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敻[xiòng]十拒召

北周时期的韦敻[xiòng],志向质朴,淡泊名利。有才学而隐居。

北周太祖宇文泰、北周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听说韦敻修养高洁,都曾派遣使者,先后有十次被征召,皆拒,所以称之为逍遥公。

陈朝派遣尚书周弘正前来访问,听说韦敻的名声,请求与他相见。

朝廷答应了。周弘正就造访韦敻,两人谈笑终日,相见恨晚。

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曾经与韦敻晚宴,赏赐诸多,但韦敻只取一匹,表示接受皇恩心意而已。因此更加尊重他。

不贪不求的人,那是人人都敬重的。一贪就显得低下了。

不管读了多少书,会讲多少大道理,一旦贪婪,就啥也不是了。讲多少大道理也都是为了掩盖。

就象清代张伯行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武帝宇文邕请问他佛、道、儒三教的长短。

韦敻著《三教序》上奏;认为三教虽然不同,但都是殊途同归,归于善道,虽然陈述看上去各有不同,但是根本上的道理是一样的。

可见韦敻确实是有真才学,陈朝的尚书,本朝的三朝都很敬重他。

从他的品性来看,确实是志向质朴,淡泊名利。给官不做,不图虚名。

给赏不取,不贪财物。

很象严子陵,年少有名,王莽篡政,招之为官,不从。

后来严子陵助刘秀成功,请为官,严子陵易姓改名,隐身不见。

有节操的人都是让人钦佩的,所以范仲淹仰慕严子陵,曾经写道严子陵之风: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