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之利  烫手山芋

《史记·赵世家》中平原君说: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就是说一个贤明的人,把无缘无故所得的利益看作是严重的祸患。

无故之利就是祸害,但是人往往是鼠目寸光,贪图眼前小利而吃大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诱饵。

高利息是诱饵,商家的种种小恩小惠也是一样。用一句话概括,羊毛出在羊身上,买的没有卖的精。

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千百年的手法,几乎如出一辙。

来看一个先送后取的故事,智伯“送钟”。

晋国北有个叫仇由的小国,物产丰富,然道路艰险,军队很难过去。

要想富,先修路呀,智伯给仇由国铸造了一口大钟,要赠送给对方。

对方一听,受宠若惊呀,屁颠屁颠的来了,钟大路窄,无法运回,怎么办啊?

兴高采烈的修路、搭桥,费了好大的劲,把钟运回家,还没仔细欣赏呢,晋军已经顺着送钟的路就到了,仇由国就此灭亡。好象后来人送礼都不能送钟,也许与此典故有关吧。

好事找到你的时候,不要高兴,三国演义里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诈。好事要找关系,没关系好事怎么会轮到你?

比如有人接到电话,你中奖了!不是你中奖了,是你中标了,别人盯上你的钱包了。比如现在高考,有人会说,你只要出钱,我可以让你的孩子上名校,我有什么什么过硬的关系·····,不是好事找上你了,是演出开始了!

韩国给赵国找了个“好事”,把原本答应献给秦国的上党十七城,献给赵国。

赵国的平原君说:圣人甚祸无故之利。意思千万别要,否则将来得不偿失。这是嫁祸于赵。你看,旁观者看的是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赵王哪里能听的進去,认为自己有盛德,人家才归附的。王者,一般都是自我感觉良好。见利忘害,也不想想人家为什么要献地?后果是什么?

人家是把这个秦国的祸水往你这儿引,你拿原来献给秦国的地,你这不是与强秦为敌吗?

果不其然,那就是开战。以至于引发了后来的长平之战,四十多万赵国的军队被杀,从此赵国一蹶不振。

由此看来,很多看似很好的事情中暗藏诸多的坑、沟,还真得谨慎一些,小心驶得万年船哪,选择什么很关键!

特别是高兴的时候也要冷静,免的乐极生悲!

是与非的鉴别,進与退的抉择,取与舍的定夺,都是要三思而后行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莫取不义之财、无故之利。人无妄念,就没有无妄之灾。

漫漫人生路,走好不容易,好坏要细辩,祸福本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