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许多传统节日当中,影响力可是最大的,确实是新旧年交替的一道重要风景线。那春节这节日究竟是咋来的呢?历史上为啥曾经有两次想要取消春节的举动呢?
一、春节的起源与意义
在农民心目中,“年”就是指稻谷从播到成熟的这一整套循环。早在周朝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开始用“年”这个词了。除了指一个周期,它还象征着一年的开端,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岁首”。
随着时间的变迁,大伙儿对“年”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古时候,人们用的是农民历,而咱们现在用的是公历。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历法的“岁首”,公历的岁首就叫元旦,而农历的岁首则叫春节。
春节可不仅仅是咱汉人的传统节日哦,这也是好多少数民族的重要庆祝时刻。每到这个时候,各个民族都会忙活着准备丰盛的美酒美食,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的民俗活动那真是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其中最让人熟知的,就是守岁了。农历最末一天的晚上,大家都得睁着眼睛熬通宵,绝对不能合眼,这可是过年必须的习俗啊!
守岁这个习俗的来历可真有趣,听说在古代有种特别凶狠的野兽,每隔一年就会下山一次。到了晚上,它就悄悄溜进村子里的家里肆意破坏,一到天亮就赶紧溜走。这可把村民们吓坏了,所以大家就开始守岁,熬夜驱赶这野兽。
为了解决年这个问题,人们每年最后一天晚上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先把家里的牲口都圈好,还把房子的门窗都锁得严严实实。全家吃完晚饭后就不休息,熬夜坚持到天亮,这样才能安全避开年的侵袭。
春节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习俗就是贴对联和年画。我们小时候常念的那句“总把新桃换旧符”里的新桃和旧符其实就是春联,这也说明了这项传统有多么久远,早已深入大家的心里。
贴对联是为了求个吉祥如意,而贴门神就有点不一样了,主要是想赶走晦气,迎来好运。门神里的角色是古代神话里专门捉妖的神仙,古人觉得贴他们的画像能镇宅、驱邪,而且那画上花花绿绿的图案和明亮的色彩,看上去也特别喜庆,好看的很。
废除春节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节庆的消费压力不少家庭感到负担,加上现代人工作繁忙,传统过年方式难以适应目前的生活节奏。其次,一些小孩对于春节的理解不再像以前那样深厚,可能觉得过年就是收红包和放鞭炮,失去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意义。此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很多人无法回乡团聚,春节的意义也在逐渐淡化。还有,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烟花爆竹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和安全隐患也让人们对春节的庆祝方式产生了反思。
虽说春节真是广受欢迎,很多人对它充满了美好期待,可还是有一部分人想方设法要废除它。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现代社会节奏快,传统习俗太过繁琐,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压力,特别是家庭开支方面。另外,还有些人觉得,春节的庆祝方式不够环保,像放鞭炮这种事儿,既污染环境,又有安全隐患。那么结果呢?其实,这种想法并没有得到普遍支持,大家对春节的情感根深蒂固,许多人还是乐于保留这段传统文化。虽然在一些地方可能会简化庆祝方式,但春节的核心意义依旧深植于人们的心中,团圆和祝福永远是它的主旋律。
辛亥革命一成功,孙中山就建立了民国,为了和旧的封建王朝彻底撇清关系,他还下令废掉过去的历法,改用新的民国纪年。这一举措不光是个形式,更是象征着一个新制度的诞生,体现了对传统的彻底割舍。
政府发布了告示,要求全国都把公历的1月1日当成新年,这一下子完全否定了农历年的传统,结果在民间引起了不少不满情绪。很多老百姓觉得这操作有点儿过了,毕竟农历年代表着他们的文化和习俗。
那时候正是新旧制度换班的敏感时期,老百姓对公历还没完全适应,更加不愿意放弃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所以一出这样的政策,基本上是空话。大家照样过着热热闹闹的大年。一些地方官为了执行上面指示,居然派人去干涉,让人赶走过年的人,结果遭到了老百姓的强烈反抗,真是闹得不可开交。
当时的内务总长提了个建议,把元旦和春节都给固定下来,承认春节是传统节日,算是尊重老百姓的选择。于是从1914年开始,一年两次过年这习俗正式确立了。
三、再一次取消
虽说民国时期的教训在前,可是后来还是发生了一次取消春节的事情。1928年,国民政府在名义上掌握了东北的领导权,差不多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归中央政府管了。
为了一致文化风俗,国民政府发了一道命令,决定从次年起只过元旦,春节就不再是法定的全国性节日了。接下来五年,全国范围内都禁止在春节那天燃放烟花、搞庆祝活动,连春联都不让贴。
不少老百姓都开始反对,嘟囔声越来越响,甚至还引起了集体抗议活动。
就算在政府的压力下不让过春节,老百姓依然通过行动表达着他们的不满。到了法定的元旦,各处都是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只有少数政府单位和学校被组织起来搞些活动,可就是瞧不出以前的那种年味了。
到了1936年,总算有人提出来说得尊重老百姓的习惯,从那年起,过春节的那些传统慢慢又恢复了过来。
春节作为人气最旺的传统节日,真是没法取代,深深扎根在中国人心里。因此,就算有政府出面施压,想“封杀”春节,最终也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