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变形金刚》在国内首播后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70、80后来说,《变形金刚》不仅是一部动画片,更是一段无可替代的童年记忆。作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动画之一,它将科幻与动作完美结合,塑造了许多深受喜爱的角色,让我们在无数个夜晚沉浸在汽车人与霸天虎的激烈战斗中。那个年代,看完动画片后,变形金刚们是孩子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玩具太贵,于是当年商家把变形金刚的形象别出心裁的印在手帕、文具盒、作业本上、贴纸上等,它们成为了当时小朋友比较喜欢的产品,这也使得变形金刚更广泛的传播了起来。

在变形金刚风靡神州之前,洋画已经是一项在中小学生中较为普及的游艺活动,因其成本相对低廉、游戏规则简单、不受时空局限而得以迅速流行。可以说,变形金刚在国内的兴起对洋画热的急剧升温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遥想当年,变形金刚洋画的“赌场”遍及小巷胡同的角角落落。走廊楼梯上、乒乓球台上、食堂餐桌上,拍击声此起彼伏,吆喝声震耳欲聋。小学生豪赌狂押,不亦乐乎,令家长为之震惊,令老师为之色变,成为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按照家长老师的逻辑,洋画是购买所得,在游戏中或失或得,属于变相赌博,自然在严加禁止之列。因此,当时玩洋画通常会与“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玩物丧志”相挂钩。不过,尽管此项游戏从一开始就受到家长和学校的百般限制和阻拦,但师长的种种禁令举措收效甚微,大家仍然是乐此不疲,因为这可是当时亿万小朋友的选择啊!那时候几乎每个小朋友人手一张。在课后,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洋画,玩得不亦乐乎,虽然两只小手拍的通红,但是对于这个最简陋的玩具,大家都爱不释手。

虽然这些洋画可能比当时的玩具封绘或者讲谈社的形象稍逊一筹,但是它们绘制精美,色彩艳丽,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它们陪伴了当时亿万小朋友度过快乐的童年。当时小朋友对洋画的情感,丝毫不亚于当时小朋友对玩具的情感,不亚于现在小朋友对于电子产品的情感。从1988年第一张变形金刚洋画诞生以来,已有3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