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情绪快餐”的时代,宣传也越来越追求“视觉刺激”,哪怕逻辑崩塌、常识逆行,也要端出一碗“感动套餐”。

只可惜,有些扭曲的宣传,不仅感动不了谁,反而容易引起恶心的感觉。

刚见一条热搜,说的是深圳一对母子去山西大同旅游,小孩在高铁上把儿童手表丢到垃圾袋里遗失。没想到,大同当地官方竟要求2名环卫工顶着高温,在8吨的垃圾中,足足翻找了4个小时,帮这位女士找回了“儿童手表”。

请问,这是在帮人,还是在折腾人?

耗千军万马,只为一人之遗;动环卫全力,换那半秒掌声。除了有病,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用词。


事情本身已经引起人们的怒火,而让我更没想到的是,他们竟主动把这个操作,发了出来宣传。

是的,你没看错。曝光此事不是那两名环卫工的行为,而是出自某些人自己的手笔。

典型的现代版“何不食肉糜”,这些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不仅起不到半点宣传的效果,反而只会令看客与无数普通老百姓,感到愤怒。

并且在事情被议论到热搜上之后,该环卫公司的上级部门“大同城管局”居然还回了个“不能说值不值,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显而易见,没有感动,没有认同,只有无尽的不满、讥讽,以及质问:你们该做的事情?为什么由环卫工来完成?

月下雕龙客,日中拾粪人。感动的,只有他们自己;疲惫的,却是我们全部。


说好听了,是宣传,是排忧解难。说实在点,这就是为难基层。环卫工弱势好欺负,那就专门欺负环卫工。

垃圾本身就携带病毒,尤其在这种高温天气里,翻找足足8吨的垃圾。光想想那股刺鼻作呕的味道就令人无法忍受。可笑啊,山西晚报还来一句,拍“暖心大同”,讲述感人故事。冒昧的问一句,感人吗?我怎么就没发现呢。


施恩不问愿,唱戏不给本。掏别人的口袋,慷他人之慨,去赚自己的名声,然后来一句“感人”。

丢手表的游客是满意了,大同的城管局、环卫公司是满意了,有谁问问环卫工满不满意吗?在8吨的垃圾里大海捞针,就为了帮你们找那么一块手表。

如果环卫工是什么高薪高福利职业,那我也就不多说了,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要吃好福利要拿好工资,必为人所不为,忍人所不能忍。

可环卫工拿几个子儿,每天又工作多少时间,这之间匹配吗?可笑还登报,这操作,简直丢人现眼。

当然也有认为这种现象是“好事”的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一点自不必提。但我很好奇,你认为这是好事,那请问这种好事,能否一碗水端平。

意思很简单,是不是每个丢东西的人,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求助?有些人丢东西明明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疏忽大意,是否也能求助于官方,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去保障自己的私利?

答案,或许会有很多,但结果必然是“一碗水绝无法端平”,这一点丢过东西的人都知道。就拿我自己来说,也曾丢失过贵重物品,求助了两个派出所都于事无补。别说帮查一查是遇到了小偷,还是自己疏忽遗失,其中一个干脆让我自己去问问街坊邻居有没有看见,都给我整笑了。另一个则说会帮我看看监控,自也是杳无音讯。

能怎么办,当然是就着时间下酒,独自消化掉那财帛失踪的心痛。他们说无能为力,我也没道理揪着不放。

这一碗水是绝不可能端平的,实际上,这碗水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每天都有人在丢东西,如果都如大同那样“尽力”,那全国各地的警力和环卫工,其他什么事都不用干了。

我的意思是,帮找是应该的,但程度应有限,更必须考虑到对应的代价。

这要遇到点什么紧急的状况,错失了黄金施救的时间,后果不堪设想。想象一下,遇到歹徒报警救命,“不好意思,所里现在没人,大家出去帮失主找钱包了,马上帮您联系”;市区垃圾堆积如山,甚至都阻碍通行了,“不好意思,清洁工正在从8吨垃圾里找一块手表。”

一枚手表,揭开权力浪费的盖子;两名环卫,承接了城市的荒诞。这便是我从此事中得到的感触,而不是什么“感动”。

他们以为自己在宣传善意,其实在展示“本末倒置”;他们自以为在打造口碑,其实作秀的剧本,已经快让人们连笑都笑不出声了。

借泪装灯照锦绣,驱人翻粪换掌声。

可笑啊可笑,有些人直到今天还没弄明白,真正的感人根本无需标签,更不需要靠什么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