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男子CT报告显示“子宫未见异常”,一市立医院通报
    百姓话题  >  [资讯速递] 男子CT报告显示“子宫未见异常”,一市立医院通报     
    查看: 622  回复: 2
    [资讯速递] 男子CT报告显示“子宫未见异常”,一市立医院通报      查看: 622  回复: 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2-12-13
    •  
    男子CT报告显示“子宫未见异常”,一市立医院通报

    大家听说过这种荒唐事吗?一个大老爷们,去做个腹部CT检查,报告上居然白纸黑字写着“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这不是段子,也不是恶搞,而是真实发生在安徽宿州的一起医疗乌龙事件。“我这大老爷们的CT报告,咋还查起子宫了?”11月16日,宿州张先生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张腹部CT诊断书,标题栏赫然写着“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这条带点黑色幽默的吐槽,瞬间戳中了公众对医疗质量的敏感神经——作为宿州市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宿州市立医院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一、从“患者愤怒”到“流程穿帮”:错误背后的双重失守
    张先生的遭遇并不复杂:他在蒿沟镇卫生院拍完腹部CT,片子上传至宿州市立医院放射专家会诊团队审核,最终拿到的报告里,竟包含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结论。
    表面看是“报告医师笔误”,实则暴露两重漏洞。其一,操作流程形同虚设。按规定,CT报告需经“报告医师+审核医师”双人核查,但涉事报告的“报告医师”和“审核医师”竟同为李某——相当于自己检查自己的工作,层层把关沦为形式。其二,基层合作医院“甩锅”隐患。蒿沟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坦言,他们只负责拍片上传,未核对报告内容就交给患者,“临床医生也没注意到错误”。两家机构的衔接断层,让本该拦截的错误直接流向患者。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线:报告16日上午8:56生成,9:28完成审核,张先生当天发现问题并投诉,医院下午即成立调查组。响应速度值得肯定,但“快回应”能否解决“深问题”?





    二、“三甲光环”下的反差:技术优势为何没转化为质量底线?
    宿州市立医院的官网介绍写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公立三甲综合医院”,这样的资质本应意味着更严格的质控体系。现实中,三甲医院的技术设备、专家资源常被视作“质量保证”,可此次事件却揭示:设备再先进、头衔再响亮,若基础操作规范和人员管理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
    对比同类案例,近年医疗报告错误屡见不鲜:有把“左肺”写成“右肺”的,有将“肺炎”误诊为“结核”的。这些错误未必都导致严重后果,却像一根刺扎在患者心里——当“专业”不再可信,医患信任如何维系?
    而张先生的特殊之处在于,他遇到的不是诊断失误,而是“性别错位”的低级错误。这种错误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暴露更深层的职业倦怠:报告医师是否因重复工作降低警惕?审核环节是否存在“走过场”心态?医疗质量的底线,往往毁于这些“差不多就行”的侥幸。
    三、纠错更要纠根:医疗安全需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设防”
    事件发酵后,宿州市立医院通报“对涉事医生和科室主任停职调查”,态度诚恳。但公众更关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重演?
    从制度层面看,需强化“双盲审核”——报告医师与审核医师必须分离,甚至引入第三方抽查机制;从技术层面,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比如系统自动识别患者性别与检查项目的匹配度,出现矛盾时强制预警;从人员管理看,需定期开展质控培训,将“零差错”纳入绩效考核,而非仅靠“事后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蒿沟镇卫生院已中止与宿州市立医院的合作。这种“一刀切”的应对虽显仓促,却折射出基层医疗机构对上级医院技术依赖的无奈——当合作模式仅停留在“上传片子、出具报告”,缺乏共同质控的纽带,风险必然转嫁到患者身上。
    截至发稿,张先生的报告错误已纠正,医院承诺严肃处理责任人。但这场风波留下的警示更值得铭记:医疗安全没有“小错误”,任何细节的疏忽,都是对患者权益的轻慢。三甲医院的“金字招牌”,容不得半点瑕疵;守护生命健康的防线,必须筑牢每一寸基石。
    事件一曝光,社交媒体立马炸锅。微博上,“宿州医院CT报告乌龙”话题阅读量瞬间破百万。网友们分成两派:一派是吃瓜群众,各种玩梗。“建议医院开个性别鉴定科”“这医生是不是看穿越剧看多了?”另一派则严肃批评,呼吁加强监管。有医疗博主指出,这种错误可能源于AI辅助诊断的漏洞——现在很多医院用AI初筛报告,但如果数据训练不精准,就可能闹笑话。不过,宿州市立医院还没证实是否用了AI。
    这起“子宫乌龙”事件,表面看是荒唐笑话,深层看是医疗体系的警钟。它告诉我们,再先进的医院,如果制度落实不到位,就可能出低级错误。停职调查只是治标,治本还得从流程入手——比如严格分开报告和审核角色,加强患者信息核对,推广电子化质控系统。同时,不能光罚医生,还得反思工作环境:如果医生超负荷工作,错误难免会发生。
    但更重要的是医疗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患者把健康托付给医院,医院就该以专业回馈。这次事件中,张先生的愤怒不难理解——他不是要赔偿,而是要一个说法。希望宿州市立医院真能“举一反三”,别让道歉流于形式。咱们作为普通人,遇到类似事也别沉默,大胆发声,才能推动改变。医疗路漫漫,制度与人性都得修。只有这样,下次咱们去医院,才能安心说一句:“医生,我相信你。”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4
    • 注册 2003-12-16
    • 行业 商业贸易
    •  

    这个没有大问题,医院每天做那么多检查,很多结论都是复制的模板,如果检查没有问题,女的这句话就不删了,男的就删了。医生没注意男女而已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8-1-20
    • 行业 IT 通信
    •  

    大概率是这个原因,很多结论都是模板化,粘贴复制,稍微修改一下。医生操作过程中,子宫这句话疏忽没有删掉。
    QUOTE:
    原帖由 ehco 于 2025-11-19 10:33 发表
    这个没有大问题,医院每天做那么多检查,很多结论都是复制的模板,如果检查没有问题,女的这句话就不删了,男的就删了。医生没注意男女而已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15020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