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对孩子适当的强制,是教育之必要
关于孩子的快乐成长有一个大的误区:把快乐局限在学习轻松、无忧无虑的层面,局限在愉快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一些家长常说的话是,孩子只要能够快乐幸福就好。问题是,要让孩子今天快乐很容易,但要让他未来也快乐幸福就有难度了。因为人生的一大无奈是,我们常常需要先把不喜欢做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机会做喜欢做的事情。而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专门培养。
适当的强制让人坚强进取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争取那些需要辛勤付出才能够体会到的快乐。在成就感当中产生的快乐才是可持续的。更何况若要追求巅峰体验,怎能没有汗水和眼泪!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是中老年人的人生观。我希望年轻人活得精彩,希望他们年轻时在艰难和容易的两条路中,选择艰难的路,只有这样,他们的生命才能不同凡响。我比较赞同虎妈蔡美儿的观点,“充分学习达到卓越,就可以带来开心,因为你会自信,感到骄傲并产生快乐”,我想,这样的快乐是年轻人应该追求的。
中国有许多这样的独生子女: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但缺乏忍耐力、缺乏吃苦精神和进取心,初步表现出了闲散懒惰的特点。这在日本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学者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中反思了日本民主体制下的一个弊端——机会恶平等,即“少数精英分子为国家创造财富,而社会大众则消费国家财富,过着唱唱跳跳快乐无忧的生活”。今天欧美国家之所以走下坡路,原因之一就是恶平等,积极工作的人越来越少,潇洒享受诗意人生的人越来越多,导致政府税收减少而福利支出大增,既削弱了国家的竞争力,又降低了国内公共服务的标准,引发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底特律的破产,希腊政府的破产,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危机就是例证。当然,中国还远远未到机会恶平等的程度。但是,考虑到中国家庭很多是独生子女的状况,这种恶平等有可能提前到来。
进取和吃苦精神,曾经是西方清教徒的名片,是西方取得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点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中有明确阐述。放眼世界,今天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是鼓吹积极进取的新教国家,譬如美国、德国、英国、北欧国家等。可见,进取心和吃苦精神是一个社会永远不能丢的宝贵品质。
只是仅有进取和吃苦精神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培养关注远方森林的现代公民,还需要借鉴别人在创新教育中的培养机制,即在意志品质顽强的基础上加上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适当的强制可以培养创造力
无自由无创造,这是常识,但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自由,度在哪里,却是有分歧的。我觉得这需要分类讨论。
情况一:对少数某方面天赋很高的孩子,强制,极有可能扼杀他们的天赋和创造性,应该给予这类孩子更大的自由度、更多试错的机会,把强制减少到能保证基本面良好的程度。孩子的基本面是什么?一、身体健康,二、心理阳光,三、礼貌待人。要做到这三点,需要一定的强制。对天赋很高的孩子来说,强制到此为止,他们不适合被圈养,而且大多会在这个良好的基本面上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将所有孩子都放在教育的流水线上,用一个模子去刻画,结果教育高度同质化,创新性人才出不来。
情况二:对大多数资质中等的孩子来说,严格的教育比较合适。资质中等的孩子没有明显的特长,可塑性强,在一定的压力之下,他会发展得优秀;缺少压力,可能导致散漫,还可能染上恶习。要克服人的贪图安逸的天性,需要适度的强制教育。
从我们已有的人生经验来看,要想有所建树,一般要具备三个特质:优越感、危机感、自我克制。优越感让人自信,危机感让人努力,自我克制让人理性和专注。这些特质需要家长温和而坚定地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生长。尊重孩子的天性,绝对不等于放纵孩子的天性。家庭和学校应该耐心地帮助孩子完善自己,鼓励孩子持续专注地做事情,帮助其逐渐建立起一个自己能独立获得成就感的生活模式——通过持续努力和专注体验到成就感。这个过程必然包含适度的强制。
从根本上来说,强制是一种恶,是反人性的,因为“它把别人看作不能独立思想之物”(哈耶克),会对人构成不同程度的扭曲,于是,求知欲和想象力常常被扼杀了;但另一方面,强制又可以检验出创造性,可以培养创造性。强制之下都不能扼杀的兴趣,也许就是真正的天赋。许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逼一逼孩子(以他的承受力为前提),其潜能更容易发挥出来。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制的过程,与强制方向一致的天赋或者与之对立的天赋,体现出来的几率要小得多,孩子需要深度体验或者深度试错才能自我发现。
其实,“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许多音乐家、运动员、数学家等都是如此。以贝多芬为例,他在音乐界是出了名的刻苦。4岁时,经常练钢琴到午夜12点,有时还必须等他父亲回来检查后才能睡觉,否则要挨打;舒曼为了练琴,自制一个器具夹手,以至于后来把无名指夹废了。严格的纪律、刻苦的训练是可以与创造性和谐共存的。譬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拥有几乎最严格的纪律和训练,但其作战时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军队,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是出了名的灵活运用战术的高手。
也许,要不要强制不是争论的焦点,关键是强制到什么程度?这要因环境而异,因孩子的承受力而异。比如,虎妈式教育在美国可能合适,因为在美国一些公立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堕胎、吸毒、校园暴力事件等,虎妈式的教育至少可以让孩子远离这些东西,加之美国大环境非常宽松民主,孩子常常在学校得到了足够的赞扬,这时,父母对孩子压一压,不至于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反而是一种矫正。美国教育部副部长奥乔亚尖锐地指出了美式教育的弊端:“我们给予孩子太多的鼓励,不论孩子做得好或不好都能受到赞扬。现在我们就发现,许多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后,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们自我感觉非常好,但其实大都眼高手低,做的不如想的多。”
[ 本帖最后由 lostdodo 于 15-1-17 22:05 编辑 ]
关于孩子的快乐成长有一个大的误区:把快乐局限在学习轻松、无忧无虑的层面,局限在愉快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一些家长常说的话是,孩子只要能够快乐幸福就好。问题是,要让孩子今天快乐很容易,但要让他未来也快乐幸福就有难度了。因为人生的一大无奈是,我们常常需要先把不喜欢做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机会做喜欢做的事情。而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专门培养。
适当的强制让人坚强进取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争取那些需要辛勤付出才能够体会到的快乐。在成就感当中产生的快乐才是可持续的。更何况若要追求巅峰体验,怎能没有汗水和眼泪!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是中老年人的人生观。我希望年轻人活得精彩,希望他们年轻时在艰难和容易的两条路中,选择艰难的路,只有这样,他们的生命才能不同凡响。我比较赞同虎妈蔡美儿的观点,“充分学习达到卓越,就可以带来开心,因为你会自信,感到骄傲并产生快乐”,我想,这样的快乐是年轻人应该追求的。
中国有许多这样的独生子女: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但缺乏忍耐力、缺乏吃苦精神和进取心,初步表现出了闲散懒惰的特点。这在日本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学者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中反思了日本民主体制下的一个弊端——机会恶平等,即“少数精英分子为国家创造财富,而社会大众则消费国家财富,过着唱唱跳跳快乐无忧的生活”。今天欧美国家之所以走下坡路,原因之一就是恶平等,积极工作的人越来越少,潇洒享受诗意人生的人越来越多,导致政府税收减少而福利支出大增,既削弱了国家的竞争力,又降低了国内公共服务的标准,引发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底特律的破产,希腊政府的破产,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危机就是例证。当然,中国还远远未到机会恶平等的程度。但是,考虑到中国家庭很多是独生子女的状况,这种恶平等有可能提前到来。
进取和吃苦精神,曾经是西方清教徒的名片,是西方取得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点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中有明确阐述。放眼世界,今天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是鼓吹积极进取的新教国家,譬如美国、德国、英国、北欧国家等。可见,进取心和吃苦精神是一个社会永远不能丢的宝贵品质。
只是仅有进取和吃苦精神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培养关注远方森林的现代公民,还需要借鉴别人在创新教育中的培养机制,即在意志品质顽强的基础上加上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适当的强制可以培养创造力
无自由无创造,这是常识,但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自由,度在哪里,却是有分歧的。我觉得这需要分类讨论。
情况一:对少数某方面天赋很高的孩子,强制,极有可能扼杀他们的天赋和创造性,应该给予这类孩子更大的自由度、更多试错的机会,把强制减少到能保证基本面良好的程度。孩子的基本面是什么?一、身体健康,二、心理阳光,三、礼貌待人。要做到这三点,需要一定的强制。对天赋很高的孩子来说,强制到此为止,他们不适合被圈养,而且大多会在这个良好的基本面上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将所有孩子都放在教育的流水线上,用一个模子去刻画,结果教育高度同质化,创新性人才出不来。
情况二:对大多数资质中等的孩子来说,严格的教育比较合适。资质中等的孩子没有明显的特长,可塑性强,在一定的压力之下,他会发展得优秀;缺少压力,可能导致散漫,还可能染上恶习。要克服人的贪图安逸的天性,需要适度的强制教育。
从我们已有的人生经验来看,要想有所建树,一般要具备三个特质:优越感、危机感、自我克制。优越感让人自信,危机感让人努力,自我克制让人理性和专注。这些特质需要家长温和而坚定地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生长。尊重孩子的天性,绝对不等于放纵孩子的天性。家庭和学校应该耐心地帮助孩子完善自己,鼓励孩子持续专注地做事情,帮助其逐渐建立起一个自己能独立获得成就感的生活模式——通过持续努力和专注体验到成就感。这个过程必然包含适度的强制。
从根本上来说,强制是一种恶,是反人性的,因为“它把别人看作不能独立思想之物”(哈耶克),会对人构成不同程度的扭曲,于是,求知欲和想象力常常被扼杀了;但另一方面,强制又可以检验出创造性,可以培养创造性。强制之下都不能扼杀的兴趣,也许就是真正的天赋。许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逼一逼孩子(以他的承受力为前提),其潜能更容易发挥出来。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制的过程,与强制方向一致的天赋或者与之对立的天赋,体现出来的几率要小得多,孩子需要深度体验或者深度试错才能自我发现。
其实,“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许多音乐家、运动员、数学家等都是如此。以贝多芬为例,他在音乐界是出了名的刻苦。4岁时,经常练钢琴到午夜12点,有时还必须等他父亲回来检查后才能睡觉,否则要挨打;舒曼为了练琴,自制一个器具夹手,以至于后来把无名指夹废了。严格的纪律、刻苦的训练是可以与创造性和谐共存的。譬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拥有几乎最严格的纪律和训练,但其作战时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军队,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是出了名的灵活运用战术的高手。
也许,要不要强制不是争论的焦点,关键是强制到什么程度?这要因环境而异,因孩子的承受力而异。比如,虎妈式教育在美国可能合适,因为在美国一些公立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堕胎、吸毒、校园暴力事件等,虎妈式的教育至少可以让孩子远离这些东西,加之美国大环境非常宽松民主,孩子常常在学校得到了足够的赞扬,这时,父母对孩子压一压,不至于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反而是一种矫正。美国教育部副部长奥乔亚尖锐地指出了美式教育的弊端:“我们给予孩子太多的鼓励,不论孩子做得好或不好都能受到赞扬。现在我们就发现,许多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后,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们自我感觉非常好,但其实大都眼高手低,做的不如想的多。”
[ 本帖最后由 lostdodo 于 15-1-17 22:05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成功家教的五种说话语气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三)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四)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五)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保护孩子自尊心 第一,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妈妈爱你。”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给予鼓励,甚至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脸一下拉好长,让孩子感觉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绩。
第三,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语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动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 本帖最后由 lostdodo 于 15-1-20 14:25 编辑 ]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三)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四)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五)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保护孩子自尊心 第一,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妈妈爱你。”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给予鼓励,甚至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脸一下拉好长,让孩子感觉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绩。
第三,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语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动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 本帖最后由 lostdodo 于 15-1-20 14:25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镇江新区沃得新城幼儿园2015年寒假告家长书
亲爱的家长朋友:
宝贝们即将迎来2015年的寒假生活。在此我园特将本学期末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寒假时间:2015年2月7日(星期六)至2月28日(星期五)
幼儿报到时间:2015年3月1日(星期日)。
为了让孩子们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假期时间,充分调节身心,幼儿园特向家长朋友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请您督促并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寒假:
温馨提示一:安全度假
1.出行时引导孩子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不要让孩子燃放烟花炮竹,注意防火、防触电、防冻伤烫伤;
3.教育孩子注意食品安全,不要让孩子吃小食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讲究健康饮食;
4.教育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物品,引导孩子辨别是非,防止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二:文明度假
1.加强孩子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为身边需要关怀的人送去一份温暖、献上一片爱心;
2.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居家、外出、走亲访友时都注意举止儒雅、礼貌;
3.合理使用压岁钱,根据孩子年龄适当引导学会自己理财;
4.教育孩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便破坏环境。
温馨提示三:快乐度假
1.根据年龄指导孩子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寒假时间,增强自主意识;
2.引导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3.走亲访友不忘多了解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4.经常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运动,增强自身体质。
各位家长,短短的寒假生活稍纵即逝,相信在您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孩子们一定会在浓浓的亲情滋润下渡过一个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并能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学期。
谨祝:您及家人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镇江新区沃得语幼儿园
2015年2月2日
亲爱的家长朋友:
宝贝们即将迎来2015年的寒假生活。在此我园特将本学期末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寒假时间:2015年2月7日(星期六)至2月28日(星期五)
幼儿报到时间:2015年3月1日(星期日)。
为了让孩子们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假期时间,充分调节身心,幼儿园特向家长朋友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请您督促并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寒假:
温馨提示一:安全度假
1.出行时引导孩子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不要让孩子燃放烟花炮竹,注意防火、防触电、防冻伤烫伤;
3.教育孩子注意食品安全,不要让孩子吃小食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讲究健康饮食;
4.教育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物品,引导孩子辨别是非,防止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二:文明度假
1.加强孩子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为身边需要关怀的人送去一份温暖、献上一片爱心;
2.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居家、外出、走亲访友时都注意举止儒雅、礼貌;
3.合理使用压岁钱,根据孩子年龄适当引导学会自己理财;
4.教育孩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便破坏环境。
温馨提示三:快乐度假
1.根据年龄指导孩子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寒假时间,增强自主意识;
2.引导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3.走亲访友不忘多了解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4.经常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运动,增强自身体质。
各位家长,短短的寒假生活稍纵即逝,相信在您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孩子们一定会在浓浓的亲情滋润下渡过一个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并能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学期。
谨祝:您及家人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镇江新区沃得语幼儿园
2015年2月2日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