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看法啊

有的孩子天生的数学思维好,暂且不谈。对有的慢热型的孩子,要在生活中培养。

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小孩子学习数学要从大量的感性认识,渐渐过度到思维训练,学会总结概括,得出结论。需要耐心的有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孩子喝水或喝牛奶时,培养他观察,思考,多少量的水,牛奶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等等。吃东西时,刻意培养他的数感,比如有几个,第几个,平均分。还要有一定的顺序或方向。也就是说,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而不是为了会做题目,生硬教方法,不要硬灌。每当看到孩子被迫被动接收,伤心的看到的是一个个的灵动的心被扼杀,从此没有了好奇心,探索的热情。

来日方长,能让孩子动手的就动动手,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大人的我们太功利太焦虑或没耐心了,只是盯着分数和对错。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的理解力不够,识字量不够,题读不懂。这需要在阅读上下功夫了。



这就是一位数学老师的分析。先弄明白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堂课每个孩子接受的不一样的原因。我们要以一个孩子的认知去教他如何探索,不是简单的灌输,孩子理解不了,加上大人还有情绪,孩子看到的是大人因生气没耐心变得狰狞的面孔,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