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是越来越不把老百姓当回事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
我家里是近20年的电信宽带用户了,一直使用的是包年的宽带,如今家里只有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宽带服务今年7月31号到期,我父母也不打算用电信了,所以在77月30号就停止了使用,换成了联通。
后来电信打电话给我父母,说要把设备换回去,我父母说不清楚哪些是电信的设备,让电信安排人员上门自己去拆。后来,电信的人拆机后把东西放在塑料袋中,说是需要当时登记身份证的人去营业厅办理注销,这没问题,我认可,但是说要补缴八月份的费用。这我就不能理解了?
然后我打电话到10000号去问,客服说,现在电信的规定是包年服务到期了,就自动转成包月了,我问他哪里的规定?客服说这是电信的规定!,我就奇怪了,合约是可以单方面强制的么?
上周,我去工信部进行投诉,今天,10001号打电话给我,我再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沟通过程中,对方协调人员问我为什么不用电信,我告诉对方,我已经使用了联通。她觉得比较可惜,然后立刻跟我说,这个费用省不了,必须要交,可以按天来交。我就很纳闷,什么时候市场上允许电信这样随意变更合约了?7月31号以来,没有使用过任何服务,电信还要收费?客服的回复是这么说的,当时接入了光纤,现在光纤还在,所以要收费!!??那岂不是说,我在你家门口铺一条水管,不管你用不用,我都可以跟你收费了么?
我继续跟这位客服说,这种做法不合理时,他唯一的回复就是照本宣科,反复地说,你过来注销,但是费用要收的。一再反复说这个,完全没有想要为消费者合法合理处理事情的态度。
什么时候,市场上有这种恶霸的行为肆无忌惮的出现了?电信,你们是在用你们的地位霸凌消费者么?!!??
[ 本帖最后由 bluenight 于 2025-8-21 11:49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4-11-17
之前有人打电话来,就说了不用了
另外,合约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双方约定,服务期限?如果双方一致认为需要继续服务,那才是合约的续约行为,继续按合约内容继续支付年费用。有任何一方不愿意续约,那么合约应该终止。另一方如果觉得不能终止,首先,你要在合约结束前通知另一方,八月份要按月收取。商业市场规则是付出与收获,而不是单方面,事后说我要收费,因为这是我自己规定的。电信可从来没说过包年服务到期就自动转成包月。
首先,电信公司在包年服务到期后,未向用户充分告知并取得明确同意即自动将服务改为包月并继续扣费,构成未经授权收费与侵犯消费者知情同意权
举个例子:我喝完咖啡不续杯,店员却说‘你没说不续就要付钱’——这是没通知就强制收钱,明显不合理也不合法
想象下:你喝完一杯咖啡在店里坐着休息,结果被告知‘坐着就得按次付费’——电信的自动转月费就是这么荒唐的一出戏
当然,如果有人说,我觉得这是应该的,那我大概率也明白你的角色了,呵呵
[ 本帖最后由 bluenight 于 2025-8-21 12:43 编辑 ]
另外,合约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双方约定,服务期限?如果双方一致认为需要继续服务,那才是合约的续约行为,继续按合约内容继续支付年费用。有任何一方不愿意续约,那么合约应该终止。另一方如果觉得不能终止,首先,你要在合约结束前通知另一方,八月份要按月收取。商业市场规则是付出与收获,而不是单方面,事后说我要收费,因为这是我自己规定的。电信可从来没说过包年服务到期就自动转成包月。
首先,电信公司在包年服务到期后,未向用户充分告知并取得明确同意即自动将服务改为包月并继续扣费,构成未经授权收费与侵犯消费者知情同意权
举个例子:我喝完咖啡不续杯,店员却说‘你没说不续就要付钱’——这是没通知就强制收钱,明显不合理也不合法
想象下:你喝完一杯咖啡在店里坐着休息,结果被告知‘坐着就得按次付费’——电信的自动转月费就是这么荒唐的一出戏
当然,如果有人说,我觉得这是应该的,那我大概率也明白你的角色了,呵呵
[ 本帖最后由 bluenight 于 2025-8-21 12:43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4-11-17
QUOTE:
原帖由 海洋小鱼 于 2025-8-21 12:48 发表
到期转包月 你和电信合同上面绝对是有的 只是你拿到他们单子没有仔细看…… 他不停机 也是为你们用户使用方便考虑 楼主这点事情 太计较
你这句话,我今天在10001客服口中听到了,他也说不停机 也是为你们用户使用方便考虑,因为曾经有客户到期没续费,还在用,结果被停了,所以,电信就用了这招,那么对于到期不要的人来说呢?到期转包月 你和电信合同上面绝对是有的 只是你拿到他们单子没有仔细看…… 他不停机 也是为你们用户使用方便考虑 楼主这点事情 太计较
其次,我说了,这个宽带已经用了近20年了,你说拿到单子没仔细看,要不我把十几年前的单子给你瞧瞧?
最后,你说这点事,我太计较,中国的消费法,正是因为消费者在不公中,不断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形成的,难道消费者对于不公做法争取自己权益,就叫做太计较么?那么消费者法难道是计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