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旅游业有个问题就是夜游是个薄弱点,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旅游喜欢夜间出来游玩打卡。镇江目前所有的景点也就西津渡晚上可游,其它的我实在想不出晚上还能去哪玩!
为什么要开展夜游?算个账就明白了,如果是日游有的人可能镇江一日游就结束了,而且如果白天游玩得紧凑的话甚至午饭都是草草了事,如果晚上没有可以游玩的地方人就直接跑了离开镇江,算来算去就赚了个门票钱。但是如果有值得留下人家游玩打卡的夜游景点,那必然是晚上要美餐一顿,游完了还要住宿一晚,这才是旅游消费的大头,夜游相比日游带来的旅游收益明显高得多。所以积极想办法开发镇江的夜游景点才是当务之急!
结合镇江所有的旅游资源,我认为开展夜游金山项目是首选。原因在于金山公园的硬件条件相对最好,名气也大,易于推广。金山相比北固山和焦山的特点是寺裹山,也就是整个山基本被金山寺庙建筑完全包裹同时还有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如果投入实施灯光亮景工程,将整个寺庙建筑打造得璀璨夺目,那就能在夜间真正实现了金光闪闪的“金山”!想必这样的金山才是游客心目中想要的金山,看着这样的金山和塔影湖中的倒影那是多么的震撼!
夜游金山景点的开发除了主要是要在硬件上对所有建筑的轮廓和内部实施灯光亮景工程之外,还须在软文化工程项目上下功夫。我的想法是利用苏轼夜游金山登妙高台赏月的佳话打造“明月几时有”情景演出。
对于此事,蔡絛所撰《铁围山丛谈》卷四记载说:“歌者袁綯,乃天宝之李龟年也。宣和间,供奉九重,尝为余言:东坡公昔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倾涌。俄,月色如昼。遂共登金山山顶妙高台,命綯歌其《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吾谓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蔡絛是与苏轼时代相近的文人,所记又是听闻亲历此事的袁綯所说,当是真实可信。而这一记载本身,所记人物、事情的经过及发生地点都相当具体明确,唯一的不足是,在时间方面,它只是笼统说事情是在苏轼中秋游金山时,却未能具体交代是在哪一年(也许撰者认为无需交代)。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一千古佳话,不免留下千古遗憾,而引发不同说法。
前段引用的是别人写的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考证,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水调歌头的小序里明确注明了是丙辰中秋所作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据考证苏轼虽然多次来镇江,但这年中秋应该是没来镇江,也就是该词应是苏轼在密州所作。但根据上面的记载可以肯定的是在之后苏轼曾在中秋之夜来镇江金山登上妙高台让人唱《水调歌头》,考证应该是元祐七年(1092年)中秋之夜。所以说在妙高台进行”明月几时有“的情景演出可以说是千年之前的实景再现!至于该词是不是在金山妙高台所作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该情景演出不光要再现当年明月几时有唱词的场面,还要展现出苏轼和同时期镇江其他名人如王安石、沈括、米芾和佛印等之间的故事。
但是前段时间我去金山居然发现妙高台是锁着的,不让进去看,实在是莫名其妙,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典故景点居然不开放,匪夷所思!
除了这个历史典故的情景演出,绝对不能缺少的肯定是白蛇传水漫金山,至于这个具体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去体现还需专业筹划。总之就是要让夜游游客不仅享受到视觉上的极致感受,还能享受到金山文化的精神体验,这金山文化的特有魅力也是我认为金山公园相比其它景点最适合开展夜游项目的原因之一。
关于夜游金山的运营我的建议是夜游门票价格要低于日游门票价格。比如日游门票60,夜游门票可定价40或45。这样可能会导致不少准备日游的游客选择购买便宜的夜游门票,表面看门票收入会减少,为什么还要低价呢?其实不然,因为夜游本身就是在原先日游空余时段另外增加的游玩时段,肯定比之前的光日游门票收入多。再就是夜游可以有演出门票收入,当然演出具体收不收费可以看情况而定,但即使演出免费,那夜游带来的夜餐和住宿收入肯定是大赚的,所以夜游门票低是合理且必须的,如果日游的全部改成夜游就要笑醒了。关于夜游金山的开放时间,可以根据受欢迎程度和运营成本综合考虑看是只在周末开放还是每天开放。试运营阶段可以先搞只是周末运营观察,毕竟考虑到外地游客来镇江还要住宿的话绝大部分只能是周末,所以周末运营是最精准最不亏的模式,如果后期特别火爆才应该考虑每天运营。夜游门票还可以和酒店、旅行社合作搞订房或报团免门票活动,通过酒店旅行社拿分成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