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光之风  山高水长

严光,即严子陵,年少有名,王莽篡政,招之为官,不从。

刘秀起兵,严子陵也助之,事成,请为官,严子陵易姓改名,隐身不见。可见严君心不在官。

光武帝令画工绘其像,寻到,三请后,车载入京,位居三公的侯霸派人问候,回信说:你位居三公,当以仁义辅助君主;如果阿谀奉承,君王有错也是曲意逢迎,难免身败名裂。

用一般人的话来说,那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好象老师告诫学生好好做官,为民造福,不要胡作非为。

从本质上来说,确实是为侯霸好,因为有的人做了官,满耳朵灌的都是好听的话,晕晕乎乎的,有此诤友,也是难得。

三公在严子陵的眼里也没啥,不象有的人见了大官就矮三分。严子陵没有奴颜媚骨,身居陋室气节在,德馨布衣傲王侯。

犹如西汉大儒郭林宗有德行,精通五经,然一生不仕途,可为天子之师,然不作天子之臣!

光武帝再请,论治国之道,忆同学旧情,同卧一榻。对于志不在功名的老同学,光武帝也是佩服有加,也没有强人所难,人各有志嘛!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看这个人交的朋友,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大致是属于哪一类的人。

范仲淹仰慕严子陵,在写《严先生祠堂记》时,不只表达了仰慕之情,也隐含范仲淹自己的追求。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读书的目地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明理,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

齐国鲁仲连的修养也很高,也是一名隐士,鲁仲连向辛垣衍分析义不帝秦道理,秦军主将听后,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

你看有水平的人讲话还是有份量,一席话,秦军后退五十里。因为他确实说到了点子上。就象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后来果然三分,而不是四分、五分。

功成身退,一贯是名士的风范,事成,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坚辞不收,欲献千金酬谢。

鲁仲连笑曰:“士子被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忧解难,而无所取,若有所取便是商贾,非士子所为。”遂辞别,终身不复见。做的很坚决,终身不再见身影,唯留高名青史中。

李白很敬佩他,曾赋《咏鲁仲连》诗,曰:“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同调,就是志趣相投。李白说我也是这样的人呀。确实是这样,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人。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操守来自于饱读诗书,洁身自好。

洒脱来自于不被名牵,不为利累。

雅士给人感觉很亲切,也很遥远。亲切是因为能够让人引起共鸣,遥远是因为时过境迁,再谈往事这些好象已经没人欣赏了,所谓: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唯有回身默念:

好一个“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