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

756年,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但不久就被诬陷入狱,幸好遇大赦获释。

两年之后,他又摄海盐令。不久后,又被贬,之后他又遭人诬陷获罪,贬为睦州司马。

遭贬之后的一个严冬,他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表面上是说赶路的辛苦,其实也是说诗人人生道路走到了极难极贫处。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正如在风雪交加的夜里能够有所投宿,虽然简陋,但是至少把风雪挡在了身外,这对于此时被贬后的刘长卿,何尝不是一种短暂的安慰?

在人世间,人人都会品尝到生活的奔波与不易,才会被万家灯火所感动,希望人们白天不管怎么辛苦,晚上都能够有栖身之所来包容自己所有的疲惫。

诗人在这里确实是过客,是行人,是路人,但在这天寒地冻之中,在这荒山野外,在饥寒交迫之时,象征着诗人的人生困境。

就在此时,能找到一间茅屋可避风雪,一碗饭食可藯饥寒,因此,诗人发出了对人世风雨吹打之后的回归温暖的一种感叹,这种感叹,古今同慨。

在人生漫漫路上,谁又不是孤独的“风雪夜归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