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
这位刚被抖音聘为反诈宣传大使的老艺术家,两天内连续遭遇两场“熟人借钱”骗局,第一次痛失2000元,第二次靠一句称呼破绽紧急止损5000元。


连专业反诈人都中招,普通人该如何防范?

今天我们就来拆穿这场针对人情社会的精准诈骗!

2025年7月4日,71岁的演员朱时茂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自曝遭遇连环诈骗。

他语气无奈地说:“我还是反诈大使呢,结果自己先上了套! ”

这场骗局的开端,是一个“熟人”的紧急电话。

对方声称侄子结婚缺礼金,开口借2000元救急。

朱时茂想着金额不大,又是认识的人,立刻让助理转账。

骗子还信誓旦旦保证:“明天就还! ”

朱时茂大方回应:“先用着,方便时再还。 ”

结果第二天,更离谱的事发生了。

另一个微信名为“刘金山”的人申请加好友。

朱时茂一看是老搭档,爽快通过。

刚聊两句,“刘金山”就说在呼伦贝尔拍戏急需5000元,发来收款码催他“江湖救急”。

助理小唐正要输密码转账时,朱时茂突然喊停:“不对劲! ”

问题出在称呼上——真刘金山几十年都叫朱时茂“茂哥”,这次却喊“老哥”。

一个词让朱时茂警觉起来。

他马上拨通刘金山电话核实,结果对方一脸懵:“我在北京啊,哪去过呼伦贝尔? ”


骗局瞬间穿帮!
朱时茂立刻追查前一天的借款者,发现两个微信号竟关联同一人。

他苦笑自嘲:“第一次没多想,差点又被坑5000! ”

更讽刺的是,就在案发前一个月,他刚以“抖音反诈大使”身份出席活动,分享过防诈经验。

为什么连反诈专家都中招?

警方数据显示,冒充熟人诈骗已占电诈案件的37%。

骗子专攻人性弱点:
一是利用“面子文化”,让人不好意思拒绝熟人;

二是伪造紧急场景,比如“手术费”“婚礼红包”,逼你来不及思考。

朱时茂的遭遇绝非个例。
云南石林县警方公布,有骗子甚至用AI合成熟人声音行骗,一位王女士仅凭电话就转账数万元。


而裕溪口街道的调查更扎心:60%受害者因“怕伤感情”放弃核实身份,结果钱款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