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山人爱衡山

安史之乱,李泌分析天下大势和成败的关键所在。肃宗很高兴,要给他授任官职,李泌自称山人,坚决推辞,只是以宾客的身份随从。

这很象陶弘景不臣于梁武帝,但是朝中有大事还是要听陶弘景的意见。陶弘景很有才干,但志在山水,所以很飘逸,不为名利所累。

李泌也是如此,肃宗也只好授之散官,碰到疑难的问题,还是要向他请教,称其为先生。虽无职位但权逾宰相。

李泌曾陪同肃宗外出,众人指着他说“衣黄者是圣上,衣白者是山人”。所以后人称李泌为白衣山人。

平叛大局一定,李泌便要求归隐。

肃宗说刚刚同患难,功成当共享富贵,何故急辞?

李泌并没有被顺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在错综复杂且险恶的朝政中,他看的很清楚。

所以他说请陛下放一条生路。

为什么这么严重?

他说了五不可留的原因: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

一般人来说,人巴不得和近乎点,立了功,更加名正言顺的拥有权势。

但李泌毕竟是白衣山人,他不留恋富贵,相反他看到了危险。宠妃张良娣与宠臣李国辅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就嫉妒肃宗的儿子建宁王,给建宁王造谣,肃宗赐之以死。

连亲儿子都保不住的肃宗,能够保住更加功高且没有血缘关系的李泌吗?

不是肃宗想如何,关键是身边的人妒贤嫉能,所以李泌非常的明智,选择了功成身退,隐居衡山修道。

在最需要的时候来了,出谋划策,屡出奇计,终于天下平定,大功告成。

殚精竭虑,辛辛苦苦的做完了这件事情,却悄然隐退,这是几乎从到大臣都想象不到的。

那些个宠臣宠妃可能还在谋划怎么样来对待李泌呢?诬陷、中伤、造谣、找把柄······

可是李泌已经飘然而去,远离是非、嫉妒与纠缠,真的是潇潇洒洒无牵挂,来来去去好自在!

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境界的,不同境界的人是难以相提并论的。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蜂逐香,蝇喜臭,屎壳郎喜欢滚粪球。

不是说要贬低谁,天地万物就是这样,各有所好,各得其所。

海鸥白不是洗的,乌鸦黑也不是染的,天生如此。

志于山水的,乐于山水。志在朝堂的,乐在朝堂。

后来李泌又出山帮助唐德宗成功。

德宗要为李泌报恩仇。

李泌说:“臣素奉道,不与人为仇。害臣的李辅国、元载,都已自毙。与臣为善有才者,业已显达。臣实在没什么恩怨可报的。

如果需要我進言的,希望德宗不要杀害功臣,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陛下无猜忌,二臣无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

德宗接受了李泌的建议。李晟、马燧在旁听了,当着德宗感泣而谢。精诚而纯净的话是能打动人心的,有着赫赫战功的李晟、马燧都难以自禁的流泪不止。

你看李泌说:臣素奉道。

大道无敌,仁者爱人。

奉道者是没有个人恩怨的,即使别人对他不好,他也不放在心上。

没有任何个人的私利,相反,即使辞别了,也还是要提醒善待功臣,功臣也不要自疑。因为历史上功高震主的悲剧太多了。

所以李泌真的是一个一心奉道的白衣山人。

入世而不迷,纵横捭阖[ bǎi hé],安邦定国。

出世而无恋,功成身退,修身养性。

有经邦纬国之才,却无半点图名图利之心,真的是让人钦佩!

读其传,难以望其项背,但是看看他的所言所行,我想有八个字可能或许能够描述一下内心的感受,那就是:

功成身退,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