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镇江,风是热的,心是野的。
1996年五一,大市口人潮如沸。镇江商业城开业首日,玻璃柜台挤满抓抢羊毛衫的手,手扶电梯因超载停运三次,玻璃挤碎三块,天王巨星刘德华要来剪彩的谣言开业前还在广为流传,挤在门前板等开业的“好事者”在推波助澜,“看到华哥了,马上就找他签名”。主持开业的市政协主席黄老被热情震撼到“身体不适”回家休息,这座苏南小城第一次触摸到摩登时代的脉搏。
《镇江日报》记录下了当天的狂热:老人在家电区抚摸进口彩电,少年攥着攒了半年的零钱换回耐克气垫鞋。商业城7楼美食城、游戏厅人声鼎沸,币箱清出硬币重达半吨,凉粉、炸火腿肠卖到脱销。开业卖出的第一台春兰空调,被家住弥陀寺巷的王老师买走。人们挤在柜台前,买的不仅是新潮的梦特娇T恤、金利来领带,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入场券。
金山焦山北固山,古城名城商业城,那股蓬勃的草莽之气,如同中山东路上新栽的梧桐,正奋力伸展枝桠。“我就在商业城正大门等你”,成为了无数镇江年轻人曾经美好的约定。从新华影城到商业城,短短一个红绿灯的时间,便能汇聚起密密麻麻的人群。镇江的首家必胜客后来便坐落于此,相较于必胜客,新华影城、京江饭店门口里脊肉串和鱿鱼,给镇江人留下了更为深刻的记忆。
1999年最后一天的寒夜,全世界都在企盼新千年,镇江东郊的二十一世纪乐园的“世纪巨蛋”亮如白昼。作为全球十个迎接新千年的庆典会场之一,这座直径88米的发光球体通过六十国电视台照亮世界荧屏。尖叫声划破夜空,填补了城市没有主题公园的空白。谁也不曾想,不久后,这竟然演变成震惊朝野的“诈骗案”。

但千禧年的钟声伴着时代浪潮,依旧挟着亘古的悠扬涤荡而来。城市的骨架,在推土机轰鸣的引擎声中,向着四面八方,贲张舒展!黄七路、金桥路、九里街,昔日的阡陌农田,被新生的路网如叶脉般覆盖、延展。牌湾以东、大市口以西的破败之地,住宅楼群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最惊艳的华章,挥毫于长江之滨。那条曾饱受尘沙侵扰的苏北路,经匠心重塑,涅槃为长江路风光带,一条城市的“珍珠项链”!入夜时分,路灯如璀璨珠链缀于江岸,金山寺宝塔的巍峨和北固山的壮美在水中轻摇。大市口广场,作为“城市客厅”豁然敞开怀抱,喷泉边孩童追逐着水花里的彩虹,长椅上老人沐着暖阳打盹,现代都市的呼吸与心跳,在此刻凝结成画。退休工人周明德在给《京江晚报》副刊的投稿中,捕捉了这诗意的一瞬:“第一次带孙女夜游,她说,‘喷泉里有星星在游泳。’”

荧屏之内,镇江的光影亦在流转。陈建斌主演的《愿望年代》热播,古城街巷成为流动的片场。镜头追随着陈建斌穿行于伯先路一带的斑驳民居,蔡琴那低回婉转的片尾曲《缺口》“年轻求得圆满,随着岁月走散”在城里城外幽幽响起。故事讲述农村姑娘俞天然与青年周紫建在镇江创业的世情冷暖、百味人生。剧中,镇江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原汁原味,演员的台词里,“镇江”二字时不时蹦出,仿佛不经意的烙印。片尾字幕郑重打出:“鸣谢镇江市人民政府”。在那个全民围坐荧屏的年代,屏幕里鲜活的镇江,与屏幕外升腾的自豪感,在千家万户的窗口同频共振,那是镇江人文化自信拔节生长时,清脆的裂响。


故事还在奔腾不息。2005年初秋,丹徒新区广场化作一片沸腾的星海,央视《同一首歌》的聚光灯,如利剑刺破苍穹。周杰伦现场清唱《七里香》,把秋雨的韵脚写进诗的结尾;潘玮柏在《不得不爱》的节奏中纵情释放,那段Rap,潘帅即兴的一句“镇江!”瞬间点燃全场;“宇宙无敌勇气美少女”梁静茹,当年仍是满满一脸胶原蛋白,用一曲《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当晚大雨滂沱,到场致辞的市委书记,开口第一句却是:“今夜,星光灿烂!”多年后,执笔的机关大咖解密:原稿即如此,未改,书记执意要念。因为,镇江的夜空,从未汇聚过如此多的星辰,璨若银河!


没过多久,镇江电视台也迎来了华丽转身。那只振翅欲飞的朱雀新台标,取代了旧标识,昂然亮相。“创意揽江山”的口号,简洁有力,宣示着立足本土、放眼未来的雄心。荧屏内容和整个时代一样,变得清新起来:还没有酒驾的张南南开辟了《南南嚼趣》,用镇江话插科打诨、品评市井百态,成了大伙饭桌上的谈资;经常担纲婚庆司仪嘻嘻哈哈的戴维权荧屏上风格一转,严肃认真用一口“滴板”镇江话喊出“老戴维权,带你维权”;《看见大市口》《今晚九点半》一改播音腔,将镜头对准街头巷尾的冷暖,贴近民生;《新闻相对论》你我相对而论,尝试在观点碰撞中激荡思维。电视节目开始有了泥土气,如同注入的一股清流,让本地荧屏耳目一新,也让镇江人的声音、镇江的故事有了更丰富多元的表达渠道。长江之滨文广集团的新大楼里彻夜不息的灯光,映照着媒体人追赶时代浪潮的热情,那是新旧媒体转换期的“田园时代”。《新闻相对论》策划人坦言,“来电提建议的太多,有农民要求谈农业补贴政策,有外企高管讨论谏壁片区环保,有公务员想说说文明城市创建,感觉每个人都希望表达,这座城市开始思考未来”。

今天,镇江商业城早已消失几度,传统电视剧的热度随岁月流转而冷却,央视《同一首歌》的舞台灯光退去多年,镇江和镇江电视台一样,也面临着更深层次转型的阵痛与发展的挑战。其实,回望来路,镇江亦鲜有独领风骚的章节,并没有什么大红大紫的巅峰时刻。六朝烟雨,只是金陵的屏障;漕运时代,亦非唯一的枢纽;所谓“天下第一江山”,更多是文人墨客的咏叹,而非号令四方的权柄。清代漕运鼎盛时,年过境粮船不过苏常十之三四;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凭借着工业的迅猛发展,镇江成功跻身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前50强。当时,镇江的工业门类齐全,在江苏省内仅次于省会南京,电力、化工、造纸、船舶、建材等产业在省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2年,镇江规上工业增加值192.4亿元,增长17.4%,列全省第三;利税总额62.1亿元,增长31.3%,增幅全省第一。又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镇江GDP总量虽逊于苏锡常宁扬,然人均GDP与常州伯仲之间,增速更显昂扬向上之势!市委市政府雄心万丈:“总量超扬州,均量超常州!”更有某区豪言:“增幅领跑镇江,均量比肩苏南!” 然而,市场风云骤变,区域竞争白热,化债压力陡增,反腐利剑高悬,一场大疫,人间无趣,曾经并肩的城市呼啸而过。今日“苏超”积分榜上镇江的位次,恰似历史长河投下的一抹意味深长的倒影。
我们怀念当年,不是强行证明镇江过去多牛,只是单纯想是致敬那个“大进大出”的时代江湖,一个容得下天马行空的畅想、接得住大刀阔斧的变革、托得起平凡人炽热梦想的黄金年代和那座可以触摸得到的镇江城池。
一切都会在裂变中孕育新生。2025年上半年,镇江以GDP 5.9%的强劲增幅跃居全省前列。新的传奇,似乎又在新时代的稿纸上悄然起笔。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回望镇江的百年乃至千年,不难发现:
时代潮涌,则镇江梦起;
沧海横流,则江湖澎湃。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只要心气在,未来就可期。
镇江,我们从头再来。
[ 本帖最后由 山河寂寥 于 2025-7-29 15: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