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女子反映,在云南大理古城门口一杨姓摊贩处买蓝莓,买到的1斤蓝莓实际仅6两,她找摊贩交涉时,对方宣称“我们这里都这样”。一句“我们这里都这样”涵盖了太多信息。


杨姓摊贩口中的“我们这里都这样”说法,究竟是“专宰游客”,还是一视同仁的缺斤短两?

如果是前者,在一个旅游城市,摊贩缺斤短两、杀生宰客杀出了地域特色,杀出了约定俗成,对这个城市的脸面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果是后者,在大理商贩的认知中,1“理斤”等于0.6市斤,这种认知未被有效遏制,反而达成了“我们这里都这样”的共识。大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是否存在懒政怠工,就值得追问了。

市监、城管对“我们这里都这样”说法的处理,究竟是主责主业还是越俎代庖?

大理融媒报道称,执法人员现场对杨姓摊贩不诚信经营行为及抹黑大理经营者言论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


这一处理方式也让人生疑:

市监、城管的职责是维护市场秩序,还是处理“抹黑城市”言论?

毫无疑问,是前者。因此当地的这番处理可能产生以下疑问:

是否越俎代庖?处理抹黑言行,本应由相关监管部门负责,市监和城管跑过去,教育对方不能这么说话,未免有越俎代庖之嫌。

而且,执法人员批评教育,着重提及了要求杨姓摊贩规范自身言行,然后才是对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依规做出惩罚。乍一看,好像违规事小,抹黑事大。

是否成了网络热点,才想起灭火?执法之中,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本没有错,但平时勤于巡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同样重要。

不要扯所谓流动商贩难以管理的问题。只要相关部门愿意管,提前做过预防措施,对人流密集地区进行管制,减少这些问题并不难。然而,适逢五一长假,全年游客最密集的时段之一,在大理地标性景点大理古城的门口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不禁让人发问,市监和城管的日常工作落实到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