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24年5月7日首演至今,“贝九”已被反复演奏了200年!各色各样的演出形式、录音版本,浩如烟海。


今年5月7日,为纪念“贝九”首演200周年,全世界各地都在以最好方式、最强阵容奏响同一首曲,再现“贝九”辉煌时刻,他们出色的演绎令人目不暇接,怎能不大呼过瘾呢?


从莱比锡开始,尼尔森斯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到巴黎,麦凯莱指挥巴黎管弦乐团;再到米兰夏伊指挥斯卡拉剧院管弦乐团;最后回到维也纳,波佩尔卡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他们以接力的形式,各诠释一个乐章的联合演奏版,赋予了“贝九”极具创意的演奏形式与仪式感


极具特色的完全复刻版“贝九”,由哈塞尔博克(Martin Haselbock)指挥维也纳学院管弦乐团在德国伍珀塔尔演出,当中无论是站位,乐器编排,几乎都与首演时的“贝九”极为相像!


最后的重头戏当然落在现年83岁的穆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诠释身上,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前身是200年前首演“贝九”的克恩特纳托剧院乐团(当时的宫廷歌剧院),于此时刻,他们精彩的演绎无疑最受关注。



回想“贝九”的创作历程,从1818至1824年,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足足耗时6年之久,当中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谱曲,这也是此曲最为著名的主题,人声的力量不但传达出四海一家的理想,也表现出贝多芬宏伟磅礡的气势


1824年5月,“贝九”首演便大获成功,演出结束后,雷鸣般的掌声竟高达五次之多。然而,首演当时的贝多芬已因失聪而处于状况外,演出结束后的掌声雷动、欢呼之意,其实他都是感受不到的,直到一位女歌唱家让他转向听众。这时,贝多芬才感受到在场听众的狂热与喜爱之情。



虽然《第九交响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它却无任何令听者感到冗长拖沓之感,反而是以恢弘的编制、丰富的歌唱性、震撼的力量直击人心


而它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还在于它的问世,也为无数指挥家与交响乐团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成为检验其能力与水平的重要试金石。



200年来,演绎“贝九”的版本琳琅满目

你又会第一时间想起哪一个?

PART.01

富特文格勒&拜罗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版

1951年7月29日,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二战后重开的第一场纪念音乐会上,富特文格勒受邀指挥演出的“贝九”由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播出,并通过瑞典广播电台等平台在世界各地播出。这场演出被众人称为是其艺术生涯中的巅峰时刻,录音更是获得了接近神话般的地位,曾入选《留声机》百大唱片、日本名盘三百和《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三星带花


当时的阵容强劲,富特文格勒指挥拜罗伊特音乐节乐团和合唱团,加上女高音Elisabeth Schwarzkopf、女中音Elisabeth Höngen、男高音Hans Hopf和男低音Otto Edelmann。


相较1942年的演绎,此版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乐章都较慢,但第三乐章则反而快了一点,这个速度改动有助情感抒发和音乐的推动,反映富特文格勒在心态上的一些改变


这张SACD专辑是BIS Records向瑞典广播电台借得这个70年前模拟单声道磁带的数码档案制作,内容不作任何添加或删减,保留音乐间的停顿和观众的声音和掌声,是一份原汁原味的珍贵记录。


PART.02

弗里乔伊&柏林爱乐乐团版


费伦茨·弗里乔伊是一位以诠释莫扎特与巴托克作品闻名的指挥家,不过这张DG大禾花版“贝九”的再推出,则指出了他在诠释贝多芬作品方面的表现一直以来都被有所低估。


而且,这张专辑的重要性,也在于它是DG立体声初期的里程碑录音之一,这首“贝九”录制于1957年;另外,补白部分还收录了灌录于1958年,首度以CD形式发行的《艾格蒙特》序曲,同样是很有艺术价值的演出。


弗里乔伊的诠释令人动容,其强度达到了音乐应有的理想程度,在他精准掌控下的“贝九”,节奏规律,声部鲜明,合奏气势浑厚澎湃,尤其是贝多芬善用的铜管声部,更被柏林爱乐乐团发挥地淋漓尽致


其中四位独唱家皆是当时就实力而言最出色的人选——与弗里乔伊长期合作莫扎特歌剧的男高音贺夫利嘉(Ernst Haefliger)、二十世纪最有具影响力的伟大男中音费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著名女高音西弗里德(Irmgard Seefried)与女低音福瑞斯特(Maureen Forrester)。


PART.03

切利比达奇&慕尼黑爱乐乐团版



PART.03

切利比达奇&慕尼黑爱乐乐团版

切利比达奇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录制的“贝九”没有门格尔贝格的激情澎湃,也没有富特文格勒那般庄严肃穆,更没有卡拉扬的风卷残云。


然而,切利比达奇的“慢”美学是渐进式的审美,在顿挫中显示出铿锵,在缓慢推进中累积力量。当这种能量在你大脑堆积,已然形成强大的压迫感时,你的听觉却依然松弛。就这样,呈现出一个淡化了对比、弱化了斗争的贝多芬,你原有的预设也同时被打破


在乐迷眼中,他将“贝九”中其他指挥家遗忘的东西做了最大程度的挖掘,然后塑造了一个专属自己的“贝九”,第二乐章的弦乐部分技法运用和主题转换,堪称指挥技巧的炫技。三、四乐章仿佛上天了一样,处理非常令人认同,尽管独唱演员略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无法掩盖这是一个伟大的录音。



PART.04

吕嘉&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版


如果你很少听我国指挥家诠释的“贝九”,那你得看看它!


2017年8月,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采用当时先进的三维声录制技术,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现场录制了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两团”演绎的“贝九”演出,并先后压制成CD/DVD合辑与33转黑胶唱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四位演唱者为:宋元明、朱慧玲、薛皓垠、李晓良)。

唱片甫一发行即收获好评,并先后获得2018年三维声优秀作品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2018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银禧大奖——最佳合唱专辑,第十四届2018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年度最佳管弦乐专辑奖”等录音技术与唱片专业奖项


国家大剧院的表演团队不但展现了问鼎贝多芬经典杰作的演出实力,而且将贝多芬音乐中所包含的团结、和平、互助、友爱的世界愿景予以弘扬。在崇尚多元文化,倡导交流沟通的21世纪,“贝九”在社会理想方面的前瞻性更加凸显。


每位专心于此的演员和听众都能从这部作品所展示的宏阔的音响世界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并在朝向欢乐的理想之路上携手前行——音乐学者刘小龙教授评 



“贝九”首演200周年纪念

精品录音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