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翻行业往事,看到左晖当年那个决定,真有点震撼到我。那会儿链家正卡壳:全国扩张四处碰壁,内部也一团乱麻,账上好不容易攒下五千万,换别人,估计早拿去砸五百家新店了。可他呢?转身就全扔给了IBM做咨询。团队里一堆人劝他别疯,可他偏要赌这一把。

结果呢?IBM真没白拿钱。他们给梳理出一套打法,其中有个“收费站模式”,特别绝——简单说,就是你修一条高速,谁上路谁付费,资源在你手上,主动权也在你这边。左晖后来总说,公司那些问题说到底是发展太慢,真跑起来了,很多坑压根不用跳,就能直接迈过去。

这思路,成了贝壳的底层逻辑。

你敢信?贝壳才成立两年,2020年一上市,市值就飙到了六千多亿,硬是超过了深耕三十年的万科、融创。一个干“拉皮条”的,竟成了地产圈的老大哥。你说神不神?

有人夸链家,说它苦干二十年,直营店开了一万家;也有人挺德佑,说它两年加盟也整了一万家。但贝壳一上来,干脆不走寻常路——它搭了个大平台,让全国的中介都能进来共享资源,一下子把“对手”变成了“合伙人”。这格局,这脑子,说一句服气,不为过吧?

换作以前,想整明白这些玩法,不砸个几百万请咨询公司,根本想都别想。但现在时代变了,有了Grok4这类智能工具,市场分析、商业模式搭建这些“高端玩法”,小门店也能玩得明明白白——不用大厂背景,也能配上大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