一下,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孩子,受不了这个冻。这个.。。,让我怎么说得出口。就算不重新唤起东亚病夫的记忆,起码也激活小皇帝的印象。没法子,只好入乡随俗地狠下心来,为国争个面子。不用说,刚入园那时候,三天两头就冻病了。和日本妈妈说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看看一个个像小炮弹一样冲到我面前说“你好”的孩子,那个结实劲儿,我是觉得我们不能太金贵孩子了。
5.0岁参加运动会
刚到幼儿园,就看见很多老师怀里都抱着个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几个月大吧,一问,是0岁。田田幼儿园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田田曾经是菊花,然后变成百合,现在已经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风范的紫罗兰了。而0岁的小宝宝,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汉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来就来源于汉字),很是形象。这些0岁的毛毛,不光入托了,而且还要参加幼儿园的一切大型活动,比方运动会、演出发表会等。看这些0岁的毛毛哭着拼命向前爬,还是有点打动人的力量的。
6.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儿园到了年中组,开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课,相当于我们的体育和形体课;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孩子们成天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田田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了。
说实话,刚来日本时,田田的表现真是让人汗颜。日本的孩子一般从十三四岁开始,才往上蹿个儿,之前比中国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里,那可是鹤立鸡群的“庞然大物”,无奈实在是外强中干。日本孩子光着脚在外边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点沙子,就恨不得踮着脚走路。有一次远足爬山,最后一个不算,下来的时候,干脆由两个矮个子的日本孩子搀扶下山。这怨不得孩子,3岁的孩子,根本没有让她徒步爬山1小时的经验。现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环境下,徒步4个小时没有任何问题。
7.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国时,我们参观过几次田田的幼儿园,都是各班在各班上课,到了日本就不同,在9:30之前,3:30之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孩子们的成长感特别明显。比方前些天田田年长组最后的发表会上,表演完太鼓之后,他们说了一番话,让所有的家长落泪:今天的发表会真高兴,低年组的小朋友们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这是我们最后的发表会了,到了小学校我们仍然不会忘记我们的朋友和幼儿园。
8.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
在这个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问教什么,答案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讲话,“笑眯眯”最重要,一个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还教什么?“教学会说谢谢”总之,这里强调的和国内是非常不同。但是通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发现田田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方面的收获却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
9.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
看看我的日历上标出的做便当的日子,就是田田他们远足的日子,一年到头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了,打年糕了,开运动会了,为社区演出了,宿泊了,过园节了,开发表会了,去拜寺庙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总之,结论是:日本的幼儿园生命在于活动!
10.中国人都不过的节日日本幼儿园过
这也是让我狠狠吃惊的地方,像上面说的,日本幼儿园过一切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除此之外,中国的正月初七的七草节(几位知道?)、二月的节分、七七乞巧节都认真地过上一遍。孩子回来说,今天老师问我这些节日在中国怎么过,我说:不知道。惭愧啊,妈妈也不知道。
11.老师的能量
日本一个班,少到10个人,多到30个人,老师都只有一位。开始我是颇为怀疑的,大约把这些孩子都看住也就不错了。然而,可真是看轻了日本的幼儿园老师。就这一位老师,30个孩子的作品展,30个孩子从无到有的打鼓本领(非常专业啊),30个孩子的美术、音乐、阅读,30个孩子的生日,30个孩子的大型发表会、运动会全是这一位,有条不紊,像模像样。像去年发表会排的是《不来梅的音乐会》,日本的活动向来是一个孩子都不能少的,所以30个人当中,4只母鸡,3只猫,5只狗,2头驴子,几个小偷,老师要分别带领孩子们做好服装、道具和布景(全部废物利用)、配好音乐、编好剧目,排练一个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师每天还是轻轻松松的表情,50多岁的人了啊。佩服!
12.佛教的影响
京都大概是日本寺庙最多的城市,整个城市有一种晨钟暮鼓的氛围,田田的幼儿园每个月都要到寺庙里受一次教诲,园里最重要的节日一定要拜佛,佛诞日、涅槃日都有活动,最近孩子们马上要毕业了,昨天就去了西本愿寺向佛许了愿,田田还代表班级给佛献了花。我问许了什么愿,她说:永远信任佛,永远对别人怀有感谢的心,永远认真倾听别人的话。
一位访澳归来的老教师,谈到赴澳见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蹲着和孩子说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我请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这位家长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当时,我感到很惊讶,以为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又一个周末,当学校的一位秘书逑蒂请我去共度两天周末时,我又一次见到这动人的情景。
逑蒂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当大家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大家和孩子们去公园玩,罗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逑蒂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我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这时,我禁不住同逑蒂谈起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澳大利亚母亲的言语和行为使人想到: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面临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家长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地施威,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
我想,这是一种很具体的教育方法,却体现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关系的教育观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儿童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儿童和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倾听,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逑蒂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当大家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大家和孩子们去公园玩,罗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逑蒂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我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这时,我禁不住同逑蒂谈起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澳大利亚母亲的言语和行为使人想到: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面临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家长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地施威,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
我想,这是一种很具体的教育方法,却体现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关系的教育观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儿童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儿童和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倾听,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9-11-1
- 行业 其它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9-11-1
- 行业 其它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8-11-2
- 行业 其它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8-11-2
- 行业 其它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7-10-29
- 行业 政府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