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长城修文德

贞观二年,突厥大军异动。大臣献策:速修长城,以防突厥!

太宗说“突厥遭灾而不修德,亡在朝夕。吾将荡平沙漠,安用修城?”

气度不一样,说出的话也不一样,过去,对于北患,往往靠修要塞、和亲来处理,但是到了文治武功都超群的太宗这儿,就不用修长城了。

敌国没有来犯的资格,只有挨打的份!

胸怀博大,海纳百川,天下人才尽为太宗所用。

把忠于李建成等的将领,冯立和谢叔方分别收为贴身卫士,换作一般的人谁敢?

但唐太宗认为二人各事其主,皆是忠义之士,并说朕不负他,他也必不负我。后来果然如此。

魏征曾劝太子杀李世民,但是太宗没有记恨在心,后来反而重用魏征。换做一般的人,确实是做不到呀。不计前嫌,不记过往之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不是一般人。不仅仅是理智,更重要的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那完全是理智的,不带有个人喜好和厌恶,唯才是举,为国所有,为民造福!

唐太宗登基后,重农桑,减税赋,选贤良,修文德,百业渐兴,盛世渐成。

长城,有形之防御,盛德,安国之根本!

《孟子》曰: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太宗的大唐帝国,是以百姓拥戴为基础,绝非依赖万里长城。

一年后,李靖率十万铁骑攻打东突厥,在定襄出奇制胜,次年,夜袭阴山,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

有非常之人,才有非常之事。

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所以太宗被各民族尊为天可汗!

不修长城修文德,太宗文治武功的垂范至今,依旧光彩夺目,往事仍然震撼人心······

文章结束,然意犹未尽,感慨良多······

向天可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