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转眼就快要到脱衣靠勇气,穿衣靠毅力的季节。
俗话说“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为了抵御冬天湿冷天气的“魔法攻击”,孕育出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取暖设备。

小型设备类包括:红外辐射型、通风对流式、传统导热类,大工程的包括地暖和中央空调。

空调

最简单方便的方式之一。虽然制热速度很快,但是根据热空气向上的原理,实际空调制热的效率并不高,
并且房间内的热量分布不均匀,室内空气的干燥度也很高,想要达到全屋制热的效果,能耗消费也不少。
冬天天气太冷,有些地方甚至在0℃以下,空调室外机很容易结霜或结冰,必须不断除霜,因此空调的负荷会加重,制热也比较缓慢。

暖气片

常说的暖气片是指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然后输送到暖气片上通过一排散热片散发热量进行热循环。
现在也有许多颜值极高的暖气片销售,大多是钢制暖气片、铝制暖气片和铜铝复合散热器,性能和颜值都要比老式的铸铁好。

也有人觉得都花了大价钱做了锅炉就应该搭配地暖用,关于这点见仁见智,暖气片相比于地暖,除了省点费用,使用度也比较自由,
你可以选择在固定的空间安装暖气片,开关自由,卫生间也能装一组暖气片(毛巾架)。


电暖片(油汀)

油汀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然后沿着热管或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出去。
这种取暖器属于传统导热类,发热速度较慢、体型较笨重,但相对来说安全、卫生。

电油汀的设计类似于北方的水暖气片,是整体取暖效果很好的产品,同时这种取暖器导热油无需更换,使用寿命长。
电暖气片功率比较大,耗电就大。如果空间较大,取暖就费劲又费电了。而且预热时间较长,也像空调一样容易让空气变得干燥。

“小太阳”

俗称“小暖阳”或“小太阳”取暖器靠卤素管或石英管发热产生热能,属于反射式电暖气
特点是体积较小较轻便,相对功率较低,发热较快,
价位也相比其他类取暖器便宜,适合局部集中取暖,缺点是安全系数比较低,离得太近提防烫伤。

暖风机

暖风机的发热原理是用过电热丝发热,热量以风扇吹出热风的形式散发,热空气快速循环使空间升温均匀。采取强行对流空气产生暖风,达到温暖室内空气的目的。
优点是工作时不发光、无明火、比起油汀不怕水,如果是家里有孩子的可以,相对比较安全。

温度可以随时调节,耗电量低比较节能。
缺点是会使室内极为干燥,要注意室内加湿,而且热量辐射范围比较集中,没有蓄热能力,不适合用在大空间取暖。

踢脚线取暖器

现在比较流行的踢脚线取暖器也属于对流类取暖设备。利用了冷热空气自然对流的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实现全屋升温。
从发热材质上看主要分为电热丝和干烧电热管,后者效率高、寿命长。

关于大工程的地暖和中央空调,显而易见的优点是这两者的适度都远高于以上小型设备,
缺点也非常明显,产品贵,安装麻烦,硬装的时候就要开始规划了,后期的费用也比较贵。

地暖
即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地板下面铺设的加热管把地板加热,热量向房间内辐射。地板踩在脚下暖暖的,舒适度自然是top。

地暖的优点当然是舒适度高,节约空间,但是地暖的安装对地面有要求,会占用5-8cm的层高,
温度设定好了也不能随时关闭,不然会影响寿命,所以对于家中不常有人的家庭,显然24小时全天开启地暖也是件挺浪费能源的事。

地暖分为水暖和电暖,(热水型低温地板辐射采暖or电热型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水暖

电暖
小户型或者只期望局部区域采暖的可以选择电暖,整体大空间采暖则水暖更优。
水暖相对而言技术比较成熟,地暖锅炉加热的水可以取代热水器成为生活用水,不过需要定期维护,维修费用高。

地暖安装前要先给地面找平,找平以后因为铺设保温层和发热电缆,再加上地砖地板的厚度,层高低的房子要慎重考虑。
安装好后,地面材料得选择散热、耐热的石材或复合地板,不耐热的实木地板等就不能用了。后期出现故障的话,维修也比较麻烦。

两者相比较的话,中央空调送风立体均匀,但制热只是空调的副业。

特别是当温度低至0℃以下的时候,空调的制热能力会大大降,需要一定的电量来融化外机的冰霜,功耗也更高。

不断地吹风会加快空气中水分蒸发速度,吹出的暖风始终在屋子的上半部分空间流动。
如果室外气温太低,制热能力会大大下降,外机需要消耗更多的电量,功耗自然水涨船高。

其他居家取暖设备
除了以上这些设备,电热毯、热水袋这些基础居家取暖小装备也是必备的,烘被机,烘脚神器也可以让你度过一个温暖冬天。


[ 本帖最后由 my0511唐老鸭 于 2020-11-18 10:2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