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練糊者,皆應開通以助運河,常使流注無窮不須復济寫,一勞永逸之計。肯哉斯言願以告,後之按行考驗者。(这句话大概就是告诉后人,开这些河湖的作用)。若關河若支河若澳若濠若塘若湖若溪若池若潭若泉若井若溝若港若灘,悉水利所關,因詳志焉。志河渠漕河,自杭州京師之張家灣,凡三千七百餘里,其在江以南,自杭州至京口七百餘里。杭至蘇資苕書諸溪之水蘇至常州,地傍太湖,本爲澤國不患無水,常州以北資宜溧諸山之水,至丹陽而山水絕,則資京口所入江潮之水,水之盈涸视潮之大小,而潮水來急退緩,水挾沙泥日有停蓄,古有一日厚一錢之說,故自江口至丹陽,常患淺淤,歲需挑疏。其最易淤淺者,京口閘爲全河退潮處,沙泥易淤一也。豬婆灘夾岸係山基所鑿地多流沙二也,猪婆灘下地係夾岡三也。
(2)在徒境挑夫尤需加力,若夫横越二閘之接引江潮,關河浮橋河之隨潮長落,以及支河小港之蓄洩田水,既利漕艘亦關農政,漕河江口舊築埽埂一道,由北固山下江灘向西起,至蒜山下小馬頭止,長三里許,埂內河口由西北向東,長一里許,而後轉南埂,有損塌卽加脩補,蓋以瀾江湖之衝激,俾漕艘出江無患也。今兵燹,後埽埂坍沒過半,自河口向西全無,攔蔽潮沙向東南入河竟成直勢,各船出入蓬纜難施,且江潮入河渠境……(文字不全)。
(3)丹徒县嘉庆志(山水)记载镇江的山:(可见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山林”,这只是部分而已。房屋大开发挖掉了许多山。)
洪山 在城南六里
霾山 在城南四十里
阿育王山 在城南六十里
福田山 在城南中有大法典寺
焦石山 在城南三里
鼎石山 在城東南三里近京岘山上有塔,山麓爲都天庙
釜顶山 在城東南四里
華蓋山 在城東南六里
萊山 在城東南十里(以前黄山附近)
白兔山 在城東南十五里有白兔山神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