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是在2010年召开的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由全体成员国通过设立的节日,定于每年7月28日。该节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的重视,宣传预防方法,也是为了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的生日。今年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最熟悉的肝病是乙肝、甲肝、丙肝。
但现在,真正正在悄悄夺走年轻人健康的,是脂肪肝。
🦠 从「乙肝大国」到成功控制
曾经,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10%,甲型、戊型肝炎也经历过大规模流行,丙型肝炎则多因输血传播。那是一个谈“肝”色变的时代。
但随着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计划(2001年起),新生儿当天免费接种,整个社会的乙肝感染率迅速下降至约6%,我国也正式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丙肝也已不再是无解——口服抗病毒药物3个月内可治愈,甲肝、戊肝疫苗普及也让爆发不再。
病毒性肝炎,已不再是我们最需要担心的肝病。
🥓 真正来势汹汹的,是脂肪肝
现在,肝病科室最常见的,不是乙肝患者,而是脂肪肝患者。
三组数据值得警惕:
我国肥胖率已超50%;
脂肪肝患病率高达30~40%;
年轻人群体中占比迅速上升!
脂肪肝是一种代谢性肝病,与肥胖、久坐、饮食精细、运动缺乏高度相关。
它曾是“富贵病”,现在却是最常见的肝脏慢性病。
起初没有症状,但长期不控制,会发展为肝纤维化 → 肝硬化 → 肝癌,甚至无声夺命。
🍷 酒精肝,另一个无声杀手
随着饮酒常态化,酒精性肝病逐年攀升。
别忘了——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类致癌物!

进入肝脏后会损伤线粒体,引发肝细胞功能障碍,最终造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没有饮酒的自由,也没有不生病的自由。

为什么是年轻人?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活真相?
别再以为脂肪肝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你身边那些看似健康的年轻人,可能正是脂肪肝的“预备军”。对照一下,你是不是也有以下这些习惯:
熬夜成瘾,作息混乱: 手机不离手,不到深夜不睡觉,肝脏得不到充分休息,代谢功能紊乱,脂肪就容易堆积。

外卖当饭,零食不离: 高油、高糖、高盐的外卖是脂肪肝的“催化剂”。薯片、奶茶、甜点,这些“快乐源泉”正在一步步侵蚀你的肝脏健康。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 上班一坐一整天,下班回家直接“葛优躺”,能量消耗少,多余的脂肪自然会找地方“安家落户”。

嗜酒如命,无酒不欢: 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是直接且巨大的。长期大量饮酒,肝细胞就会“中毒”,引发酒精性脂肪肝。

过度减肥或不科学减肥: 节食、单一饮食等不健康的减肥方式,反而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脂肪,适得其反。

幸运的是,脂肪肝是一种可逆转的疾病。只要你愿意改变,就能让你的肝脏“重获新生”。
管住嘴: 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少油炸。


迈开腿: 坚持适量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快走、慢跑、游泳、骑行都是不错的选择,消耗多余脂肪。

戒烟限酒: 烟酒是肝脏的“双重杀手”,能戒则戒,不能戒也要严格限制。

规律作息: 告别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肝脏有时间自我修复。

定期体检: 尤其是肝功能和肝脏B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