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一开始对《银河补习班》一点看的欲望都没有,
太多的影评告诉我,这部电影充斥着毒鸡汤,
也有很多家长看完发朋友圈
“如果像电影那么教,我的孩子就废掉了。”
所以,如果不是小伙伴盛情邀约,我应该不会去主动贡献票房。
但是看完才发现,影评有点犀利,家长可能没有看懂电影。
《银河补习班》是一部想要表达教育理念的亲子电影。中国自古好像就有慈父严母的说法,
银河算是把这个说法发挥到了极致。父亲崇尚快乐教育,母亲觉得名校出成绩,代表着光明的未来。
电影有金句,有段子,有泪点,有笑点,有大危机,有小事故,有蒙冤,有背叛。
但总体来说,段子的拼接感有点强,为了抨击而抨击,
老生常谈的分数不代表一切,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都有点太肤浅。
不想说那些耳熟能详的电影金句,说两句我印象比较深的吧!
马飞因为迟到被教导主任拎出去的时候,耳边的读书声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初听时,觉得讽刺,因为“上帝”视角,知道了马飞会成为宇航员,
所以对教导主任的做法很不认可,觉得他在扼杀一个好苗子。
但是细想,导演可能想表达的是有教无类,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千里马,
但是需要我们的老师有耐心的等一等他们。
还有一个就是最后的年级排名,马皓文去帮马飞据理力争时的一句话:
abcd里有正确答案,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时候,
谁能给他abcd的选项,他将要面临的应该还有EFGHIJKLMN...
就像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直记得:
放假是拉开差距的时候,因为你不知道学霸们已经跑到了哪一步!
如果给《银河》打分,我肯定会扣一分就是电影里没有一分钟用来描述在出去的那一个月,
爸爸是如何给儿子补习的。仅仅一句话“晚上补习”就过去了
以至于我们忽略了马皓文其实是一个很有学识的父亲,他是一位工程师,数理化肯定不差;
他和闫主任争论时,表现出的语文知识储备也不低。
在那个年代,一位这样学识的父亲,辅导一个初中的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吧!
但是电影里就一笔带过了,我猜应该是为了保持住父亲的人设,
这样和闫主任的人设冲突才会更加明显,应试教育和快乐教育,一对比,高低立判。
电影看完,建议家长们看完或者看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真正的快乐教育是什么?
快乐教育不是表面的指让孩子笑,顺从孩子、溺爱孩子,
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用一些快乐的手法去达到这个目的。
结合电影和赫伯特·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观点,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1. 当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去教育孩子,因为这时很容易把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因为申诉受阻,马皓文第一次对马飞发了火,当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
就像我们常说的吵架没好话,孩子从来不是你的出气筒,
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和你分担,告诉他你有点累~有点痛
但你和他应该是倾诉的方式,而不是咆哮。
2. 当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不要立即开始教育他或者强迫他学习什么,
否则不仅没有好的教育效果,也容易让自己误以为孩子天赋太差。
在旧房子里,马飞说自己笨,不想学习。
做爸爸的没有逼着他去做习题,而是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
自己在一旁看起了书。这就是氛围!
父母的以身作则,比强逼永远来的有效。
3. 在家庭教育中,要努力营造快乐、轻松的气氛,要时常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成功的欲望和成就感。
当你看电影的时候,这个片段你一定笑了:爸爸我这次考试倒数第五。太棒了!
你终于从倒数第一变成倒数第五了。
你才努力了一点点就有这么大的进步,我儿子真的是天才!
4. 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的人。一个快乐的人面对孩子,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优点;
一个悲观的人面对孩子,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
在电影里,这句话的呈现是当你相信好运的时候好运自然回来。
如果像妈妈一样,觉得孩子就是笨、就是傻,那么孩子的自我认知就是我笨、我傻、我学不好。
当你把自信带给孩子的时候,他自然会给你一个美好的反馈。
《银河补习班》还是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去看一看,但是就不要带孩子去了,
在孩子们的认知世界里,不会明白电影背后的意义,看完可能会吵着让你带他不上学而是去行万里路吧!
最后,问各位家长一句:暑假带孩子出游,当去到某个景区的时候,你会选择导游介绍服务吗?
[ 本帖最后由 my0511包包 于 2019-7-25 17:0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