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调休,又被骂上热搜。

看起来放5天假,但是放假前一个周末得正常上班,放假后一个周末也得正常上班。

这种连续上班,搞得人身心俱疲,生产队的驴都没这么劳作。

因此,很多人都吐槽:这样调休,干脆别放假了。

年年调休,年年骂,但是年年不改。

调休,是XX第五大发明,背后有一整套思路和逻辑。


第一、社会财富由老百姓创造。

老百姓只有不停的干活,社会财富才会不断增加。

注意,创造财富不必然等于拥有财富,因为中间还有一个过程叫:财富分配。

你虽然创造了很多财富,但是各种规则会拿走你的财富,然后把财富重新分配。

在好的分配制度下,谁创造的财富越多,谁就应该获得越多的财富。

但是在有的分配制度下,谁掌握财富分配的权力,谁掌握的财富规模就庞大。

如何判断这两种制度呢?

就看大家是愿意做实业,还是愿意搞金融、搞资本市场、搞房地产等等投机。

过去,我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物资短缺。

因此,假期设置的主要思路就是,让老百姓尽可能地多干活。

建国的时候,我国法定假日的基本格局是,每年四个节假日:

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1天、“十一”2天,全民法定假日共7天。

与此同时,我们实行单休制度,即每周工作6天,休息一天。

现在,我们的假期比建国时多了4天,一共11天,即:

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1天、端午1天、中秋1天、“五一”1天、“十一”3天,全民法定假日共7天。

我国的假期,在全国主要国家中,排名相当靠后。

但凡叫得出名的国家,其老百姓的假期都比咱们多。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调休的呢?2008年。

当年法定假期增加了1天,由10天变成了11天,但是经过调休制度,假期“看起来”有:29天。

当时的背景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全球风声鹤唳,终于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这种调休,不仅不会影响到生产,反而有利于刺激消费,毕竟“假期”加起来长达29天。

春假长假、劳动节长假、国庆长假等等,给够你花钱的时间。

因此,从顶层来看,调休制度,绝对是“伟大”的发明创造:

既没耽搁老百姓干活,又刺激了老百姓消费,实现了闭环。

第二、生产过剩阶段,老百姓消费者角色大于生产者角色。

现阶段,我们面对的两个转变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从“投资驱动”转变为“消费驱动”。

在这个生产过剩阶段,最关键的不是生产,而是消费。

只有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才是合理的、健康的,可持续的。

消费驱动,是让人主动追求动物精神;投资驱动,是用刺激手段逼人释放动物精神。

具体来说就是,消费驱动型经济,就是让老百姓更加充分的享受劳动成果,让更多的老百姓去消费,然后发自内心地、身心愉悦地去追求更好的未来。

投资驱动型经济,就是把老百姓的钱“收”回来,收到金融系统,然后由政府或其他主体去投资。

这个过程可能会抬升通胀,老百姓因为害怕财富被稀释,而被迫去消费或金融投资等等。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

我们的宏观背景不再是,物质短缺,而是生产过剩。

投资驱动的游戏也玩不下去了,低垂的果实已经被摘完了。

现在上一个项目亏一个项目,这个投资过程,只有干工程的领导的小舅子把钱赚了,其他人都亏钱。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政策思路,由“鞭策”老百姓转变为“呵护”老百姓。

老百姓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而当下老百姓消费者的角色,比生产者的角色更重要。

应该在政策上多倾向老百姓,多给老百姓一些假期。

否则,逼迫太狠了,大家信心丧失了,有钱了就会移民,避免后代继续卷;没钱就会躺平,你爱咋滴咋滴。

总之,不能再让老百姓像牲口一样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