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之知不可忘
唐朝的尉迟恭没文化,但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拒攀高枝。
唐太宗想把女儿嫁给他,尉迟恭赶紧叩头谢恩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尉迟恭没什么文化,但是他听到的、记在心里的是“古人富不易妻”。
刘秀劝宋弘易妻娶皇姐,宋弘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饱读诗书,尉迟恭是一介武夫,但是在他们的心中都是富不易妻,这个就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可见人的品性有的时候不在文化的高低,而是宅心是不是仁厚?
取与舍,進与退,全在于人的心念,而语言和行为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和具体的实施而已。
如此,有十条理由,如彼,也有十条理由。
这都不重要,都是显露出来的,而关键是隐藏的内在的动机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
就象尉迟恭和宋弘,他们都有自己做人的准则,或者说他们的底线。
结皇亲,意味着财富、权力、美色,一下子什么都有了,一般人求之不得,哪里能挡的住这样的诱惑?
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你给他种种好处,他不要,因为那样去做会于理有亏,于情不忍,于心不安。
但是他们的做法恰恰符合了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攀上高枝,有人高兴了,可是和他一起共患难的发妻会有多么的伤心?一得就有一失,一喜就有一悲。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用至亲人的痛苦换来更多的幸福,实在是不值得。
人说心安理得,做事在理,那自然心安。
贵而守礼,富而不骄,达不忘本,确实是难能可贵,也正因为如此,能够如此的自律才能让人由衷的敬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如宋代程颢所书: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