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诸葛亮未出山前,自比管仲、乐毅。

公元前284年乐毅辅佐燕昭王伐齐,连下七十余城。

乐毅在占领齐国后,并未急于回燕,而是留下经营。

但是风言风语来了,有人对燕昭王说:乐毅智谋过人,连下齐七十余城,留下经营是假,欲称王是真·····

一般人还真挡不住这谣言,三人成虎呀,有三个说街上有虎,有的人就相信了。

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太多了,越国打不过吴国,要称臣,伍子胥一眼看穿,伍子胥是糊弄不了,但是伯嚭是可以收买的,伯嚭的权势要远远大过伍子胥,结果贿赂成功,再后来伍子胥也死于伯嚭的谗言。

所以有的时候打仗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内政难平,就象岳飞在战场上无敌手,却冤死于奸佞之手。

但是燕昭王对乐毅非常信任,而且有胸怀,说:即使乐毅称王,我也愿意和他结欢同好。并立马把说谗言的人给斩了。燕昭王是贤明的,不会被别人忽悠。

并让相国带礼仪器具去齐国要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不受,以死自誓。

君臣无二心,谗言者没有市场。

燕昭王胸怀宽广,且完全相信乐毅。

乐毅没有辜负燕昭王的信任,开疆拓土,尽臣子之本份。

这也是君臣互信的也经典。

不信任也有不信任的后果,且看燕惠王的做法。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王二代燕惠王上位。

家不和外人欺,苍蝇不叮无缝蛋,燕惠王心存芥蒂,且器量比较小。田单看的很准。就象有的人被骗了,甚至于屡次被骗,为什么?因为施骗者非常洞悉人性的弱点,拿捏的很准。

但人家乐毅也不是一般人了,你派骑劫来替换我,那么你就是不相信我了。士为知己者死,出生入死的开疆拓土,凭的是先王的信任,你都不信任我了,那还忙什么,走吧!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去赵国吧,结果赵王是热烈欢迎呀,还将观津封给乐毅,赐号望诸君。

历史上很多君王都纠结这个事情,都不喜欢无能的将领,但是这个将领要是太能干了也怕,怕驱驾不了。

哎,君王也不好当呀,也是一个高危职业,确实是这样的,你看历史上多少君王被身边的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还有被手下有能力的人取而代之的。

话又说回来了,燕惠王也没有那么大胸怀,也继承不了那么大的祖业,心眼那么小能做什么大事?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燕昭王信任乐毅,乐毅开疆拓土,忠贞不二,这是用之则行。

燕惠王猜忌乐毅,乐毅全身而退,不争不辩,这是舍之则藏。

不图名,立之为王而不取。

不争功,被人替代而不斗。

换作一般的武将,或许早已另立山头,或者杀回燕都而锄奸。

乐毅说: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意思是说,君子绝交也不互相诋毁,忠臣离开国家,也不会为自己辨白,说自己如何委屈、如何好。

一般人闹蹦了,经常是互揭其短,诉说对方如何不公,自己如何委屈。

但乐毅面对新王的猜忌和杀心,审时度势、进退有度,在成全了君臣之义的同时,更是留下了“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