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氛围太差,很多人都已经回来了
    百姓话题  >  [社会写真]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氛围太差,很多人都已经回来了     
    查看: 182  回复: 6
     7  1/2  1  2  > 
    [社会写真]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氛围太差,很多人都已经回来了      查看: 182  回复: 6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0-9-3
    • 行业 学生
    •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氛围太差,很多人都已经回来了

    70岁的世界顶级数学家张益唐,今年回国了。这位学界大佬,在素数研究领域声名卓著。

    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

    但小老头万万没想到的是,先火起来的,是他的简历。

    现在人人都知道了,在张益唐博士“毕业即失业”后,他靠着在美国快餐店打了7年零工,才熬到了学术生涯的重启。

    这段经历,还是张益唐自己写在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导的正式简历里的。

    有网友调侃,“人生路上果然没有坦途,数学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

    张益唐则笑笑,他确实对金钱名利看得不重,主打一个能“过得下去”就行。

    今年7月,网友热议张益唐的简历。

    阔别祖国学术圈四十余年后,今年6月,张益唐从美国加州毅然归国。走得坚决,也是因为,今天的美国“不太好过了”。

    据港媒《南华早报》20日报道,张益唐近日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坦言,在“紧张的中美关系国际背景下”,自己这几年一直在考虑回国发展。

    “尤其最近这一两年……我们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学者、教授都已经回来了,也有很多人还在考虑,我觉得这是个好趋势。”

    “我的研究领域受影响不大,”他补充说,“但如果你是搞计算机、搞芯片,或者一些跟军事工业领域有关的,更得特别小心,美国现在这方面卡得很严。”

    于是,这位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举家归国,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定居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中国海外学者“归国潮”中极具分量的一员。

    当初听说张益唐要回国,国内多所大学纷纷抛出橄榄枝。张益唐也回忆道,有些学校都已经初步定下意向了,奈何中山大学“又争又抢”,成功“截胡”了。

    “我说考虑考虑。今年3月放春假的时候,中大又找来了……”他有些感慨地告诉主持人,“这次回来中大还是很仔细的,他们一直等到我登上飞机,飞出美国国境以后,才公布了(任命)。”

    飞机降落在广州的时候,张益唐难以控制地激动,“一位海关工作人员专门登上飞机接我们,我真的很感动。”

    “国内好像把我看得很高、很重视。那我能做的,就是我要再继续研究。”

    站在绿荫间,张益唐说,活到他这个年纪,似乎已是黄昏落叶了,该是随风落下的时候了。

    但小老头还挺倔,他不乐意。

    “我不愿意当一片落叶,掉在地上就算了。我不甘心这样,我觉得我还有我的生命力!”

    回国了,张益唐的感觉很奇妙。他说,自己好像又活了一圈,又活过来了似的。

    主持人追问他这句话的意思。他回答道,“四十年后,我又回到了起点,回国工作,为国家效力。”

    就像他北大数学系的同班同学沈捷说的那样,张益唐是个“时运不太好”的人。

    1991年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因缺乏推荐信,张益唐难以在美国找到学术职位,于是在一家快餐店当了7年的会计。

    这背后也有地缘的影响,那会儿恰逢苏联解体。张益唐说,美国人当时很精明,招揽了许多苏联知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赴美。那几年,博士毕业生想在美国找工作都难如登天。

    但张益唐没有放弃,硬是熬了七年,才进入美国新罕布夏大学担任讲师。

    此后又是默默无闻了多年,直到2013年一道震惊学术界的惊雷——因发表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首次实质性推进解决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的名字终于享誉世界。

    “当时在美国西部专门开了会议,就讨论这个问题,把全世界专家都给请去了。我没去。但最后他们的结论就是,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张益唐回忆说,“当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做不出来时,我发现这可能正是我的长处,结果我最后把它做出来了。”

    那个时候,他已经58岁了,年近花甲。

    但他还是觉得,年龄算不上什么障碍,“科学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所需的时间和周期也会越来越长。我不担心年龄问题,什么30岁、40岁,继续往下做就是了。”

    而且,在张益唐看来,数学研究在哪里都能做,尤其是理论数学,就像在快餐店的会计工作也不影响他思考数学一样。

    “但如果你是做实验科学、实验物理的,没有实验室和设备,一切都免谈…”想到美国,他又庆幸起来,“特朗普政府最近干了一件事情,他把很多实验室研究经费都给砍掉了,搞的那些做生物(研究)的人,更是叫苦连天。”

    据中山大学介绍,张益唐被聘为中大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于2024年10月14日在香港科学园揭牌,是内地高校在香港的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应用数学和人文社科交叉三大领域。

    在采访的结尾,张益唐告诉主持人,“我没有去想过,我已经多大岁数了,我根本就不管它。因为我这辈子也只能做数学了,那我就继续沿这条路子走吧。”







                      
    • 来自 意大利
    • 精华 0
    • 注册 2006-8-14
    • 行业 房产建筑
    •  

    米立国氛围差就回来,好了再出去,怎么想的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9-29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就是作为数学家的张益唐一生经历的写照,感佩不已。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10-9
    • 行业 商业贸易
    •  

    70岁了,人废得了,人家不要废物了
    于是,回来等死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9-29
    •  

    这篇文章,不知道楼主是哪里转的。如果是找原文,来自观察者网。
    那原文标题是,美国郑智氛围太差,到这里被别有居心的改成了美国氛围太差。




     7  1/2  1  2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56727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