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正在西湖景区密集上演。8月17日,陈先生和三位朋友亲历更荒诞的扣费:租车不到10分钟,四人竟被扣款236元! 只因误入未标注的禁行区,租车系统照扣3小时费用。
这些“电瓶车刺客”的宰客套路已形成标准化流程:
第一刀:还车陷阱
扫码时页面清爽显示“38元/小时”,却将“仅限原地还车”的条款藏在左下角折叠菜单。等游客骑行1.5公里后想还车,系统才弹出“异地还车需付30元调度费”的提示。有游客愤然吐槽:“难道我租车是为了原路返回兜圈子?”
第二刀:逾期勒索
当何女士暂时锁车办事,一小时后竟被追加19元逾期费,且车辆被远程锁定无法使用。想挪车去还车点?系统提示“逾期状态无法开锁”,逼着用户续租交钱。
第三刀:禁行盲区
景区多处未设禁行标识,但一旦误入,即便只骑10分钟也照收3小时费用。面对投诉,商家竟称:“步行道不能骑车是常识,是游客自己不做攻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为何这些“刺客”能横行西湖?秘密藏在夜色里:
凌晨3点突击投放:商家在玉古路、凤起路等路段趁夜色铺车,躲避监管;
假共享真租赁:打着“共享”旗号,实为个体租赁,车辆调度能力几乎为零;
投诉踢皮球:景区管理方坦言,因缺乏执法依据,只能清运车辆,而清运速度赶不上投放速度。
更讽刺的是,当记者实测时,扫码页面显示的还车点和客服说法完全矛盾——客服声称苏堤北侧可还车,小程序却强制要求骑回宝石山登山口。
面对刺客别认栽!法律专家支招破局:
1. 扫码前三问:“哪里还车?”“有无禁行区?”“除租金外还有何费用?”并手机录屏留证;
2. 遇强收费立即拨打12345:新规要求文旅部门30分钟内到场处置;
3. 拒绝支付隐藏费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未明示收费可拒付,遭遇威胁直接报警。
若已被扣费,保存好支付记录和租赁协议,向当地消协投诉,最高可追回三倍赔偿!
西湖遭遇绝非个例。今年暑期旅游投诉中,隐形消费类占比飙升37%,倒逼多地出重拳:
厦门鼓浪屿全面取缔私人租赁电瓶车,改由景区统一运营;
成都宽窄巷子安装AI识别系统,自动报警违规车辆;
杭州昨夜突击行动,在凤起路查扣32辆违规电瓶车。
景区口碑比门票更珍贵——当大唐不夜城剿灭“拍照刺客”,当西湖全力围堵“电瓶车刺客”,这场旅游市场的自我净化,终将让每个游客的笑容不被二维码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