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穿戴外骨骼登山机器人登山。 图/峨眉山市委宣传部
7月28日,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外骨骼产品运营主管梁志豪告诉九派新闻,这款机器人于7月25日正式上线,初衷是从峨眉山科技赋能的角度出发,想通过“黑科技”手段,解决在游客们登山过程中遇到的体力不佳、登山难度较大等问题,为前往峨眉山徒步登山的游客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登山环境。
梁志豪介绍,这款登山辅助设备自重约4斤,在游客腰部配有一个类似于电机的传动装置,腿上有机械臂,通过电机上的AI核心算法,让整个设备主动去适应游客走路的步幅,机械臂会主动给到每条大腿约10公斤的抬腿的力,从而减轻游客登山的困难。
设备穿戴有一定限制条件。梁志豪表示,目前游客身高限制在1.55米至1.9米,体重在80斤至300斤,年龄尽量不要超过65岁。对于部分网友表示希望可以通过该设备“让家里老人体验爬山”,其称,这款外骨骼设备专门应用于登山助力,如果是年龄太大、需要辅助起身或走路的老人,需要使用专门的康养型外骨骼设备。
梁志豪称,这款辅助设备的租赁价格为80元/3小时,目前在景区接引殿至金顶路段进行投运,该路段全程7.5公里,一般需要步行2小时左右,“我们投运的这条路段的价格设置也是考虑到不同身体状况的游客,要能保证他(她)能走完这条线路。”其表示,该设备续航能达到5小时左右。综合测算下来,能为游客节省30%左右的体力。
目前,景区共投放30台外骨骼登山机器人,接下来会根据游客需求,在不同点位投运时,追加设备的投运数量。
正式投运后,梁志豪接到了很多使用过设备的游客的反馈,“大部分说这款设备能解决他们登山困难的问题,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设备取下来之后,能明显感觉到落差,部分体重较高的游客也提出建议,希望助力能更大。”
有网友好奇,使用该设备后,因爬山导致腿脚酸痛的情况是否会消失。对此,梁志豪称,设备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无法替代游客行走,爬山的主体仍然是游客,因此,腿脚仍会酸痛,但是酸痛程度能大幅减轻。此外,其表示,该设备在减轻膝关节负担方面有一定作用。
部分登山者质疑穿戴该设备爬山“没有意义”,梁志豪回应,这是一款“因人而异”的设备,取决于游客自身。
“在很多徒步登山爱好者看来,登山是自我挑战、自我征服的过程,他们更希望不通过外力、仅依靠自身能力去征服每一座高山,会因此有一定的成就感,我们也能理解。”其表示,“但也有很多游客可能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身体素质不够等,想去攀登这些山峰,但能力不足,我们提供这些设备,也能满足他们的心愿。”
九派新闻注意到,不仅是峨眉山景区,此前,泰山、武功山、贺兰山等多地景区也引入了外骨骼机器人,为部分体能有限的游客提供登山助力服务。
九派新闻记者 彭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