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训刚告一段落,准备休息几天。

但网络上接二连三的接到家教补习的咨询。我想了想,还是得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视频在我的抖音上)

就先拿这一板块发帖来说,家长们的诉求里面无一不透露出无奈和紧迫。孩子分数上出问题了,孩子的态度上起了变化。诸如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唯独家长身上的问题没人在意。

我的观点孩子首先是家庭教育的“产物”。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里面投入了多少,孩子一拉出来就能看得出来。你看那些一身才艺的少年,你再看那些彬彬有礼的少年队员,能干懂事的小班委也常伴我们身旁,不是吗?

所以有多少家庭教育真正在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诚信,求上进”呢?

只有做到这些,你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在学校教育环节给予孩子更多的力所能及的帮助。

孩子学习吃力?用功用心不出成绩,只定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而这些方法是因人而异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但是这样的学习方法哪里来?有的孩子可以自己摸索,更多的则需要“出门拜师”。如果孩子连这点都不懂,家长就要注意了,学习并非指的是分数与学历,而是一种上进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状态。【所以家长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再来看看板块了一帮“补课教师”,里面就有我很多的学生。我经常教导他们把育人的活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选择老师的重任都是家长的活。

总结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把课外辅导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知识输出,技巧总结,心态建设,有效提升应试水平。

第二发现问题,量体裁衣,训练出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

第三解决家庭矛盾,打开心结,重整旗鼓,实现自我突破。

大多数家长一头就扎进类似X东方”的第一类辅导班了。然后吐槽抱怨没效果,再频繁更换机构。殊不知孩子真正缺的是什么!

可惜的很。

有空我具体分析不同孩子需要上什么样的课。比如今年的中考第一,去第一类的课上,总结总结,再谈谈心,展望展望未来即可。

回到自己身上。

我自己的女儿也出去“上课”,我特别重视挑选老师,多年的教龄,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趣的沟通形式,都是我的重要参考依据。

补习回来后的温习才是补课的精髓。一节听讲,三节巩固。才是课外辅导正确的打开方式。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