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焦躁的时候
小菜在客厅大哭,伴随着我妈的呵斥声。她的哭声越来越响,还尖叫起来,听起来很是愤怒。我赶紧走过去看看。
她一边痛哭,一边断续地向我诉说着自己的委屈,我终于听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幼儿园里,老师教了她剪窗花。她回家后,想自己试试剪一个。可是她把步骤给忘了,剪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心里十分沮丧,甚至为此暗暗憋了些恼怒。我妈走过来,她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事,也没听她细说,就大包大揽地帮她剪了一个,并批评她上课不好好听,所以不会剪。我妈剪的窗花,跟老师教的不一样,这种细节上的差异,大人自己没发觉,即便是发觉了,也并不觉得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但在小孩看来,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跟老师做的不一样,就是不对,加之被我妈一顿批评,原本就怏怏不乐的心情,这下彻底爆发了,冲着我妈哭闹。她为此受到了更加严厉的斥责。祖孙俩闹得不可开交。
我揽过满脸是泪的小菜,劝阻了我妈进一步地朝小菜发火,然后拉起小菜去洗脸。在孩子正在气头上的时候,大人不必急于对事情下结论,而是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使她尽快平静下来。孩子心平气和下来,才能听得进你的话去。
我带她来到卫生间,打了一盆热水,蹲下身来,帮她洗了个脸。边洗脸,我边温和地对她说:“你第一次剪窗花,是不容易剪好。剪不好,也不用着急,妈妈可以教你的啊。”
温热的毛巾让她慢慢平静下来。她抽噎着说:“这个很难的,老师没教过你,你不会啊。”
我笑了笑,说:“我就是老师啊,我很聪明的,你把老师给你剪的窗花给我看一下,我就会了。”
“真的吗?”她将信将疑。
“当然了。”我说,“妈妈从来没骗过你。等我们吃完晚饭,我来教你吧。”
她的眼里还有些泪光,但情绪已经平静下来了。听了我的话,她点了点头。
回到客厅,她坐在我的膝盖上,还是有些闷闷不乐。
说实话,我一点都没生气。小菜在平时是一个很随和的小孩,从来没见她这样失态地大喊大叫。刚才的表现是不好,但,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怒气,她在挫败面前感到沮丧,她需要发泄,这又算得上什么错呢?
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出现,其实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作为家长,我应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她,来指导她。
我拍着她的背,无声地安慰了她一会儿。等她看起来情绪好一些了,我对她说:“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妈妈来告诉你一些好办法,可以让自己不那么难受,比如,你可以去楼下散散步,玩一会儿,或者去找点好吃的东西,看一部动画片,让自己开心一下。你来找妈妈聊聊也可以的。但不要对外婆大吼大叫,这样很没礼貌。”
“可是,外婆把窗花剪错了……”她低声说。
“外婆是好心来帮你,”我说,“她没有去你的幼儿园学这一课,她只是按着自己的办法来剪。你可以告诉她,这跟老师教的不一样。但跟老师教的不一样,未必就是错得。剪窗花的方法有很多,老师的方法只是其中一种而已。你没剪好,很生气,但你不应该把这生气发泄到外婆那里去。”
她撅着嘴,点点头。
“现在,你去跟外婆拥抱一下,然后向她道歉吧。”
她把脸埋进我的怀里:“道歉我不好意思说,我就拥抱一下。”
我笑起来:“那也可以。快去吧。”
她跳下来,噔噔地跑去厨房,跟我妈拥抱了一下。我妈也蹲下来,微笑着,和她紧紧拥抱了一下。一老一小,未发一言,就这样和好了。
教育界有一句话,叫“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当我们大人的身体蹲下来的时候,心灵是不是也跟着蹲下来,用平等、尊重、体谅的心态来看待小孩?对孩子有着过于圣人化的要求,忽略(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禁止)孩子有负面的情绪,认为他们只有顺从,只有听话,而不许他们沮丧,不许他们不高兴,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也必须保持积极、上进、努力,是不是太不近人情?在孩子感到情绪低落的时候,允许他们哭泣,能抱抱他们,安慰他们,认真地倾听他们的烦恼,告诉他们该怎样面对自己的沮丧,才会让他们学会更平和地面对生活啊。
我想,这也是我要跟我妈谈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