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北京市非机动车条例修订稿,北京拟规定骑乘电动自行车应佩戴合规的安全头盔。
记者注意到,按照北京目前的相关法规条例,骑乘电动自行车时佩戴头盔仅属于建议和倡导,但佩戴好头盔的安全防护作用显著,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八成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正确戴头盔可降低70%-80%的严重脑损伤风险。目前,我国至少有26个省市地方立法强制性规定电动自行车骑乘人佩戴头盔。
当下北京市民在骑行电动自行车时佩戴安全头盔的情况如何?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多地,经过对5个区、7条道路的抽样调查统计发现,上述点位通行的1273辆电动自行车中,仅三成骑行者能够佩戴好安全头盔,其中,每天中午炎热时段的头盔佩戴率不足两成。在骑行者群体中,超七成的外卖配送员能自觉佩戴好安全头盔,佩戴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骑行者。目前,部分外卖平台已采取了手机摄像头随机抽检的方式进行监管。
7月14日18点,东三环双井路口,大量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未佩戴安全头盔。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实地探访多个路段,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仅三成戴头盔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朝阳、海淀、东城、西城、丰台等多地探访时发现,在探访的全部点位中,共通行电动自行车1273辆,其中骑行者佩戴头盔的有411辆,头盔佩戴率约为32.2%,但较2020年“一盔一带”行动刚刚开始时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从数据上看,在早晚高峰时段,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的比例也要高一些。
7月14日上午10点30分至10点40分间,东三环中路辅路南向北方向,共通行电动自行车395辆,其中骑行者佩戴头盔的有85辆,佩戴比例约为21.5%。
7月16日早上8点,东三环中路辅路,大量电动自行车者未佩戴头盔。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我国至少已有26个省市立法强制性规定电动自行车骑乘人佩戴头盔
记者了解到,从2023年开始,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围绕电动自行车易发多发的交通违法,从避免事故发生、防范人身伤害的角度出发,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五不一戴”交通安全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倡导骑乘电动自行车时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
到目前为止,对于骑乘电动自行车时佩戴头盔的要求,北京市一直采取的是鼓励、建议的措施,根据2018年起实施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北京市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佩戴安全头盔,并未进行强制性规定。
今年6月25日至7月24日,北京市公安局会同相关单位起草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记者注意到,在征求意见稿中,对头盔使用的描述已经调整成了“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规范佩戴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经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乘员头盔”。
北京交管部门表示,据统计,近八成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正确戴头盔可降低70%-80%的严重脑损伤风险。目前,我国至少有26个省市地方立法强制性规定电动自行车骑乘人佩戴头盔。从出台法规的地区看,头盔佩戴率与安全防护效果均有明显提升。
根据戴头盔保安全的国际共识,综合社会各界的意见,参考外省市做法,北京在条例修订草案中,将现有条例中的倡导性条款修改为强制性规定,要求骑乘电动自行车应当戴头盔,保障生命安全。待新规出台后,对未按规定戴头盔的,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处警告或者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