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希尔顿欢朋酒店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官塘桥鹏龙星徽奔驰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家有学子 » 一个“差生”母亲用泪水写的日记
    家有学子  >  [中学话题] 一个“差生”母亲用泪水写的日记     
    查看: 488802  回复: 887
     888  14/18  |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中学话题] 一个“差生”母亲用泪水写的日记      查看: 488802  回复: 887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QUOTE:
    原帖由 shgy 于 16-7-1 15:00 发表
    很喜欢读楼主的日记,清新,写实,有趣。孩子的教育是项大工程,看到你孩子一点点的进步,为你高兴
    您好,谢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QUOTE:
    原帖由 lingyun 于 16-6-30 16:13 发表
    盼望果子成熟
    成熟了
    又怕
    果子掉下

    诗人写得诗意
    日子却都过得提心吊胆
    真的
    为娘者心里确实这么想

    ~
    唉,真的是这样,养育是夹杂着痛苦的。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QUOTE:
    原帖由 zjspring 于 16-6-30 15:08 发表
    我们比楼主幸运,从幼儿园到初中都遇见了不错的班主任老师,只有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因为语文作业没交,语文老师让我把孩子带回家补好才能来上课,我直接拒绝。教了三年只有一次作业没交就让回家,缺的课你给补吗? ...
    您好,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这种现象可以认为是在您之前的家长群体给了这种老师过度的权力过度的纵容。她才敢这么践踏孩子的自尊,您说对么?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比较起来,现在的孩子假期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可是那个过去的一切都匮乏的年代,我们在假期过后却比现在的孩子有更加强烈的重返校园的愿望。不是因为学校生活比假期快乐,而是加入学校生活的动力重新被激发出来。

    过去虽然资源匮乏,但是在假期的自由里,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自律和自立,还有许许多多书本无法传授的知识。现在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自制力太弱,但是人们忽略的是,若没有自由,就无法形成自律。——徐海娜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3日,晴
    最近还是在读那个得了诺贝尔奖的《思考,快与慢》,发现这次又无意中捡到宝咯。我尝试用里面有一些关于大脑运作模式的解说,用来解释教育儿子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麻烦。真的很好用。我甚至用它的理论来解释《圣经》,同样无往不利。可见天下的智慧有好多都是互通的,要不怎么说“智慧的开端是相信”。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不懂的,不理解的事物,都不敢去全盘否定,因为人所了解知道的领域太狭窄了。连自己大脑里装着什么,都搞不清楚。眼睛看见的影像不等于是大脑接收到的影像,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很有可能是假象。人脑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需要“选择性删除”眼睛所看见的东西,把删除过后的影像作为最后成品发送给大脑“信息库”。保存那些人脑认为重要的影像,删除人脑认为次重要的影像。我觉得这也太可怕咯,因为这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会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对那些实际存在的,对别人非常重要的东西视而不见。人脑的局限性决定了人性的自私和刚愎自用。

    那么人脑认为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平时脑部信息库里接收得最多的信息,思考得最多的信息,与生命安全有关的信息,以及被某些权威告知必须完成的任务。

    这样家长和老师们可以看到自己言行的重要性了吧?我们平时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深刻到了,决定着他眼里所看见的实体。我们想让他看见什么,他就会看见什么。我们让他看见苟且,很有可能他一辈子都看不见诗,就是这样。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3 13:09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这个发现启发我思考最近听到的一个理论——越想得到的事物,越不能直接追求它。曲线型的追求才是到达目的地的最快路线。

    这个观点惊世骇俗吧?开始我也不太能理解(甚至到现在也不能全面理解这个观点),但是潜意识里觉得这个理论是有事实依据的。因为它与《圣经》中教导的理论很接近。耶酥说:“你们要追求智慧,这样你们所求的其他东西,比如财富喜乐健康,都要加给你们。”

    他说的“智慧”应该是指一种包含“平和,谦卑,理智,进取”等等特质的思维习惯。

    所以这些思考都促使我向内探索自己,也不断的由己及人去观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在我们手上以最佳的途径去健康成长,发挥天赋,塑造出有智慧的三观。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3 12:59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3 12:54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这篇写得非常有价值,我想写了很久都没写好,今天看见有现成的发上来分享。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今天下午心血来潮,署名“小学部家长”,加了新东方王修文校长的微信。开始了一个家长对孩子所在学校校长的第一步试探。出乎我的意料,对方居然很快通过验证。嘿嘿,加上了。

    我希望在他的朋友圈里能多学一点东西。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晚上十点零二分,超过儿子的睡觉时间两分钟。我不想告诉他睡觉时间过了,所以假装喝水,穿过客厅去了一下厨房。儿子听到我走路的声音,立刻警觉的看看钟,说妈妈晚安,给我一个拥抱高高兴兴的睡觉去了。

    我发现,在儿子执行作息时间表这方面,不能盯着提醒,即使提醒他,也尽量少用语言,多用技巧。让他觉得是自己在掌控局面,而不是受父母管制。一个暑假下来,在自我约束控制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3 23:44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4日,雨
    今天坚持跑步第六天,风雨无阻。

    12岁,老爸说我体质差,需要跑步健身。然后我就发现跑步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一种运动。跑一次虚脱一次吐一次,从未能坚持连续跑上三天。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期间多次尝试跑步,请过教练,跟过专业运动员,但是没有人能够帮助我胜任这项运动。

    今年我觉得自己心态和精神面貌上有了一些变化,而且因为儿子读的学校推广马拉松,所以作为妈妈我想陪他跑一次,把他带上长跑之路。

    这次跑步是不跑则已,一跑惊人。原来跑步是一项这么令人愉悦的运动,难怪那么多人喜欢跑步。如果不是担心肌肉酸痛影响第二天继续坚持,今天我原本可以跑上一个小时的。

    下面分享我的慢跑心得:
    1,需要一双能保护脚踝和膝盖的鞋子,我穿的耐克free底跑鞋。
    2,宽松透气吸汗的服装。新手不要穿紧身衣,心脏受不了。
    3,节奏适中的音乐,我听的“魔力红乐团”,带耳机效果比较好。音乐对于慢跑很重要,可以有效分散对疲劳的注意力。节奏不适合太快,适中的节奏跑步者踩着鼓点匀速迈步,容易控制速度,有效防止体力损耗过快。
    4,尽量跑慢,能多慢就多慢,慢跑健身锻炼的并不是肌肉。它的好处是扩张心肺,按摩肠胃,给细胞供氧。所以不需要快,最重要的是跑得舒服,如果越跑越轻松,越跑越精力充沛,那就是跑对了。越跑越累,说明跑错了,还需要找感觉。
    5,身体放松,原来教练说跑步的时候身体放松,我都觉得匪夷所思,运动的时候肌肉不是紧张的么?怎么个放松法?这次我才找到感觉,跑步的时候肌肉真的是可以放松的,放得越松坚持的时间越长,跑完了不疲劳,第二天肌肉不酸痛。
    6,不要考虑效果,这次反省这些年来跑步失败的教训,发现功利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无法享受跑步过程,注意力集中于跑步效果。这种跑步是最容易失败的,压力太大,无法坚持。

    在跑步这件事上,验证一个道理。如果想追求某个目标,除了技巧与装备之外,“曲线追求”的策略是很重要的,钻进去,沉浸进去,从事物内在寻求乐趣,最终可以轻松的达到预定目标。“直线追求”貌似两点之间距离最短,但是“功利”会设置种种障碍把我们的精力热情消耗殆尽,让人难以坚持。即使靠着顽强的毅力,顶着枯燥的压力千辛万苦达到了预定目标,最终也毫无乐趣可言。然而“曲线追求”过程很快乐享受,但是能遵守这个原则的人,往往需要更多的豁达和意志力。

    所以我发现慢跑健身是大孩子和成年人的运动。需要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大体上具备可以控制协调好肌体与精神状态的能力。诚实的说,以前我跑不好不仅仅是体能不够,主要原因是因为心智有缺陷,不成熟。

    所以那些经常指责孩子学习不用功心智不成熟的大人们,你们去跑步吧。体验一下完全掌控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是什么感觉,看看自己能不能达到自己对孩子所设的那个标准。因为学习跟慢跑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学习的难度较之慢跑,有过之而无不及。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4 21:02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这几天儿子把小狗照顾得很好,每天按时起床收拾床铺,收拾厨房也比之前熟练整洁。但是在英语作业的“每天阅读一页英文小说”这一项上做得不好,不能主动加深学习程度。另外在看电视这一点上有失控的倾向,不能到时间就关电视。

    所以我今天跟他一起读了一段英文小说,教他如何使用中英文对照阅读技巧。下载了一个中英文电子词典。然后发现这项作业他做得不好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接受过指导以后,他读得很顺利。

    所以我很庆幸,没有一上来就指出他学习态度不认真。如果不是我,而是爸爸发现这个问题,一定会对儿子说教认真学习的大道理。但是对于他这样自学能力弱的孩子来说,有时候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缺乏技巧,无法深入学习。

    今天做的第二件事,跟他谈了一下优质电影和裹脚布式电视剧分别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建议他在五十岁以前尽量不要看电视剧。因为电视剧的信息含量大多不高,三观理想化,梦幻化,商业化。他表示接受我的建议。谈话效果如何,接下来的几天还要继续观察。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4 20:56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梅雨季,给我们的暑假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除了去俱乐部游泳,逛一逛超市书店,根本就没办法安排其他活动。今天去游泳路上淋成两只落汤鸡,游完洗过澡回家路上又免费淋浴一回。

    路上我就乱糟糟的想:雨,它就是水,游泳池里也是水,淋浴还是水。为什么大家喜欢游泳喜欢淋浴却都不喜欢淋雨水呢?也许因为淋雨是被动被迫不得不进入的状态,而不是可以主动选择的结果。“被迫”是个让人不愉快的状态。人都喜欢“主动选择”,不喜欢“被迫无奈”。

    儿子也不喜欢被迫成为落汤鸡,他愤愤的问我:“上帝疯了么,他为什么要降下这么多的雨水?”

    我说:“人们把环境糟蹋得越来越糟糕,地球需要平衡。如果没有这些雨水,也许我们活不过明年。”

    他又问:“上帝是全能的,他为什么不修复地球?”

    我问:“如果你有上帝的能力,你会跟在杀人犯后面把死去的人一个一个救活么?”

    他说:“我不!杀人犯必须自己负起责任。”

    我说:“就是这样,我们必须自己负起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习成长,这是最好的选择。”

    后来他坐在我的小电驴上一直沉默。

    成长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瞬间,父母的陪伴,示范,同情(同步领悟某种情感),对孩子很重要。暑假,父母们都要加油了!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4 21:27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听听李嘉诚的演讲,他这个观点最近在高知阶层出现的很频繁。智能机器人(比如手机,电脑)研究的突破,导致大量中产阶级失业破产,他们的工作被高级机器人代替。这个情况在美国特别严峻,因为美国是全世界中产阶级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国家,他们也曾经是全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可是现在,人类知识分子学习的出路在哪里?是去跟机器人竞争还是退回来训练心智与综合分析能力?(机器人在这方面无法取代人类)这是必须作出的选择,颇值得思考。
    当然,如果是从事厨师,理发师,这种智能机器无法取代的工作,是没有失业危险的。

    也许这就需要从中学开始把孩子们分类,一部分操练技艺,一部分训练心智。别被“惯性定向的懒惰判断”给骗了,这是一个需要做出选择的时代。

    好吧看看老李演讲内容:
    这高增长的年代,要脱颖而出,必须不断强化谦逊的学习态度。当人工智能让机器也有观察力和逻辑力时,心智、心像力是你拥有洞见,有先见之明潜力的关键。

    科技是高增长的基石,人才创意是发动机,但社会的包容是燃料,三者合一,孕育出共同习、共同迭代,让新观点引向新洞见,有升级增值力,有协变力的社会,才能享受连续链良性循环的红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4 22:17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比较经典的文章。读完这个,家长可能会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一点概念。可以参照着调整自己目前的教育思维。

    不仅仅是在美国,这一两年在中国,中产阶级正在遭受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创。在不久的将来,中产会慢慢缩小直至消失。那种进了机关和银行一生都衣食无忧的精致人生只能在家长的梦想中才能实现。

    人群将出现分化,以“高知阶层”为指导,“技术阶层”以及“低级劳动力”主导。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不就走高知路线,从小开始训练“心智,心像力”。要不就走技术路线,根据爱好天赋,学个厨师,理发师等等,智能机器无法取代或者取代成本太高的技艺。这两条路都不选,那么只剩下出卖劳动力。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对这样的未来提前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家长,千万别被“惯性定向的惰性判断”给蒙蔽了,给孩子铺错了路,将来后悔莫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5 13:30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我看了一下王修文先生在朋友圈,他是这样写的:

    改变孩子的一生有时取决于父母的思维模式!我们父母是帮助孩子选择一条越走越宽的大道还是因为无知、思维的局限、信息的不准确不全面而帮助孩子选择了一条没有未来的路,一条越走越艰难的路?

    他这是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立场上思考。而我站在一个蓝领家长的立场上,表示我们很想照他说的做,但是要达到他的要求很困难,我们需要得到学校的帮助:

    我已经认识到您所说的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父母们要做到高知,突破思维局限,准确的领悟一线信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工作啊!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5 13:37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家长们有渴求真理的心,但是缺一条摆渡到对岸的舟。

    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需要在孩子的面前做示范,讲话,指导。即使知道自己目前做得不好,做的不对,我们也无法停止一天不去做。

    也许唯一的办法是我们必须告诉孩子们,我们(包括老师们)所做的所说的未必正确,他们必须自己学会判断和掌控。然而后果呢?如果失去了对权威的服从,孩子们会不会迷失呢?

    天哪!这又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课题。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5日,雨
    这两天发现儿子学习的坐姿不端正。纠正了两天,时不时喊一声:“注意姿势!” 咦,好了几分钟,他又坐歪了。

    于是我换了一个说法,看见他歪歪扭扭的就喊一声:“注意保护你的脊椎!” 啧啧,换个说法效果立竿见影的。

    然后我站在他背后盯着他看了一会,发现姿势不端正的根本问题在于他长个子了,书桌嫌矮,椅子嫌高。孩子自己不知道原因,为了写字方便,他不知不觉的就把背往前勾。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下午去游泳的时候,游泳池就三五个大人。而且一看就是常年游泳健身的选手,彼此不说话,游个几圈靠墙歇会,再游几圈,如此循环。

    儿子极度无聊,发挥他“自来熟”的武功。蹭到一位体型倒三角的老爷子面前搭腔:“爷爷,你会蝶泳包?”人家本来傲娇的游着国标蛙泳,被他一问脸就绿了。不过两个人仍然是哥俩好似的比赛了一圈又一圈。

    老爷爷上岸以后,他仍然很无聊,叫我把包包上挂的猩猩摘下来往游泳池里扔,自己钻到水里去捞。我扔了一个小时猩猩,膀子酸死了,终于他宣布够了,他要去温水池泡澡了。

    晚上把爸爸喊到万达吃饭。儿子昨晚学了一个不入流的笑话,一遍又一遍的说给我听,还叫我去跟爸爸说。我让他自己去跟爸爸说。

    他第一遍跟爸爸说的时候,爸爸心不在焉没听见。第二遍跟爸爸说,爸爸叫他赶紧选饭店坐下来。第三遍跟爸爸说,爸爸拉下脸教训他这种笑话在公共场合不能说!

    然后接下来的时间父子关系还那样。爸爸搜肠刮肚找话跟儿子搭腔。儿子带着耳机听音乐,假装爸爸是空气。

    我小时候,每次去爷爷家,爷爷都把一个小本子拿出来献宝。他每天看报纸,每天都把笑话那一栏剪下来贴在一个牛皮纸面的工作日记本上。后来中风了,他还是那样,见人来了就讲笑话,他说人到死都要记着幽默。

    我也从没见过伯伯叔叔们跟爷爷有代沟,总是很融洽。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5 21:24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6日,雨
    今天游泳儿子被倒搭腔了,他遇到一个爱比赛的老爷爷。老爷爷还带着一个漂亮奶奶。两位老人装备齐全泳姿标准,一看就是老选手。

    老小孩和小小孩比得面红耳赤,一圈又一圈。旁边有个爸爸教儿子游泳。他不停的批评那孩子:“你看人家小朋友游得多好,你怎么回事?你能不能专心点?你能不能虚心点?你能不能看看人家的动作?” 小孩貌似耳背,心不在焉的拍水,假装听不见爸爸发牢骚。爸爸泡在池子里盯着儿子,冻得脸发紫。

    后来那个没辙的爸爸爬上来问我:“你家游多长时间了?” 我说:“三个暑假。” 他说:“游得真好,你们在哪学的?” 我说:“我们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大班学不到东西,所以请的私教一对一上了半个月课,每节课一小时。”

    这个爸爸跟我以前一样,严肃认真,得失心重,力争上游型的个性,无法轻松愉悦的教育孩子。不管教什么都是沉闷的风格。

    看他一脸愁容,我提醒他,不要老教训孩子,拿个小玩意扔出去让孩子捡。捡来捡去姿势就协调了。他一急,揪下泳帽就扔,那个泡在池子里不肯动的小男孩真的兴致勃勃去捡了。爸爸一高兴,看看泳帽扔不远,脱下一只拖鞋就扔。

    我走的时候看见那个小孩龇着牙奋力的挥舞着一只大拖鞋游了回来,岸边的爸爸笑眯眯的接他。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在中国,教育大多是“逆性”而行。靠着强制性手段和政治教育,培养孩子的韧性和毅力。所以中国孩子在世界上公认的特别能吃苦。

    所以只有中国会有“向赖宁同学学习”这样的运动。十几岁的孩子几次三番参与森林救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后被作为少年英雄,呼吁全国儿童向他看齐。

    当年我们被组织起来看宣传英雄赖宁的短片,看完以后少年的热血沸腾,恨不得学校后山的小树林也失一把大火,让我们也可以去效仿英雄献身一回。幸亏当时没人想起来去放火,保住小命几多条。

    后来学校宣传支援西北,我就跟老爸说等我长大了要去大西北开荒。老爸问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说:“我不去谁去?西北需要我们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我到现在还记得老爸古怪的脸,他说:“你知道什么是上山下乡么?” 然后给了我一本《张贤亮全集》,几大本收藏很多年的老杂志《收获》。读完这些,我才知道什么是“知青”,什么是“大炼钢铁”。从此以后死了去大西北给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的心。

    其实写到这里已经完全跑题。真正想说的是中国的教育它不完全是“以人为本”,它是有色彩的。孩子们缺少那种“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爱你”的安全感。

    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会被贴上“不用功”的标签。如果一个孩子上课听不懂,他会被贴上“智商低”的标签。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打架不守纪律,他会被贴上“不学好”的标签。

    人们被训练得热衷于用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标准“贴标签”,而不是遵循客观规律去适应孩子们。

    有一部很美的电影《美丽人生》,讲到一个犹太父亲在集中营里跟儿子玩游戏,假装他们被捕是一个游戏。如果儿子躲藏得好,他们会得到一架真的坦克作为奖励。爸爸被枪毙之前,告诉儿子必须躲好,因为他们就快赢得游戏了。爸爸死后,儿子从躲藏的地方出来,看到盟军的坦克,他就真的以为自己跟爸爸赢了这个游戏。这个小男孩在纳粹集中营里过得很快乐,不知道什么是恐惧。在故事里,爸爸不断的鼓励儿子:“你做得真棒我们就快赢了”。他从没有说过:“你不够努力,你不够机灵,你躲得不用心。”

    我们被训练得能够非常迅捷的给孩子们扣上有色彩的帽子,一顶又一顶。并且习以为常,毫无怜悯之心,哪怕是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孩子们很小就知道“怕”,怕打,怕骂,怕被贴标签。我们理直气壮的对孩子们提出一系列要求。要刻苦,要注意力集中,要忍让,要守纪律。不要浪费时间,不要瞎玩,不要看电视,不要打游戏。

    然后我们不管这些要求是否违背天性。因为这是为孩子好,所以他们必须做到。做到的就是好孩子,做不到的就是坏孩子。

    对于如何让孩子们可以轻松达到我们标准的方式方法,我们不太感兴趣。我们更擅长上政治课,扣帽子,说教。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浸泡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我们最擅长这个。

    我们缺少对教导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标签的那股权威的质疑精神。如果权威是对的,请证明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这些标签,这些帽子是对孩子们有益处的,是推动社会文明前进的。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6 22:01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前年我们在x健身会所游泳。那里有一个六年级的大孩子游得很棒。那年儿子还是初学,热衷于跟一群小朋友在浅水区捞球。

    起初好多人都赞叹,夸奖那个大孩子游得好。他妈妈很骄傲的站在岸上微笑,告诉大家孩子成绩也很好,就读名校。

    不久大家就发现这个孩子会在水下用手脚攻击挡在他泳道上捞球的小朋友。每天都有一两个小孩被他打哭。他妈妈一直保持沉默。

    有一次,他踢了我儿子,儿子大腿上立刻一块淤青。我抬头看看那位妈妈,她错开与我交汇的眼神,没有反应。第二天我只好陪儿子下水,带着他去深水区玩,避开那个大孩子。但是每天还是有孩子会被打哭,那位妈妈仍然坐得远远的,直直的。

    本这件事以为就这样结束了,结果结束是结束了,却是以一种奇异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暑假结束前最后一次去游泳。不知道为什么事,妈妈责备了那个孩子几句,孩子突然从水中串起,掐住妈妈的脖子,按在墙上拳打脚踢。一直到教练冲过来,反剪他的双臂才治住他。

    半个泳池的人都惊住了,我也不例外。当时我很厌恶这个孩子,认为他是个坏胚子。直到今日想起此事,恐怕这孩子是此事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是爱是害,分寸有时候也就在毫厘之间,谁又说得清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QUOTE:
    原帖由 大花姑子 于 16-7-6 22:04 发表
    后悔才看到,赞
    您好,谢谢鼓励。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7日,阴
    终于不下了,昨天半夜老公跑去防汛。今天一早南京同学发了家里被淹的照片。最近大家都要留神,等雨季过去再旅游。

    今天仍然长跑,呼吸控制在四步一呼,四步一吸。速度自然加快,心脏没有超负荷的感觉,头脑清楚,四肢感觉轻盈。

    跑完了还是去扒拉王先生的朋友圈,权当运动甜点。发现美国人原来跟我观点一致(有点小膨胀),让孩子假期看大量经典电影,做家务,阅读,运动,旅游,参加主题夏令营,发展兴趣爱好。

    数一数唯独缺了一样,美国家庭在暑假会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可是我们是个爱好贫瘠的家庭,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我跟爸爸都没有适合推荐给男孩子爱好。所以除了拼乐高,改装玩具,儿子无事可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7 12:21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QUOTE:
    原帖由 尘焰 于 16-7-7 11:42 发表
    听说,暑假一开始,润州区就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中的”批判思维的 培训,我想,这就是对教学中 标准答案 的一种质疑。
        其实整个教育界 都知道现在的教育有问题,也在逐步调整 ...
    您好,其实我跟您一样,对教育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就象中国股票一样,地狱学习法的变态巅峰值即将成为历史。不久,人们会在质疑与反省中回顾这一段经历。

    在日本曾经出现过中国大陆这种地狱学校,儿童自杀率之高震惊了政府,于是下决心整改,重塑少年儿童三观。

    在台湾,记得三毛有一本散文集《辍学为读书》,记录了她自己充斥羞辱与体罚的小学生活。其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她说:“每日疲倦得只想要死去……。”那时候她五年级,父母果断停学。三毛最终死于自杀,谁敢说这与她的童年阴影丝毫没有关系呢?

    所以目前我们最需要的是在质疑以后,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措施,弥补旧有的伤害,抚平儿童心灵的创伤。同时防范即将可能出现的伤害。这个工作需要家长配合那部分渴望改变现状的教师去做。将工作成果摆在不肯面对现实的人面前,最终如何选择,那是他们的自由。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7 12:11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儿子今天发明了一个新游戏,把玩具箱里的小车挑出来,趴在地板上玩旋转,还摆战斗阵型。

    我夸奖他会玩,建议他多翻点花头精出来。因为在我看来这种游戏里面有物理,有队阵,是很适合男孩子开发智力的。比坐在教室里一本正经的上力学课实用无数倍。

    他们学校流行一种叫“弹弹乐”的游戏,越是顽皮的孩子,越能快速改装,熟练的使用重力,杠杆,力臂。搭配起来攻击与防守。

    儿子刚转过去的时候不敢参加这个游戏。他说贪玩是不学好的表现,下课应该坐在座位上看书,不应该到处乱跑。我说你可以试试,偶尔玩一次,不算不学好吧?

    后来他也能改装玩具了,我问他懂不懂什么叫“力臂”,他茫然的眨眼睛。但是我跟他弹弹乐的时候,分明看见他会用使用很多物理技能。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包括搞科研的)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使用么?玩是非常重要有效的学习,呵呵……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7 13:19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8日,晴
    今天有个朋友把16岁的女儿委托给我,在她去外地工作的时候,抽空陪孩子做做点心,聊聊天。

    其实今天非常忙,各种安装工都安排在一起。但是考虑到这个单亲小女孩可能会对拒绝比较敏感,所以我让她今天先来我家认个门。

    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其实很容易,我接近她只说了一句话。她告诉我她是打的到我家来的,妈妈怪她乱浪费钱。我说:“那是你妈妈的观点,理解她,但是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是对的。” 她听我这么说就愿意开口,叽叽呱呱的跟我聊天。

    可是下午工人太多了,我楼上楼下的跑,来不及细细观察她。大致打量一下,她有大多数十几岁中国孩子所具备的几个特征:

    1,内向,并且竭力掩饰自己的内向,假装活跃外向。这是一种在外人面前表演型的行为,实际上是很累的。但是有时候演着演着也会真的以为自己可以很活跃,但那不是自我,而是否认自我,不喜欢自己真实面目的表现。
    2,内心不自由,即使在暑假,在我的烘焙工作室里她关掉了我正在播放的好莱坞大片,选择看智力问答。她说这个节目可以学到东西。但是我分明看到她开着智力问答在玩手机。似乎这样做她才可以心安理得的放松,或者她根本就没有放松的时候。我观察到她额头和上半部脸颊布满了青春痘留下的疤痕。这是压力导致内分泌失调的表现。有的孩子会走到哪都带一本课本,跟她的这种表现也很类似。这样的孩子非常非常累。
    3,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四点钟,她离开我就去妈妈安排的小店一个人吃晚餐,吃过晚餐就去妈妈给她安排的跆拳道馆一个人训练。这些都不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都是妈妈安排好的,她没有自己特别想做的兴趣爱好。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爱好,只是看有没有机会和勇气去发掘。
    4,自卑。我问她在哪里学习,她脸一直红到脖子根,很羞愧的告诉我,学校不好。她认为读技术学校是低人一等的事。她被灌输的逻辑是,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重点普高录取线,是一件羞耻的事。
    5,虚胖。没有16岁女孩玲珑的身材,严重缺少运动,缺少自我保健意识,起码超重20斤。

    如果还有机会跟她接触,第一件事要让她写一写自己有多少优点,有多少可爱,有多少优势。第二件事要鼓励她为自己定一个健身计划。十六岁的少女,正是学习如何爱自己的最佳时间段,包括吃喜欢吃的食物,穿舒服漂亮的衣服鞋子,做让自己舒服的有氧运动,看自己喜欢的名著,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等。

    这两件事做好了才能谈到进一步学习。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管理好身材,接受自己爱自己,愿意着手让自己变得更好,对十几岁的少女来说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8 20:43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儿子今天表现也超可爱的。他上周领到了这个月的零花钱一百块,捂到今天去买了一个美国队长的电动盾牌,可以射击的那种。

    他独自出门去买的时候我有一点担心,一怕他路上不安全,二怕他被奸商骗了。后来转念一想,此时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以后会越来越难放手,骗就骗了吧。于是让他带上手机,方便与我保持联系。

    他出去了半个多小时,果然带出去的一百块还剩下7.5块,几乎被榨干。他还颇遗憾的说钱带少了,店里还有一个一百多块的玩具更酷。

    我不接口他的话题,反复几次连续问他:“今天买的这个盾牌是不是你喜欢的,想要的?” 他说喜欢!我说:“不买贵的,只买对的。”

    为了这个美国队长的盾牌,他剪啊,画啊,折腾了一天用水彩笔,纸板,塑料袋,给自己做了一个面具,一个胸牌,一个护腰。

    我跟他爸都笑抽抽了,也不敢给他看到。一本正经的给他提建议,帮他用绳子把装备扎在身上。

    他还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百宝袋,一件海盗背心,一把手枪,一把橡皮泥刻刀,一包餐巾纸,一个哨子,还有杂七杂八。明天要出去探险,计划去南郊森林公园。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8 20:40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9日,阴
    朋友家儿子说谎,被妈妈一巴掌打得鼻子流血。所以今天早上看到下面这段,果断分享: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统计,一般从两岁多开始学会说谎,到小学二三年级时,孩子们的说谎达到巅峰。因此,说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能够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活灵活现,那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容小觑。与此同时,他们也要有掩饰自己真实想法的假扮力,还得有不一般的揣测能力,有时候想想真的挺神奇。
            所以出现撒谎的行为,我们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改正,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创造力。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9 07:55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到今天为止,放假14天。
    在完全放养的前提条件下(偶尔提醒但是绝不唠叨),孩子基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独立负责他的宠物狗的吃,住,溜。
    2,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这点不需要提醒)
    3,按值日表收拾饭桌,清理厨房。
    4,按计划健身。
    5,按计划购物,使用零花钱。
    6,按规定每天玩半小时游戏。

    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1,起床拖拉。
    2,看电视剧时间过长。
    3,停止阅读课外书。
    4,入睡时间经常拖延到十点半以后。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今天儿子想买一个跟美国队长盾牌配套的头盔。数算了他所有的积蓄以后还差17块钱。(他想买品质好一点的)

    于是跟我商量,有什么工作需要做,他想打零工。因为做家务是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他是不能从中赚钱的。

    我把工人运到的两吨书指给他看,如果他能把这些书搬运到楼下的书柜里,并且整理好可以拿到35块钱。(讨价还价的结果)

    他担心搬不动,有些犹豫。我建议他用一个塑料篮子分次送下去。另外爸爸搬了一个梯子给他,方便他爬到书架上去整理。

    下楼的木头楼梯比较滑,为了安全他脱掉拖鞋袜子,光脚挎着篮子,手脚不停的做了两个半小时,终于做完了这项工作。受了点小伤,膝盖碰了两次。但是丝毫不减少他拿到工钱的喜悦。

    他觉得钱是好东西,但是很难赚。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晚上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路上我们讨论一个词“迷恋”。
    我说:“生活是立体多面的,不能把它变成平面,你想想最近有什么没有兼顾到的面。”我的本意是想暗示他不要停止阅读。

    他振振有词:“我已经做到了多面,并且还增加了新的部分,我最近对研究玩具有兴趣。”

    我:“你有没有注意到每个面所用时间的比例,如果用在某方面的时间过多,那有可能会失去控制,从爱好变成迷恋。”

    儿子:“那倒是有可能的。”

    我:“所以你要去感受一下什么叫迷恋,只有经历过的人,将来才能有效的防范这种情况。”

    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标准和看法,可以预见用不了多久,我们将无法再控制他的想法,只能建议和商量。

    未来等待他去犯的错误有一大堆,作为父母,我们要安安份份的坐在教练车的副驾驶的座位上,除了偶尔给点建议和鼓励以外,随时准备踩教练刹车。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9 23:01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美国人发现意念影响健康。可是这需要去发现么?这种事我们在教堂里看多了已经习以为常。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所谓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儿子最近玩物丧志停止了阅读。

    所以今晚我跟他说:“今晚你可以延迟十分钟睡觉,读十分钟书。” 结果在我意料之中,他读了二十分钟,恋恋不舍的关灯睡觉。

    我利用了他睡觉前拖延的毛病,既然要拖延,不如把时间拖延在阅读上吧。明天我会建议他九点半梳洗,十点上床读半小时书。爱阅读的孩子,即使短期内不读了。一旦勾起他的瘾,他会很快找到感觉进入状态。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戒吼其实不需要理由,就像幸福不需要理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如果她从小面对着一个宽厚、善良、温柔、有家庭责任感的父亲,那么她对狭隘、暴力、冷漠、自我的男人会有天然的心里排斥。如果原生家庭各种关系圆满充满幸福感,女儿长大后肯定会生活幸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10日,阴
    整理行李,蚊帐,帐篷,睡垫,作业本,游泳装备,手工工具。

    明天一大早送儿子去学校,参加男子汉训练营。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10 15:25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龙应台谈“平庸”: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1#wechat_redirect

    龙应台真的花时间去考虑了儿子所说的“平庸”。她解释得很好很到位。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11 10:22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11日,阴有雨
    今天送儿子去学校参加夏令营。他表示对自己的选择有悔意。他不想离开家,不想参加夏令营。

    以前他是不会这样多愁善感的,对日程安排反应迟钝呆萌。从这一点上,看得出他的思维意识在发育中进一步变得成熟,有了更多的情感触角。

    所以我们对他说:“既然选择了,就忠于自己的选择,去试一试。”

    他说:“万一不好玩,很无趣怎么办?”

    我们说:“那就发挥你的天性,制造快乐。”快乐是一项任务,人生如此短暂,必须快乐。

    早上六点多起床出发,一直到九点半一切安排妥当。期间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是操练父母。置身事外的看着儿子懒散笨手笨脚的报名,领东西,整理日用品,这真是一场考验。

    期间有好几次,我非常想动手动嘴,代替他高效的解决问题。但是我忍住了。爸爸也颇受煎熬,焦虑程度媲美下午三点半动物园里的大狗熊。尤其是他还惦记着快点弄完,赶回去上班。

    对于这样情况,我必须说挑一个好的学校,过一段寄宿人生,是有益处的。离开家人的眼目,自己笨手笨脚的去面对问题,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对孩子来说,不离开家,不能获得独立的心。对父母来说眼不见才能心不烦手不快。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11 11:17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同样是作业,看看下面的这种,可能会对一年级家长有启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一个具有批判型思维的老师,是多么的可贵。

    难得遇上的好文章,值得收藏,慢慢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12日 晴
    前天,昨天,今天,用超级垃圾袋扔掉送掉了好多东西。家里立刻变得清爽多了。

    今天发现即使这样扔,家里还有很多多年不用的物品衣服。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大多数身外之物把我们拖累得要死。

    上午又送人一大包,心情极佳,跑去理发店换了一个清爽的发型,更适合跑步运动的。理发师极力推荐染烫剪一条龙。我说:“抱歉,我对一切复杂的东西统统过敏,只理发。” 他说:“作为一个女性,你不能拒绝美吧?” 我说:“我喜欢美,但是前提是不能容忍复杂繁琐的程序。” 他表示对我这种女人很无语。

    最近有机会接触到几个80后,90后,他们表示生活成本太高,以至于不得不啃老。在这一点上我发现年轻人大多数被广告宣传洗脑,被迫把生活复杂化。为什么说“被迫”呢?就像我儿子经常说的:“如果我……,别人会笑话我的。”他们被教导得很在意“别人怎么说”,把自己的感受排在别人的嘴巴后面。这一代年轻人搞原创,追求诗和远方的有很多。被广告宣传捆绑的“塑料青年”也很多。

    上周我和儿子去买乐高,像我们这么小气的母子肯定是宁可去省钱大吃一顿,也不会买正版的喽。在收银台,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盯着我儿子说:“你不要买,这不是正版的!” 儿子立刻局促起来。我笑问那孩子:“正版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 他严肃的说:“正版的条码可以在网上查到。” 我又问:“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他呆了一分钟,坚持说:“只有乐高这个牌子才可以在网上查到条码!” 我拍拍他的小脑袋说:“好吧,你说的对,不过不用担心,这个哥哥是拼装高手,什么乐高到他手上都拼得好。” 小男孩激动的喊:“我是高手,我家里都是正版乐高,我在……上乐高课程……。”

    再后来,他妈妈不准他喊,把他拽出去了。再再后来,我儿子把手里的乐高放回去,黯然走出了商店。

    看他这样,我心里也很难过,所以我问他,你想买正版乐高么?我给你买一个吧。他摇头说不要,因为不值得。我说你是不是担心钱呢?他说有这方面的担心。我说你不需要担心,这点钱对我们来说并不是负担。他最后说:“我不希望你们为我买这么贵的东西,因为我知道它不值那个价,钱用不完可以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尽管他心里很明白,但是到他去夏令营那天为止,一个多礼拜了,他没有再动过家里的拼装玩具,所以我知道这事没完。

    我多么希望他能明白我所明白的生活真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没有经历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他在乐高上跌倒了,等他从夏令营回来,我们要帮助他在乐高上爬起来。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12 13:22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13日,雷阵雨
    小家伙参加夏令营两天了,居然一个电话也没有,想必是玩疯了。

    老师发了一些照片,看起来还不错。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并不是所有的认知工作都令人厌恶,有时候并不需要意志支撑,人们也能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一项工作
    ————米哈里

    我今天下午在自己身上做了一个《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实验。把长跑速度提到了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跑到二十分钟的时候,体能已经消耗掉一半,感觉疲劳。并且没有办法一边跑步一边随意思考,因为注意力都在速度上。

    这就是书中提到的,当我们必须将自己从事某件事情(比如跑步)的强度提升到需要大脑刻意自我控制的程度,“压力”就出现了。

    这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呢?如果需要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是需要孩子们好好学习。我们需要把压力控制在某个程度以内,同时提升他们的兴趣。

    这是一种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毫不费力的将大脑注意力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和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的问题。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心流”。其中巧妙的区分了两种努力形式:1对任务的关注(兴趣)和2对注意力的严格控制(强度)。

    瞧,也许我们可以在科学领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13 22:26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中国人开始一项工作之前,通常会开动员大会,讲道理讲精神,讲牺牲讲奉献。比如期末考试前一个月会开家长会,那就是一种动员大会的变异体。以前每次去开会,我会在朦胧仿佛看见搪瓷大茶缸,黄军装,扩音器和印着批斗内容的红条幅。如果校长喊“同志们好”,我可能激动不已的喊“打倒土豪列强……”。

    老外开始一项工作之前会搞一个蓝图或者是模型,然后从形态到意识做一个基本介绍。比如他们的运动员,第一课看着肌肉骨骼学习运动中自我保护。

    是昨天才突然发现,上了十几年体育课,竟然从来没有人教过我如何避免运动伤害,以及在运动中受伤以后的处理方法。

    在家庭中,关于运动老爸教我最多的是两个字“毅力”,他说没有毅力的人肯定就是个没出息的人。还说在运动中我们需要用毅力来控制自己,因为运动本身就是艰苦,枯燥,乏味的。

    我小时候觉得特别相信他说的话,在一切事情上首先想到的就是持久,刻苦。但是我从来没有长期坚持过任何一项工作或者是运动。当我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时,就已经浸泡在压力的深渊之中,满脑子想着不能放弃,一定要完美。以至受不了那个高强度的压力,最终不得不放弃。我怀疑自己是不是骨子里天生没出息。

    今年老爸和他的拳友两个人,因为心脏不好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你们运动过度伤了心脏,这么大岁数怎么能这么硬撑着做高强度运动呢?他们很诧异,“毅力”不是好的么?为什么会伤害人?

    所以作为长江里的后浪代表,我给这块老生姜上了一课“中庸之道”。虽然他不太搭理我,但是对体检报告还是很服气的。早上也不一大早就往外奔了,打起拳来也不蹲那么低了。这位大爷在七十岁的时候终于领悟到了什么是“科学合理的强度”,什么是“运动中的自我保护”。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14 08:02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不要矮化儿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苏轼20岁提出来的“仁可过,义不可过。”古代以色列王所罗门在老年的时候也在智慧书中提过“义不可过份”。真理是没有国界,没有年龄界限的。只看思想能不能在自由空间里延伸。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14 08:20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1-22
    •  

    7月14日,雨
    终于接到儿子电话了,原来他的手机一入营被没收了。夏令营不允许带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电脑游戏。

    听他说说,感觉日程安排非常丰富。这三天的活动有军训,参观军营,露天电影,卡拉OK,寻宝,真人cs等等。

    貌似没有我们在的生活,他很自由。昨晚他甚至约了一个厨师训练营的同学一起上台表演,唱了一首歌。

    我知道表演才艺什么的,是他的心病,因为内向也因为缺少锻炼。一直以来我们都鼓励他上台,但是他真的不行。所以上一次露营演出,我们就劝他,如果不想表演就不要勉强。人坚持做自己才是最正确的事。

    那次回来以后他下载了很多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插曲,经常戴着耳机听。看得出来他并没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而是另有打算。

    所以今天他腼腆的说上台表演的感觉还不错,我很为他高兴,这一关算是过了。

    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他都需要我们去鼓励。反而是有些事他需要我们假装视而不见。当我们对他没有要求的时候,他才能施展自己的独立能力。挺奇怪的,不过这可能和压力有关系。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112305 于 16-7-14 12:30 编辑 ]




     888  14/18  |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71584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