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男性为主要输出力量的指挥界,想要在这个领域内站稳脚跟的女性指挥家屈指可数。

当然,这也不是意味没有,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女性指挥家正迈向金字塔尖,以出色的指挥技巧、实力征服乐迷、乐评家、媒体,由此大家才得以渐渐消除以前那种“女不如男”的观念。

来自日本的西本智实、立陶宛的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法国的劳伦斯·爱奎尔贝、美国的马林·艾尔索普、芬兰的苏珊娜·玛吉等都是当今指挥乐坛表现尤为出色的女性指挥家。

今日,我们首先来认识这位来自立陶宛、29岁成为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CBSO)首位女性音乐总监,DG签约的首位女性指挥家——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MirgaGražinytė-Tyla)



米尔嘉1986年出生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她的父亲是合唱指挥,她的母亲是钢琴家,她的姨妈是作曲家。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梦想着成为一名指挥家。在奥地利的格拉茨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毕业后,她继续在莱比锡、苏黎世等地学习。

2012年赢得萨尔茨堡音乐节“青年指挥大奖”。2013年米尔嘉被任命为瑞士伯恩歌剧院首席指挥,并在2012-13乐季担任杜达梅尔在洛杉机爱乐的助理指挥,2015年获选为萨尔茨堡市立剧院的音乐总监。



同年7月,米尔嘉担任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在双方愉快并激荡不少火花的合作之下,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2016年9月正式宣布米尔嘉继西蒙·拉特尔、尼尔森斯之后,成为该团的音乐总监(现已辞去乐团音乐总监的身份),同时也是首位被CBSO任命为音乐总监的女性指挥家

尽管当时的米尔嘉还很年轻,但是她的成长极为迅速,由于她在交响乐、歌剧和合唱领域有着丰富的指挥经验,也使得她的曲目量非常丰富


媒体、权威乐评家们常称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的指挥风格“自然”、“充满活力和激情”,赞誉其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她并不重复或者附和一统天下的男性指挥家的风格,即“对力量的最明显表达”,让全世界的观众激动不已。

米尔嘉向来热情大方的性格和严谨细致的做派在与团的相处、合作中赢得赞赏,同时更有乐评人认为:“米尔嘉在时间掌控上精准到位,作品架构的走向清晰了然,细节的处理干净俐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乐团前任指挥尼尔森斯。她身上诸多的特性和手法,都带给爱乐者令人无法抗拒的新鲜感,同时她又不乏个人风格”

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
《魏恩贝格:第3&7号交响曲&第1长笛协奏曲》

2019年,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在DG发行的首张专辑,就开始不走寻常路,她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小提琴家克莱默、以及小提琴家本人创立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共同探索了在当代才开始被挖掘的作曲家米奇斯瓦夫·魏因贝格(Mieczyslaw Weinberg)的《第2&第21号交响曲》,获奖无数。



当米尔嘉谈到魏因贝格时,她提到,对这位作曲家探索热情来自于她与克莱默的友谊。

她说:“至少在曲目方面,我希望我们能够记录一些足够特别的东西。当我思考录音时,我有一种让我们所做的事情成为永恒的责任感。也许有一天,我可以梦想录下马勒的作品,但现在我感觉,我们已经拥有太多这样的东西了。相比再录制一套贝多芬,或许发现魏因贝格的音乐更为必要”

因此,两年后(即2021年)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继续她的使命,又带着作曲家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交响曲作品回归——温伯格《第三与七号交响曲》以及《长笛协奏曲》介绍给世界古典乐迷


一部是融入柔和的民间音乐旋律、但 1949 年的首演惨遭当局取消的《第3号交响曲》。

另一部则是为大键琴与弦乐团而作的《第7号交响曲》,更是一首转置为当代框架的巴洛克大协奏曲,五个乐章皆不中断地而一气呵成地演出,弦乐部的整体声响在与大键琴的交互作用之下,被探索与挖掘出多种层次,展现魏因贝格独特的音乐性。

专辑还收录了魏因贝格朝气蓬勃的《第1号长笛协奏曲》,作品灵感明显来自犹太音乐,尤其第三乐章优雅轻盈的圆舞曲风格,魏因贝格可能在一位年轻华沙音乐家的犹太婚礼中演奏过其中段落。

在这张专辑中,由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首席长笛演奏家Marie-Christine Zupancic灵动演绎。

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再次证明自己是诠释魏因贝格奥妙创作风格的权威人选,高度精准地追踪乐曲电光火石般的情绪和动态变化,同时又确保偶尔的宁静时刻呈现出温暖的光彩。

她的指挥风格是运动的、有磁性的、激动人心的,她全神贯注,不懈探索时的真挚以及呈现作品的完成度,更展现出她充满活力的一面。



成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于她的麾下,相比于第一次,演奏起这些音乐来更加从容,旋律走向也更加流畅自然,这个乐团给人的震撼之处,总是有着一种清脆、清新、充满现代气息的感觉。



米奇斯瓦夫·魏因贝格
Mieczyslaw Weinberg


魏因贝格的音乐是20世纪最伟大的隐藏珍宝之一,是一名多产却鲜为人知的作曲家,进入21世纪后,他的声望才逐日增高,之后更被认为可能是仅次于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之后的第三位最伟大的前苏联作曲家

他一生的创作涵盖了包含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独奏曲在内的多个音乐体裁,其创作风格独特,技法多变又富有强烈的情感意味。魏因贝格一生命运多舛,痛苦的经历让他不断思考,战争的硝烟、亲属被屠杀的创伤,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于1996年逝世,留下了150多部作品,包括26部交响曲,2部小交响曲,10余部歌剧和芭蕾,17部弦乐四重奏(他还曾经和老肖比赛写弦四),另外还有30部各种独奏、重奏、协奏曲等等,以及为电影、戏剧、马戏、电台而作的约1500首插曲。




提及魏因贝格,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著名的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们的音乐风格相互渗透,也让魏因贝格的创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鉴于他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紧密关系,因此在风格上,两人的作品偶尔会给人留下会彼此相互影响的印象,但相对肖氏风格而言,魏因贝格显得更为平静深刻、带有更少讽刺性。

除了个别乐句有类似之处,从风格上和思路上两人相去甚远:如果说肖斯塔科维奇是带着刺刀的战士,那魏因贝格就是大海,深邃而不见底、深沉安宁,即便偶有波涛汹涌,总体上仍是浪漫幻境,风和日丽。


【原装进口】
米尔嘉·泰拉
《魏因贝格 第3&7号交响曲&第1长笛协奏曲》
欧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