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活泼可爱、体重增长迅速的孩子肯定不存在饥饿问题。这种婴儿吃奶后感到满足,表情快乐,眼神明亮,反应灵敏且睡眠踏实,不轻易哭闹。吃不饱的孩子体重增长慢,看上去委屈,不水灵,缺少活力。这种孩子常哭闹,入睡不踏实,时常出现觅食的表现。韩路教您如何判断母乳够不够宝宝吃?
Q:母亲方面看母乳
A:母乳充足者,哺乳前常感到乳房胀满,哺乳时有下奶感,而且可听到孩子的吞咽声。一天哺乳大致在8~12次,孩子排尿在6次以上,大便2~4次且性状呈金黄色糊状,就可判断为母乳充足。一般每次喂奶达20分钟孩子就应该吃饱了。正常情况下,只需10分钟,孩子就可以吸吮到需要量的80%。如果孩子吃吃停停,30~40分钟仍不肯放开奶头且间隔时间很短,1小时左右又要吃奶,就应该考虑是否奶不够吃了。
母亲应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只要善于总结,相信用不了几天你就会凭经验来判断自己的乳汁是否充足了。
新生儿的胃容量是不断扩大的。所以,刚出生的前三天,母乳还没下来之前,孩子每次只吸吮到2~20毫升初乳也很正常。这时孩子的胃容量也还不足30毫升,所以在母奶没下来之前,不必急于添加糖水或其他奶。
我们再来看看母乳的分泌量。一般在新生儿0~3天时,母乳分泌量每次2~20毫升;15天左右每日分泌量可达500毫升;28天左右每日可达600毫升,多者可达900~1000毫升。这样,即便是双生子,母亲也有足够的乳汁哺喂他们。
母乳的成分随着孩子成长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14天的母乳叫成熟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体,可提高新生儿的抗病能力,而成熟乳脂肪和乳糖含量越来越多,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能量。
喂母乳的孩子不用单喂水,因为母乳的成分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水。每100克母乳中含水88克,足以提供孩子对水的需求量。这是怎么计算的呢?
按不同的年龄可计算出孩子每日需水量,比如:1周到1岁的孩子每日每千克体重需水量为120~160毫升,2~3岁则为100~140毫升,4~7岁为90~110毫升,8~9岁为70~100毫升,10~14岁为50~80毫升,成人仅为40~50毫升。
如果新生儿体重3千克,按150ml/kg·d(毫升/千克体重·天)计算,则每日需水总量为450毫升。他每次吃奶按60毫升计算,每日10次可获得600毫升母乳,乘以0.88后,他实际获得水分为528毫升。因此,母乳喂养的孩子不用单喂水。
Q:婴儿方面看生长
A:您的宝宝出生后头一、两天可能只尿湿一、两片尿布,大约从第三、四天开始,他/她每天最少应有六至八片湿透的布尿布(或五至六片一次性尿裤)。 (如果您不太有把握,可将二至三汤匙的水倒入一片尿布里来感受一下它的重量)
出生后的头一、二天,宝宝排出墨绿色膏状胎粪,大约从第三天开始,每天的排便次数将会增加到最少二至五次。
出生后三至四天,宝宝的体重可能变轻了,失去的体重可能最多达到出生体重的百分之七,但从这时起,也就是当您的奶水更加充足时,宝宝的体重每周将会增加最少四至八盎司 (113至227克),或每月不少于一磅(454克)。计算宝宝长了多少体重一定要以他/她最轻时的体重为基数 (即第三或四天时的体重),而不能按出生时的体重来计算。
宝宝吃奶的次数应很频密,通常一个半至三小时一次,平均每天应吃奶八至十二次。
Q:如何生产更多的奶水
A:寻求帮助:如果宝宝的体重增加得并不理想,甚至变轻了,您应与孩子的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多数时候只需改善喂哺技巧便可解决问题。但有些情况下,体重增长缓慢可能表明存在其它严重的健康问题。
频繁喂奶:让宝宝爱吃多久吃多久。嗜睡的宝宝可能需要被唤醒,可能需要鼓励他/她增加吃奶的频繁。
每次喂奶都让宝宝轮流吸吮到两侧的乳房:这样能使宝宝吸到所有的母乳,并能频繁地刺激两侧乳房。
宝宝吃奶姿势要正确:宝宝的双唇应在乳头后面的乳晕位置 (即乳头四周深色部位)。如果您不能确定宝宝的吸吮方法是否正确,或您有疼痛感时,可以咨询韩路主任冷晓辉,冷主任是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
试着两侧乳房轮流喂:每次喂奶时两侧乳房轮流喂二至三次有助于宝宝保持对吸奶的兴趣。每当宝宝的吸吮速度慢下来时,或吞咽频率减少时,您便可将他/她换到另一侧乳房。每次喂奶时都让宝宝轮流吸吮每侧乳房至少两次可刺激您的乳房分泌更多的乳汁。
只给宝宝吃母乳: 如果您已给宝宝添加配方奶,切勿突然中断。随着您的乳量逐渐增加,您可逐渐减少他/她的配方奶。但必须留意宝宝大小便的次数,以确保他得到了足够的母乳,同时也应与宝宝的医生保持联络。
只让宝宝吸吮您的乳房:如果您需要临时给宝宝添加其它食物,可以用茶匙、杯子或哺乳辅助器。哺乳辅助器可让宝宝在吸吮乳房的同时从管子中吸取容器中预先备好的配方奶。
注意休息,确保身心放松、饮食均衡、进水充足:照顾好自己不但能增加您的母乳供应量,还有助于改善您的总体健康状况。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5-20
四院知识小课堂-漏奶了怎么办?
近期,有很多妈妈咨询,说自己漏奶严重。有的宝宝能吃饱,但是大部分漏奶的妈妈所哺乳的宝宝是吃不饱的。家人都以为是奶水太足的原因,但是宝宝吃的时候的吞咽声却比较少。为此,四院韩路月子中心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为什么会漏奶,什么样的漏奶是正常的,以及漏奶的妈妈应该怎么处理。
01
Q:什么是漏奶?
A:什么是漏奶,很好理解,就是妈妈在哺乳期间,乳头不经婴儿吸吮而乳汁自行流出,也称为“漏乳”或“乳汁自溢”。
大多数妈咪漏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主要和哺乳早期,妈咪身体和宝宝之间没有形成喂乳的规律,妈咪受到刺激时(看到其他妈咪哺乳后联想哺乳的画面),乳房分泌乳汁而出现漏奶。漏奶持续的时间一般在哺乳期开始至6周的时间。此期间人为阻止漏奶是很难做到的,一般等到哺乳期6周后,妈咪和宝宝之间形成合适的哺乳规律,妈咪乳房会变软,漏奶的现象会慢慢消失。
02
Q:为什么会发生漏奶?
A:漏奶大多数属于自然的生理反应,这主要和哺乳过程中形成的泌乳反射、条件反射、乳房结构等关系。
1、泌乳反射
在乳房开始分泌乳汁的前几个星期里,妈咪乳房由于频繁哺乳,乳房出现泌乳反射,乳房受到刺激时可发生漏奶的现象。
2、条件反射
哺乳期漏奶还和妈咪看到别的妈咪哺乳时,自身产生条件反射,引起自己的乳房漏奶。此外,如果乳房淤积过多的乳汁,一旦受到泌乳反射,可产生漏奶,例如周围有宝宝在哭或用一侧乳房给宝宝喂奶时,另一侧乳房也会漏奶。
3、乳房结构影响
如果一些妈妈的乳头位置比较低,也容易发生漏奶的现象。此外,有些妈咪乳汁比较多,如果奶水没有及时吸光,乳房充盈容易自溢而漏奶。
4、产后气血虚弱
漏奶也可能是中医所说的“收不住奶而漏出”现象。中医认为,部分妈咪在分娩时消耗了大量体力,且分娩时失血过多,若产后饮食不节,休息不足,极易引起气血虚弱,由此产生漏奶。
03
Q:什么情况下容易漏奶?
A:漏奶发生的情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一些妈妈来说,当她们想到自己的孩子或看到别人的孩子、听到孩子的哭声、看到孩子的照片,甚至触摸孩子的日常衣物,就会产生喷乳反射,导致漏奶;
2.当婴儿从一个乳房哺乳时,由于泌乳反射是两边同时发生的,所以也会时常发生乳汁从另一个乳房漏出的情况;
3.当快到平时的哺乳时间时,乳房也会出现漏奶的情况,妈妈们一定有感受,奶漏出来了,孩子也要吃了,感觉两者十分同步;
4.也有的妈妈,有时日夜看护孩子太疲倦了,偶有睡眠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漏出的乳汁打湿床单的事情;
5.国外有妈妈诉说,自己饮用了比平时多的酒精,就会出现漏奶;(温馨提醒:哺乳期尽量不喝酒哦)
6.也有的妈妈说头一天饮水过多第二天出现漏奶;
7.有妈妈反应在洗热水澡时或洗澡后会出现漏奶。
04
Q:奶水少还漏奶水怎么办?
A:奶水少还漏奶的话可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哺乳,此时要注意避免泌乳反射,尽量不要看到其他妈咪喂奶的画面。除了避免看到以外,还要避免想象,思维作用也会产生泌乳刺激。
为了保证给宝宝提供他个充足的奶水,奶水少漏奶时还要注意“催乳”,平时可多喝下奶的汤水,如猪蹄炖花生、鲫鱼豆腐、公鸡汤等。此外,要想奶水多起来,还要注意勤哺乳勤喂。在月子期间,下奶很容易,只要宝宝肯吸就让宝宝吸久一点,宝宝吸得越多奶水来得越快。要是宝宝不肯吸可以用吸奶器,每隔两小时吸一次,可减少奶水不足的情况。
05
Q:漏奶等于奶量很多吗?
A:漏奶和奶量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漏奶并不能证明奶很多,不漏奶也不能证明奶不够。只能说一侧乳房哺乳时另一侧乳房出现了泌乳反射,或者一些条件引起了催产素释放,激发了两个乳房的泌乳反射。
但是对于一些妈妈来说,漏奶能够让妈妈自信满满,感觉自己的奶量是够够的。但是另一些奶不够的妈妈也会担心,漏奶会不会把奶都漏光了,孩子不够吃了。
06
Q:漏奶的解救方法是什么?
A: 一些有经验的妈妈建议在感觉乳房有一种紧绷的感觉时就立即用手指压住乳头,抑制泌乳;使用护垫和毛巾来吸收漏出的母乳,穿着宽松的有图案的衣服来掩盖漏出的乳汁,使用防溢乳垫来接住乳汁。
有些人把这些漏奶收集起来冷冻,以后再喂给婴儿,只要每一次收集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小时,保存妥当也未尝不可。显然毛巾、尿布或纸巾都是不舒服的,而且塞在胸罩里对于形体的外观也有一些影响。要相信,随着哺乳期的进展,漏乳会逐渐减缓或得到控制。
如果妈妈已经上班,最好上个闹钟提醒自己定时挤奶,如果在开会等场合实在走不开,手边要准备一个公文夹,以备出现漏乳的情况便于遮挡;每天在车里或办公室多准备一件换洗上衣,以备不时之需。
01
Q:什么是漏奶?
A:什么是漏奶,很好理解,就是妈妈在哺乳期间,乳头不经婴儿吸吮而乳汁自行流出,也称为“漏乳”或“乳汁自溢”。
大多数妈咪漏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主要和哺乳早期,妈咪身体和宝宝之间没有形成喂乳的规律,妈咪受到刺激时(看到其他妈咪哺乳后联想哺乳的画面),乳房分泌乳汁而出现漏奶。漏奶持续的时间一般在哺乳期开始至6周的时间。此期间人为阻止漏奶是很难做到的,一般等到哺乳期6周后,妈咪和宝宝之间形成合适的哺乳规律,妈咪乳房会变软,漏奶的现象会慢慢消失。
02
Q:为什么会发生漏奶?
A:漏奶大多数属于自然的生理反应,这主要和哺乳过程中形成的泌乳反射、条件反射、乳房结构等关系。
1、泌乳反射
在乳房开始分泌乳汁的前几个星期里,妈咪乳房由于频繁哺乳,乳房出现泌乳反射,乳房受到刺激时可发生漏奶的现象。
2、条件反射
哺乳期漏奶还和妈咪看到别的妈咪哺乳时,自身产生条件反射,引起自己的乳房漏奶。此外,如果乳房淤积过多的乳汁,一旦受到泌乳反射,可产生漏奶,例如周围有宝宝在哭或用一侧乳房给宝宝喂奶时,另一侧乳房也会漏奶。
3、乳房结构影响
如果一些妈妈的乳头位置比较低,也容易发生漏奶的现象。此外,有些妈咪乳汁比较多,如果奶水没有及时吸光,乳房充盈容易自溢而漏奶。
4、产后气血虚弱
漏奶也可能是中医所说的“收不住奶而漏出”现象。中医认为,部分妈咪在分娩时消耗了大量体力,且分娩时失血过多,若产后饮食不节,休息不足,极易引起气血虚弱,由此产生漏奶。
03
Q:什么情况下容易漏奶?
A:漏奶发生的情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一些妈妈来说,当她们想到自己的孩子或看到别人的孩子、听到孩子的哭声、看到孩子的照片,甚至触摸孩子的日常衣物,就会产生喷乳反射,导致漏奶;
2.当婴儿从一个乳房哺乳时,由于泌乳反射是两边同时发生的,所以也会时常发生乳汁从另一个乳房漏出的情况;
3.当快到平时的哺乳时间时,乳房也会出现漏奶的情况,妈妈们一定有感受,奶漏出来了,孩子也要吃了,感觉两者十分同步;
4.也有的妈妈,有时日夜看护孩子太疲倦了,偶有睡眠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漏出的乳汁打湿床单的事情;
5.国外有妈妈诉说,自己饮用了比平时多的酒精,就会出现漏奶;(温馨提醒:哺乳期尽量不喝酒哦)
6.也有的妈妈说头一天饮水过多第二天出现漏奶;
7.有妈妈反应在洗热水澡时或洗澡后会出现漏奶。
04
Q:奶水少还漏奶水怎么办?
A:奶水少还漏奶的话可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哺乳,此时要注意避免泌乳反射,尽量不要看到其他妈咪喂奶的画面。除了避免看到以外,还要避免想象,思维作用也会产生泌乳刺激。
为了保证给宝宝提供他个充足的奶水,奶水少漏奶时还要注意“催乳”,平时可多喝下奶的汤水,如猪蹄炖花生、鲫鱼豆腐、公鸡汤等。此外,要想奶水多起来,还要注意勤哺乳勤喂。在月子期间,下奶很容易,只要宝宝肯吸就让宝宝吸久一点,宝宝吸得越多奶水来得越快。要是宝宝不肯吸可以用吸奶器,每隔两小时吸一次,可减少奶水不足的情况。
05
Q:漏奶等于奶量很多吗?
A:漏奶和奶量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漏奶并不能证明奶很多,不漏奶也不能证明奶不够。只能说一侧乳房哺乳时另一侧乳房出现了泌乳反射,或者一些条件引起了催产素释放,激发了两个乳房的泌乳反射。
但是对于一些妈妈来说,漏奶能够让妈妈自信满满,感觉自己的奶量是够够的。但是另一些奶不够的妈妈也会担心,漏奶会不会把奶都漏光了,孩子不够吃了。
06
Q:漏奶的解救方法是什么?
A: 一些有经验的妈妈建议在感觉乳房有一种紧绷的感觉时就立即用手指压住乳头,抑制泌乳;使用护垫和毛巾来吸收漏出的母乳,穿着宽松的有图案的衣服来掩盖漏出的乳汁,使用防溢乳垫来接住乳汁。
有些人把这些漏奶收集起来冷冻,以后再喂给婴儿,只要每一次收集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小时,保存妥当也未尝不可。显然毛巾、尿布或纸巾都是不舒服的,而且塞在胸罩里对于形体的外观也有一些影响。要相信,随着哺乳期的进展,漏乳会逐渐减缓或得到控制。
如果妈妈已经上班,最好上个闹钟提醒自己定时挤奶,如果在开会等场合实在走不开,手边要准备一个公文夹,以备出现漏乳的情况便于遮挡;每天在车里或办公室多准备一件换洗上衣,以备不时之需。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5-20
四院知识小讲堂-新生儿黄疸,你真的知道吗?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将近80%的新生儿都会面临黄疸的问题,新手爸妈的你,学会自己观察,照顾黄疸宝宝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那么,宝宝黄疸是不是一种病呢?需要特殊的照料吗?韩路细细告诉你。
01
Q: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A: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该病发病率高,约有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
其实,是不是一种病,也得看宝宝黄疸的状况才能决定,毕竟不同的情况是有不一样的反应的。一般生理性的黄疸不能算是病,只是宝宝在代谢方面的一些小状况,自己都能好的,不需要太担心。但是一旦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家长们的注意了,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很严重疾病的源头。
通常情况下,对黄疸的分类有两种大致的分类,一种是生理性黄疸,还有一种是病理性黄疸。但是如果对黄疸的种类进行细分,就不止这两种分类了,可以高达4种: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还有溶血性黄疸。四种类型的黄疸都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对家长而言,从时间上面判断就会更加简单一些。
生理性黄疸一般是出生后第二天就出现的,一般在一周内黄疸会出现最高的峰值。
病理性黄疸则是在宝宝出生第一天就会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长达半个月,也较生理性黄疸更严重一些。
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情况稍微晚一些,一般在一周之后才会出现,但是也不会超过半个月,时间上持续地更加长,可以长达一到两个月。相对而言,宝宝有母乳性黄疸,对身体的影响是最小的,因为症状轻,所以一般都没有问题。
而溶血性黄疸,则是在出生后2到3天就会出现了,一般也会持续半个月左右。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都是理想状况,不是说在这个时间点出现的黄疸一定就是这种类型的了,毕竟有的黄疸之间有延长或者提前,会与另一种黄疸时间上有冲突,所以想要更加准确地判断黄疸类型,就要通过更加准确的检查方式才能得到。这也是很多时候医生要对宝宝黄疸做出判断的依据。
02
Q:黄疸如何动态观察?
A:宝宝出生后,胆红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胎龄≥35周的宝宝,应该将宝宝的日龄、胎龄与高危因素与所测得的血清胆红素相结合作为是否需要治疗的参考(如图所示)。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342 umol/L(20 mg/dl);
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427 umol/L(25 mg/dl);
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510 umol/L(30 mg/dl)。
03
Q:宝宝黄疸时,家长应该观察什么?
A:1、观察宝宝黄疸的部位以及颜色
黄疸通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眼睛巩膜(眼球壁的最外一层)是最早黄的,最晚退的。若宝宝只是微黄,体温、体重、食欲、精神状态及大小便正常,可在家继续观察。若宝宝越来越黄,手心、足心均较黄,或皮肤黄染呈桔黄、金黄色、暗绿色、阴黄色等非正常颜色,请及时就医。
2、观察宝宝饮食及反应
若宝宝存在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体温波动较大、嗜睡、易哭闹、尖叫、易惊、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情况,请及时就医,勿拖延。
3、观察宝宝大便颜色及量
正常新生儿胎便呈墨绿色,2-3天逐渐转为黄色,若宝宝大便排泄不通或是排泄次数异常,大便颜色越来越白越来越淡,甚至呈陶土色,应警惕肝脏胆道疾病,请及时就医。
4、观察宝宝黄疸时间
如果宝宝黄疸时间较长超过了常规黄疸周期,请及时就医。
5、家里光线不能太暗
宝宝出现黄疸期间,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因此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太暗不利于黄疸的观察。
6、明确宝宝和妈妈的血型
如果妈妈是O型血,在孕期就需要加强孕检,宝宝出生后,及早了解宝宝的血型,如果宝宝为非O型血,则需尽早就医,预防溶血性黄疸。
04
Q:宝宝黄疸时,新手爸妈应该注意些什么?
A:1、母乳喂养
让宝宝胎便尽早的排出,勤喂母乳,按需哺乳,增加宝宝循环排泄有利于退黄。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导致血液胆红素升高。看胎便是否排干净,主要是看大便是否从墨绿色胎便转变为黄色了。
2、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
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她)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3、多晒太阳
多晒太阳有利于新生儿黄疸及早退去,但是注意不要让太阳直射眼睛,避免伤害,晒太阳期间注意补充水分。
4、黄疸宝宝出院后的复诊
出院后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全身症状,有无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等症状,且要及时复诊,测量宝宝的黄疸值。
5、饮食方面。
黄疸宝宝想要黄疸降得快一点,一定要让宝宝多吃多排,因为这天可以加快宝宝的生长发育,促进体内胆红素的代谢,自然就对黄疸有一定效果了。同时,一旦宝宝在喝母乳,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如果没有必要,其实不用停母乳的,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周期本来就比较长。
01
Q: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A: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该病发病率高,约有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
其实,是不是一种病,也得看宝宝黄疸的状况才能决定,毕竟不同的情况是有不一样的反应的。一般生理性的黄疸不能算是病,只是宝宝在代谢方面的一些小状况,自己都能好的,不需要太担心。但是一旦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家长们的注意了,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很严重疾病的源头。
通常情况下,对黄疸的分类有两种大致的分类,一种是生理性黄疸,还有一种是病理性黄疸。但是如果对黄疸的种类进行细分,就不止这两种分类了,可以高达4种: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还有溶血性黄疸。四种类型的黄疸都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对家长而言,从时间上面判断就会更加简单一些。
生理性黄疸一般是出生后第二天就出现的,一般在一周内黄疸会出现最高的峰值。
病理性黄疸则是在宝宝出生第一天就会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长达半个月,也较生理性黄疸更严重一些。
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情况稍微晚一些,一般在一周之后才会出现,但是也不会超过半个月,时间上持续地更加长,可以长达一到两个月。相对而言,宝宝有母乳性黄疸,对身体的影响是最小的,因为症状轻,所以一般都没有问题。
而溶血性黄疸,则是在出生后2到3天就会出现了,一般也会持续半个月左右。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都是理想状况,不是说在这个时间点出现的黄疸一定就是这种类型的了,毕竟有的黄疸之间有延长或者提前,会与另一种黄疸时间上有冲突,所以想要更加准确地判断黄疸类型,就要通过更加准确的检查方式才能得到。这也是很多时候医生要对宝宝黄疸做出判断的依据。
02
Q:黄疸如何动态观察?
A:宝宝出生后,胆红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胎龄≥35周的宝宝,应该将宝宝的日龄、胎龄与高危因素与所测得的血清胆红素相结合作为是否需要治疗的参考(如图所示)。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342 umol/L(20 mg/dl);
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427 umol/L(25 mg/dl);
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510 umol/L(30 mg/dl)。
03
Q:宝宝黄疸时,家长应该观察什么?
A:1、观察宝宝黄疸的部位以及颜色
黄疸通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眼睛巩膜(眼球壁的最外一层)是最早黄的,最晚退的。若宝宝只是微黄,体温、体重、食欲、精神状态及大小便正常,可在家继续观察。若宝宝越来越黄,手心、足心均较黄,或皮肤黄染呈桔黄、金黄色、暗绿色、阴黄色等非正常颜色,请及时就医。
2、观察宝宝饮食及反应
若宝宝存在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体温波动较大、嗜睡、易哭闹、尖叫、易惊、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情况,请及时就医,勿拖延。
3、观察宝宝大便颜色及量
正常新生儿胎便呈墨绿色,2-3天逐渐转为黄色,若宝宝大便排泄不通或是排泄次数异常,大便颜色越来越白越来越淡,甚至呈陶土色,应警惕肝脏胆道疾病,请及时就医。
4、观察宝宝黄疸时间
如果宝宝黄疸时间较长超过了常规黄疸周期,请及时就医。
5、家里光线不能太暗
宝宝出现黄疸期间,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因此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太暗不利于黄疸的观察。
6、明确宝宝和妈妈的血型
如果妈妈是O型血,在孕期就需要加强孕检,宝宝出生后,及早了解宝宝的血型,如果宝宝为非O型血,则需尽早就医,预防溶血性黄疸。
04
Q:宝宝黄疸时,新手爸妈应该注意些什么?
A:1、母乳喂养
让宝宝胎便尽早的排出,勤喂母乳,按需哺乳,增加宝宝循环排泄有利于退黄。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导致血液胆红素升高。看胎便是否排干净,主要是看大便是否从墨绿色胎便转变为黄色了。
2、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
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她)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3、多晒太阳
多晒太阳有利于新生儿黄疸及早退去,但是注意不要让太阳直射眼睛,避免伤害,晒太阳期间注意补充水分。
4、黄疸宝宝出院后的复诊
出院后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全身症状,有无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等症状,且要及时复诊,测量宝宝的黄疸值。
5、饮食方面。
黄疸宝宝想要黄疸降得快一点,一定要让宝宝多吃多排,因为这天可以加快宝宝的生长发育,促进体内胆红素的代谢,自然就对黄疸有一定效果了。同时,一旦宝宝在喝母乳,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如果没有必要,其实不用停母乳的,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周期本来就比较长。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5-20
四院知识小讲堂-宝宝能竖抱吗?
前几天我们月子中心收到这样的“求救电话”。芒果2个月大,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闹觉,总要哭上很久。芒果妈听说竖抱可以安抚宝宝,就尝试了一下,果然十分有效。不久后的一天,她带芒果在小区里晒太阳,一位妈妈对她说,孩子这样小,不能竖抱啊,会伤到脊柱的!晚上的时候,芒果妈犯了愁,究竟能不能竖抱呢?三个月之内的宝宝可以竖抱吗?竖抱会影响脊柱发育吗?只要竖抱不要横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竖抱的问题。
01
Q:大家觉得不能竖抱的原因是什么?
A: 大家想到小婴儿不能竖抱可能是因为小婴儿的头部相对较重,因此没有足够 的颈部力量去支撑大大的头部,有的家长会担心会伤到脊柱(尤其是颈部)。另外,当我们脑海里面跳出小婴儿这个词的时候,通常都是一个婴儿安静的躺在婴儿床上面,或者是被抱在怀里,享受“婴儿般的睡眠”,所以我们默认为新生儿是被横抱着或横躺着的,而非竖抱着的。
02
Q:为什么婴儿喜欢被竖抱着?
A:很多妈妈都发现,婴儿一旦被竖抱,再也不愿意回到横抱,只有竖抱的时候才会安静。所以一些“有经验的”长辈就会告诉我们,一次都不要,绝对不能竖抱他。但是如果我们明白了婴儿喜欢竖抱的原因之后,恐怕我们就会拒绝这个“好心的”建议了。真实的情况是婴儿喜欢竖抱!婴儿之所以喜欢被竖抱,是因为他想要更宽广的视线,满足他日益增长的好奇心。新生儿趴在那里,无意之中抬起头,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之后他就会不断尝试去抬头。竖抱也是同样的道理,被竖抱之后,不再只是看到天花板,而是能看到花花世界,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
03
Q:为什么要竖抱宝宝?
A:在哺乳时,婴儿很容易吸入空气,从而造成吐奶甚至胃食管反流。竖抱宝宝20-30分钟,空气就会自然排出,避免造成宝宝的痛苦。当宝宝出现肠绞痛,哭闹不止的时候,竖抱是很有效的安抚方法。但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很好的靠自己的力量支撑头部,所以我们不能让婴儿靠自己的能力竖直着。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做好支撑,在做好支撑的情况下让他竖着。新生宝宝,专家提倡仰着睡,多做俯卧练习,多进行亲子互动。竖抱时可以与宝宝进行目光接触,可以让宝宝换个视角观察世界,对于宝宝的发展很有好处。
04
Q:脊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影响发育?
A: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孩子的脊柱是没有成年人的颈胸腰骶的四个弯曲,而是一个C型的,随着各个动作的发育慢慢的出现各个自然弯曲,最后到6、7岁的时候这种自然弯曲才会固定。所以脊柱的自然弯曲是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的运动造成的。那外力,比如抱孩子的姿势,会不会影响呢?
胎儿在子宫里面空间受限,孩子蜷缩在里面,随着快到足月,也没有其他姿势可以选,自然而然的形成C型。不经意间,从古至今,我们在孩子刚出生的一段时间,都选择了横抱,也正好帮助孩子维持了这个C型。是的,我们最常用抱孩子的姿势,摇篮式,就是维持了这个C。
在小婴儿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起自己的头部的时候,无论任何抱孩子的姿势,做好腰背部和颈部的支撑都是很重要的,所谓的会伤到孩子的竖抱,是指没有合理的托住脖子的竖抱,破换了维持C型的条件,如果横抱的时候不注意支撑头颈部,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刚出生也是可以竖抱的,要注意支撑好整个身体,特别是头颈部。 合适的竖抱姿势,给与颈部腰背充足的支撑,也是不会破坏C型的,是不会造成损伤的。
05
Q:新生儿的正确抱姿是怎么样的?
A:腕托法(横抱):轻轻地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宝宝的头部,左腕和左手护背部和腰部,右小臂护宝宝的腿部,右手护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手托法(竖抱):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和头,用右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横着抱的时候,大人用一只手和手臂托着宝宝的臀部和背部,一只手和手臂托着宝宝的头,而在竖着抱的时候,动作基本一样,只是宝宝的头枕在大人手臂上或趴在肩头。只要不让宝宝的颈椎承受头颅的重量,自然不会损伤颈椎。当然,由于竖抱会比较累,而新生儿缺少自主能力,所以要控制竖抱的时间,避免意外伤害。
还有其他的抱孩子姿势,比如飞机抱,摇篮抱,等等,无论哪一种抱孩子的姿势,重要的原则都是不变的:给予足够的支撑(包括头、颈和躯干),身体伸展处于同一水平(不前俯也不后仰),四肢自然弯曲并可以适当自由活动。无论是抱孩子的大人,还是被抱着的孩子,可能一个姿势都不会维持很久,都会有适当的调整和变换,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你能保证基本抱孩子姿势的原则,花式抱娃都是可以的。
总结,妈妈无需纠结于竖抱是不是会伤脊柱。更准确的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是否在竖抱的情况下,给了身体和颈部合理的支撑。
01
Q:大家觉得不能竖抱的原因是什么?
A: 大家想到小婴儿不能竖抱可能是因为小婴儿的头部相对较重,因此没有足够 的颈部力量去支撑大大的头部,有的家长会担心会伤到脊柱(尤其是颈部)。另外,当我们脑海里面跳出小婴儿这个词的时候,通常都是一个婴儿安静的躺在婴儿床上面,或者是被抱在怀里,享受“婴儿般的睡眠”,所以我们默认为新生儿是被横抱着或横躺着的,而非竖抱着的。
02
Q:为什么婴儿喜欢被竖抱着?
A:很多妈妈都发现,婴儿一旦被竖抱,再也不愿意回到横抱,只有竖抱的时候才会安静。所以一些“有经验的”长辈就会告诉我们,一次都不要,绝对不能竖抱他。但是如果我们明白了婴儿喜欢竖抱的原因之后,恐怕我们就会拒绝这个“好心的”建议了。真实的情况是婴儿喜欢竖抱!婴儿之所以喜欢被竖抱,是因为他想要更宽广的视线,满足他日益增长的好奇心。新生儿趴在那里,无意之中抬起头,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之后他就会不断尝试去抬头。竖抱也是同样的道理,被竖抱之后,不再只是看到天花板,而是能看到花花世界,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
03
Q:为什么要竖抱宝宝?
A:在哺乳时,婴儿很容易吸入空气,从而造成吐奶甚至胃食管反流。竖抱宝宝20-30分钟,空气就会自然排出,避免造成宝宝的痛苦。当宝宝出现肠绞痛,哭闹不止的时候,竖抱是很有效的安抚方法。但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很好的靠自己的力量支撑头部,所以我们不能让婴儿靠自己的能力竖直着。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做好支撑,在做好支撑的情况下让他竖着。新生宝宝,专家提倡仰着睡,多做俯卧练习,多进行亲子互动。竖抱时可以与宝宝进行目光接触,可以让宝宝换个视角观察世界,对于宝宝的发展很有好处。
04
Q:脊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影响发育?
A: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孩子的脊柱是没有成年人的颈胸腰骶的四个弯曲,而是一个C型的,随着各个动作的发育慢慢的出现各个自然弯曲,最后到6、7岁的时候这种自然弯曲才会固定。所以脊柱的自然弯曲是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的运动造成的。那外力,比如抱孩子的姿势,会不会影响呢?
胎儿在子宫里面空间受限,孩子蜷缩在里面,随着快到足月,也没有其他姿势可以选,自然而然的形成C型。不经意间,从古至今,我们在孩子刚出生的一段时间,都选择了横抱,也正好帮助孩子维持了这个C型。是的,我们最常用抱孩子的姿势,摇篮式,就是维持了这个C。
在小婴儿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起自己的头部的时候,无论任何抱孩子的姿势,做好腰背部和颈部的支撑都是很重要的,所谓的会伤到孩子的竖抱,是指没有合理的托住脖子的竖抱,破换了维持C型的条件,如果横抱的时候不注意支撑头颈部,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刚出生也是可以竖抱的,要注意支撑好整个身体,特别是头颈部。 合适的竖抱姿势,给与颈部腰背充足的支撑,也是不会破坏C型的,是不会造成损伤的。
05
Q:新生儿的正确抱姿是怎么样的?
A:腕托法(横抱):轻轻地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宝宝的头部,左腕和左手护背部和腰部,右小臂护宝宝的腿部,右手护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手托法(竖抱):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和头,用右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横着抱的时候,大人用一只手和手臂托着宝宝的臀部和背部,一只手和手臂托着宝宝的头,而在竖着抱的时候,动作基本一样,只是宝宝的头枕在大人手臂上或趴在肩头。只要不让宝宝的颈椎承受头颅的重量,自然不会损伤颈椎。当然,由于竖抱会比较累,而新生儿缺少自主能力,所以要控制竖抱的时间,避免意外伤害。
还有其他的抱孩子姿势,比如飞机抱,摇篮抱,等等,无论哪一种抱孩子的姿势,重要的原则都是不变的:给予足够的支撑(包括头、颈和躯干),身体伸展处于同一水平(不前俯也不后仰),四肢自然弯曲并可以适当自由活动。无论是抱孩子的大人,还是被抱着的孩子,可能一个姿势都不会维持很久,都会有适当的调整和变换,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你能保证基本抱孩子姿势的原则,花式抱娃都是可以的。
总结,妈妈无需纠结于竖抱是不是会伤脊柱。更准确的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是否在竖抱的情况下,给了身体和颈部合理的支撑。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5-20
四院知识小讲堂-宝宝的这些行为您懂吗?
母亲哺育婴儿时不仅只是要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同时还要有亲密的母婴互动,这对婴儿的身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哺乳不只是简单地喂奶,在哺乳的整个过程中,母亲要了解宝宝所处的意识状态,读懂婴儿的行为暗示,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妈妈需要了解这些状态的特点和循环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哺乳及互动的时机。韩路教您了解宝宝的这些行为!
01
Q:新生儿的意识行为您懂嘛?
A: 新生儿的意识状态主要包括:深睡眠状态、浅睡眠状态(动眼睡眠状态)、瞌睡状态、安静清醒状态、活动清醒状态和啼哭状态等6种,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眼睛活动,身体活动和呼吸活动等来识别婴儿正处于哪种状态。
在深睡眠状态
婴儿处于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期,也是机体分泌生长激素的时候,这个状态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不要轻易打扰。
此时婴儿表现为眼睛闭合,无眼球运动,呼吸规则,间或有小的抽动和吸吮动作;此时婴儿很难被唤醒。
在浅睡眠状态
也称之为快速动眼睡眠状态,是宝宝做梦的时候,这个状态有助于宝宝的神经发育和脑部成熟,也要给予保护。
此时宝宝表现为眼睛闭合,有眼球活动,呼吸不规则,有少许身体活动和脸部表情,间或有吸吮、微笑或发出嗯呀声。处于此状态的婴儿很容易醒过来。
新生宝宝会先进入浅睡期,约20-30分钟后再进入深睡期,直到婴儿3个月大时,才会先进入深睡期。
有时妈妈很烦恼,为什么宝宝一放下就醒,就是这个原因。但这个特点对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很重要,可以避免新生宝宝的意外猝死的发生。
在瞌睡状态
婴儿眼睛半闭合,看上去眼皮很重,目光呆滞,有平稳的身体活动,间或有面部表情,这是清醒期前的状态。
妈妈可以在此时根据上次哺乳的情况,唤醒宝宝进行哺乳,或安抚婴儿继续睡眠。但有时环境过于嘈杂,或襁褓包裹得太严实时,宝宝都会不容易醒来。
在安静清醒状态
婴儿表现为眼睛睁开而且明亮,身体活动可多可少,面部表情欢快;婴儿会专注于人脸、声音或移动的物体,此时是与婴儿互动的最佳时期,可以和宝宝说话,抚触等。
如果环境过于明亮,宝宝眼睛会睁不开,从而不易被妈妈察觉已经醒来。此时妈妈可以试着调暗光线,再观察一会儿。
在活动清醒状态
婴儿表现为眼睛睁开,但没有先前明亮,活动增加且频繁,或许生气,对噪音敏感,有寻乳行为。这是最佳的哺乳时机,哺乳效率最高。
在啼哭状态
如果婴儿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宝宝会进入啼哭状态,表现为逐渐强烈的生气表现及啼哭,有许多身体活动。
哭是喂养的最后暗示,此时喂养的效率很低,宝宝要么不吃,要么吃了一会就入睡了。这时,应先给予安抚,让宝宝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喂养。
新生儿的睡眠循环周期是60分钟,深睡眠和浅睡眠约各占一半。成人睡眠循环长度一般是90分钟,以深睡眠为主。
新生儿每睡一个循环或两个循环之后会醒来;
满月时,一次睡眠2-4小时;
2个月时,白天清醒时间延长,夜间睡眠时间更多;
3个月时,开始形成昼夜规律;
6个月开始,婴儿一次睡眠可达6小时,以深睡眠为主,睡眠趋于稳定。
新手妈妈要多和宝宝在一起,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其行为,学会识别宝宝的6个状态,了解宝宝睡眠及清醒状态的变化规律,保护宝宝的睡眠,并在宝宝的清醒状态下进行互动和哺乳。
02
Q:新生儿饿了的行为你懂吗?
A:健康的婴儿通常用以下行为来表达饥饿:
咂嘴
伸舌
小手放在嘴上
身体蠕动
用脸颊去触碰周边
在妈妈怀抱里时向妈妈乳房移动
我们来解释一下宝宝为什么会用这些行为表达“我要吃”的意愿。
作为哺乳动物,人类宝宝出生时就具有觅食本能。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如果让其趴卧在妈妈的胸腹部,大约15分钟后就会开始舔、吸吮、身体移动,大约34分钟后开始把手放进嘴中吸吮。
婴儿通过黑白视觉寻找妈妈的深色乳晕、闻着妈妈乳房蒙哥马利腺散发出的气味、脸颊触碰着妈妈高耸的乳房,寻找生命的源泉。在找寻过程中,宝宝的手会碰到妈妈的乳头,乳头受到刺激后直立,以方便婴儿含接。
大约在出生后55分钟左右,宝宝通过不断的尝试,最终会成功地含接上妈妈的乳房。在整个过程中,妈妈只要给予婴儿适当的保护,并耐心等待,一般婴儿在生后1小时内会完成“觅食”过程。
新生儿这一系列的行为,其实是其原始本能的行为表现,也就是婴儿“我要吃”的行为表现的由来。这些原始本能包括各种反射,保障了新生儿在出生后能够获得食物和生存。
觅食反射
当婴儿的下巴、脸和嘴唇触及到妈妈乳房,头就向触碰方向转动、张大嘴,伸出舌头,寻找“乳头”形状物体后尝试含接。
踏步反射
当婴儿的一侧脚触碰到妈妈肚子时就会用力,另一侧腿会弯曲向前,如此的交替完成爬行过程。
吸吮反射
当小嘴含上乳房、小手或任何物体的时候,就会有节律的吸吮。这些原始反射在婴儿出生时就存在,2-6个月后逐渐消失。
所以,婴儿“我要吃”的行为表现,开始时更多是本能的行为,后来才逐渐演变为主动的行为。
宝宝“我要吃”的行为表现,在婴儿清醒期时可以清晰地呈现,如果妈妈没有给予回应,宝宝会表现出“自我安抚”的行为,把手放在嘴边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此时,不太饿时宝宝会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而饥饿时则进入“啼哭”期。所以“哭”是宝宝最后的喂养暗示,如果在此期喂养,喂养的效率会很低,宝宝要么不吃,要么吃了一会就入睡了。
因此,最佳的喂养时机,是宝宝表现出“我要吃”的行为:情绪良好时,其次是有些小烦躁,有更多的活动的时候,最晚的就是啼哭期了
如果新妈妈一开始分辨不出宝宝什么时候要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宝宝醒了就喂
多和宝宝皮肤接触,多观察宝宝的状态和行为,再想想新生宝宝的几个反射行为,相信几天下来,妈妈就会成为宝宝的知心人,也就不会再因此而紧张了。
01
Q:新生儿的意识行为您懂嘛?
A: 新生儿的意识状态主要包括:深睡眠状态、浅睡眠状态(动眼睡眠状态)、瞌睡状态、安静清醒状态、活动清醒状态和啼哭状态等6种,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眼睛活动,身体活动和呼吸活动等来识别婴儿正处于哪种状态。
在深睡眠状态
婴儿处于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期,也是机体分泌生长激素的时候,这个状态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不要轻易打扰。
此时婴儿表现为眼睛闭合,无眼球运动,呼吸规则,间或有小的抽动和吸吮动作;此时婴儿很难被唤醒。
在浅睡眠状态
也称之为快速动眼睡眠状态,是宝宝做梦的时候,这个状态有助于宝宝的神经发育和脑部成熟,也要给予保护。
此时宝宝表现为眼睛闭合,有眼球活动,呼吸不规则,有少许身体活动和脸部表情,间或有吸吮、微笑或发出嗯呀声。处于此状态的婴儿很容易醒过来。
新生宝宝会先进入浅睡期,约20-30分钟后再进入深睡期,直到婴儿3个月大时,才会先进入深睡期。
有时妈妈很烦恼,为什么宝宝一放下就醒,就是这个原因。但这个特点对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很重要,可以避免新生宝宝的意外猝死的发生。
在瞌睡状态
婴儿眼睛半闭合,看上去眼皮很重,目光呆滞,有平稳的身体活动,间或有面部表情,这是清醒期前的状态。
妈妈可以在此时根据上次哺乳的情况,唤醒宝宝进行哺乳,或安抚婴儿继续睡眠。但有时环境过于嘈杂,或襁褓包裹得太严实时,宝宝都会不容易醒来。
在安静清醒状态
婴儿表现为眼睛睁开而且明亮,身体活动可多可少,面部表情欢快;婴儿会专注于人脸、声音或移动的物体,此时是与婴儿互动的最佳时期,可以和宝宝说话,抚触等。
如果环境过于明亮,宝宝眼睛会睁不开,从而不易被妈妈察觉已经醒来。此时妈妈可以试着调暗光线,再观察一会儿。
在活动清醒状态
婴儿表现为眼睛睁开,但没有先前明亮,活动增加且频繁,或许生气,对噪音敏感,有寻乳行为。这是最佳的哺乳时机,哺乳效率最高。
在啼哭状态
如果婴儿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宝宝会进入啼哭状态,表现为逐渐强烈的生气表现及啼哭,有许多身体活动。
哭是喂养的最后暗示,此时喂养的效率很低,宝宝要么不吃,要么吃了一会就入睡了。这时,应先给予安抚,让宝宝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喂养。
新生儿的睡眠循环周期是60分钟,深睡眠和浅睡眠约各占一半。成人睡眠循环长度一般是90分钟,以深睡眠为主。
新生儿每睡一个循环或两个循环之后会醒来;
满月时,一次睡眠2-4小时;
2个月时,白天清醒时间延长,夜间睡眠时间更多;
3个月时,开始形成昼夜规律;
6个月开始,婴儿一次睡眠可达6小时,以深睡眠为主,睡眠趋于稳定。
新手妈妈要多和宝宝在一起,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其行为,学会识别宝宝的6个状态,了解宝宝睡眠及清醒状态的变化规律,保护宝宝的睡眠,并在宝宝的清醒状态下进行互动和哺乳。
02
Q:新生儿饿了的行为你懂吗?
A:健康的婴儿通常用以下行为来表达饥饿:
咂嘴
伸舌
小手放在嘴上
身体蠕动
用脸颊去触碰周边
在妈妈怀抱里时向妈妈乳房移动
我们来解释一下宝宝为什么会用这些行为表达“我要吃”的意愿。
作为哺乳动物,人类宝宝出生时就具有觅食本能。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如果让其趴卧在妈妈的胸腹部,大约15分钟后就会开始舔、吸吮、身体移动,大约34分钟后开始把手放进嘴中吸吮。
婴儿通过黑白视觉寻找妈妈的深色乳晕、闻着妈妈乳房蒙哥马利腺散发出的气味、脸颊触碰着妈妈高耸的乳房,寻找生命的源泉。在找寻过程中,宝宝的手会碰到妈妈的乳头,乳头受到刺激后直立,以方便婴儿含接。
大约在出生后55分钟左右,宝宝通过不断的尝试,最终会成功地含接上妈妈的乳房。在整个过程中,妈妈只要给予婴儿适当的保护,并耐心等待,一般婴儿在生后1小时内会完成“觅食”过程。
新生儿这一系列的行为,其实是其原始本能的行为表现,也就是婴儿“我要吃”的行为表现的由来。这些原始本能包括各种反射,保障了新生儿在出生后能够获得食物和生存。
觅食反射
当婴儿的下巴、脸和嘴唇触及到妈妈乳房,头就向触碰方向转动、张大嘴,伸出舌头,寻找“乳头”形状物体后尝试含接。
踏步反射
当婴儿的一侧脚触碰到妈妈肚子时就会用力,另一侧腿会弯曲向前,如此的交替完成爬行过程。
吸吮反射
当小嘴含上乳房、小手或任何物体的时候,就会有节律的吸吮。这些原始反射在婴儿出生时就存在,2-6个月后逐渐消失。
所以,婴儿“我要吃”的行为表现,开始时更多是本能的行为,后来才逐渐演变为主动的行为。
宝宝“我要吃”的行为表现,在婴儿清醒期时可以清晰地呈现,如果妈妈没有给予回应,宝宝会表现出“自我安抚”的行为,把手放在嘴边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此时,不太饿时宝宝会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而饥饿时则进入“啼哭”期。所以“哭”是宝宝最后的喂养暗示,如果在此期喂养,喂养的效率会很低,宝宝要么不吃,要么吃了一会就入睡了。
因此,最佳的喂养时机,是宝宝表现出“我要吃”的行为:情绪良好时,其次是有些小烦躁,有更多的活动的时候,最晚的就是啼哭期了
如果新妈妈一开始分辨不出宝宝什么时候要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宝宝醒了就喂
多和宝宝皮肤接触,多观察宝宝的状态和行为,再想想新生宝宝的几个反射行为,相信几天下来,妈妈就会成为宝宝的知心人,也就不会再因此而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