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这里的菜烧得不丑,看了就流哈拉子了。嘿嘿。
天和人真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真的不简单!
两点建议:
1、请发图片的LZ,务必配上文字,介绍一下菜是如何做成的,偶想学呢!
2、请大家多写一些关于美食的随笔,宣传饮食文化,介绍传统美食,交流生活体会,提升论坛品位。现发拙作一篇,请大家指正。
漫说盱眙龙虾
我知道盱眙(XUYI),是从吃龙虾开始的。在酒店第一次读这两字时,很不好意思地读成了“于台”,弄出了笑话。后来才知道,我们吃的龙虾,大多数来自于盱眙,称之为盱眙龙虾。盱眙也是个古县,“张目为盱,直视为眙”,有米芾称为“东南第一山”的南山,有明代第一陵明祖陵,有东汉古刹铁山禅寺等等。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来头很大、年代久远的名胜古迹,并没有给盱眙带来什么名气,倒是那些披盔挂甲的龙虾,一下子让盱眙响了起来。盱眙每年都搞“中国龙虾节”,似乎只有盱眙才是龙虾的故里。
其实不然。这种龙虾,它的老家据说在美国,有个不算太坏的名字:“克氏螯虾”。它先从美国到日本,再从日本辗转到中国,也算是见了世面。这种虾,繁殖很快,生命力强,喜欢打洞,破坏堤坝。我们家乡的田间水沟里就有,这些浑身黑乎乎脏兮兮的家伙,并不讨人喜欢,开始大家也并没有多少吃它的欲望。但人家盱眙人就是聪明,深深懂得“控制和消灭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吃掉它”的道理,硬是把这些横行霸道的杂牌军,改造成名动天下的正规军,风靡大江南北,既满足了口福,又成就了一方经济。
要说吃龙虾,最喜欢的却是南京人。这个江苏省会城市,对这些河沟里爬的小东西有着特别的喜好,几乎到了全民皆食的地步。这不禁让一些人一头雾水,他们认为,南京,六朝古都,应该有霸王之气,如果要吃,最起码也要吃那种体大肉肥的澳洲龙虾,这种水沟里爬出的盱眙龙虾似乎上不了台盘,够不上档次,感叹之余就有了一点遗憾。但食在民间,你有宫庭宴,我有草根香,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吃得舒坦,平民照样快活似神仙,这可能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看着几百万人几乎每天都沙沙沙地吃龙虾,近在咫尺的盱眙人心里偷着乐,他们索性全心全意为南京人民服务,(当然也顺带着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民服务),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养龙虾,要把盱眙建成南京的后花园。我到南京,朋友请客,有一道菜必定是龙虾,朋友很严肃很认真也很得意地一再介绍,这是正宗盱眙龙虾,味道真不错耶。
她说的没错。龙虾虽然个小,但与大多虾类一样,肉白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味道确实不错,更重要的是价格低廉,是一种真正的大众饮食。因为,我们这个城市也刮起了龙虾风,从四月份开始,大街小巷是彩旗招展,龙虾飘香,并且大都冠之为盱眙龙虾。那些小摊贩索性在街头架起个大铁锅,火开得旺,先将洗好的龙虾放入油中,炸至红色,捞出;再将葱、蒜瓣、生姜等放入爆炒,然后加入辣椒、茴香等佐料;再将龙虾倒入,烧开,加入白糖、味精、盐、醋等煮十几分钟,便可起锅食用。有时买龙虾的市民竟然排成长队,曲曲弯弯数十米,形成难得一见的俗世风景。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那街头排档。华灯初上,街道边随意摆放的小桌上,便三三两两坐上人,一盆龙虾,几个凉碟,七八瓶啤酒,随意而快活。不像在酒店吃饭,正襟危坐,装模作样谦如君子,如果恰好有领导在场,还得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再好的酒菜也无味了。一次在酒店吃龙虾,为怕脏手,店家好意,给每人发一付塑料的透明手套,不用吧,显得不够文明风度;戴吧,总觉得隔着一层,别扭。一位朋友也有同感,与我耳语:戴起套套来做事,终究不爽。说完坏笑。
所以,我喜欢在大排档吃龙虾。店家现烧现卖,客人随吃随点,麻的辣的咸的淡的大的小的尽管提,不够了,手一挥,大声吆喝:老板,再来一盆!如梁山好汉般爽快。吃到火热处,手、嘴沾满油汁,是真正的赤膊上阵了。说来奇怪,喜欢到大排档吃龙虾的小女子也不在少数。一次,邻座是几个小女孩,先是听她们有说有笑叽叽喳喳,不一会儿,却全没有了声息,再一看,只见她们纤纤玉手偏偏执着红红的大虾,神情专致,正嚼得有劲,不禁哑然失笑。有一女孩,吃完后,面对满手虾汁,竟然伸舌一一舔去,那种自然纯真,着实可爱之极。
有人说,盱眙龙虾,应该配上十三香龙虾调料,才算正宗。十三香听上去像一种江湖迷药,其实它是由八角、丁香、山渣、小茴、木香、孜然、肉桂、白芷、阳春砂等20多种成分组成,是一种特制的调味品,专门用于烹制龙虾。这些专制的调料,是有心人花了一番心血的,自然有着一定的功效。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凡事拘泥于定式,反而会显得无趣。特别是饮食,讲究的是特色,有许多就是不按常规制作,才成为传世美食的。盱眙龙虾之所以风靡许多城市,不在于调料,而在于它的价廉物美,市民乐于接受。我每食龙虾,必选择不同的口味,有的小店制作,在我看来,比所谓的名牌正宗不知好上多少倍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