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乌克兰难民吐槽中国:我在德国每月白拿4200,来中国居然还要工作
    百姓话题  >  [资讯速递] 乌克兰难民吐槽中国:我在德国每月白拿4200,来中国居然还要工作     
    查看: 1946  回复: 37
     38  1/8  1  2  3  4  5  6  7  8  > 
    [资讯速递] 乌克兰难民吐槽中国:我在德国每月白拿4200,来中国居然还要工作      查看: 1946  回复: 37
    • 来自 浙江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1-12-13
    •  
    乌克兰难民吐槽中国:我在德国每月白拿4200,来中国居然还要工作

    就在前两天,一位乌克兰女子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发出的一条视频,引起了众多我国网友们的关注。

    她发视频说,在中国得干活才能有钱拿,这跟她在德国的日子差太远了,她之前在德国当难民,每个月啥也不干就能领生活补助。

    后来到了中国,发现这里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样,她这段视频传开后,让不少网友都觉得听着别扭,甚至有点不高兴。

    为什么她会有这种想法呢?

    这个女子叫安娜,来中国之前,她在德国待过一段时间,那边的日子让她习惯了一种特别的活法。

    德国以前对难民的政策挺松,有地方住还有生活补贴,她每个月能拿差不多四千多块的人民币,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完全不用操心。

    她觉得这样挺自在,甚至觉得那些出去干活的难民有点多余,可后来情况变了,德国改了政策,要求有劳动能力的难民必须出去工作,不能老靠福利过。

    安娜不想跟着这变化走,听说中国发展快,机会多,就跑了过来,想接着过以前那种轻松的日子。

    刚到中国时,安娜觉得啥都挺新鲜,高楼大厦、交通方便,还有好吃的饭菜,她都挺满意。她还在网上说过自己喜欢这里的生活。

    可没多久她就发现,现实跟她想的不一样,在中国没有专门给难民的福利,不管你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的,想过日子就得自己干活挣钱。

    这让她有点不适应。她就在网上发视频说自己的想法,觉得为啥不能跟德国似的,不干活也有钱拿。

    她的视频火了,很多人觉得她这话不靠谱,还有人让她干脆走人,去找个能让她满意的地方,因为在中国,干活是过日子的基本要求。

    不管你是谁,想生活下去就得靠自己出力,这想法早就成了大家的共识。社区有时候会帮外来的人,比如给点工作机会,但你得愿意干。

    安娜明显不想这样,她对这些机会没啥兴趣,挑来挑去还挺敷衍,这态度让大家十分不理解。

    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干活不光是为了吃饭,也是融入这里的一种办法。她这样反应,不光是她自己的选择,还能看出不同生活经历带来的想法差别。

    德国以前是好多难民想去的地方,政策宽松,吸引了不少人,可这几年,政府觉得老给钱不干活不行,就要求能干活的难民得出去工作,不然福利就没了。

    不光是德国,东欧那边也差不多,波兰会给难民点吃饭的钱,但得登记住的地方,还得听安排。奥地利把福利时间缩短,半年后就得自己想办法。

    捷克还要求难民交税,交的比拿的多,算是变着法让他们出力。这些变化说明,欧洲国家也在琢磨怎么平衡帮忙和责任,想让外来的人融入进来。

    安娜身上发生的这件事情,其实是全球难民问题的一个小例子。乌克兰打仗好几年了,很多人没地方去,只能跑出去。

    刚开始,好多国家都开门接人,给不少支持。可时间长了,资源不够用,政策就得调。对那些习惯拿福利的人来说,新要求挺难的。

    有的人适应了,开始干活过日子;有的人跟安娜一样,想找个还能啥也不干的地方。不过,不管政策咋变,世界上好像没啥地方能让人啥也不干就有钱。

    国际上也在找办法,既帮有需要的人,又不能让人老靠着别人。从德国到中国,安娜这一路挺能说明文化和现实的差距。

    她觉得德国那套日子适合她,中国的要求让她不适应。这不光是政策不一样,想法上也有差别。有些地方有福利,让人觉得不用干活也能过日子;有些地方觉得干活是应该的。

    安娜最后走了,可能是觉得中国不合她心意。她兴许还在找个理想的地方,但现实没那么简单。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规矩,适应这些规矩比光抱怨要费劲。

    这事到最后,安娜把视频删了,风波也就平了,但留下的想法还在。全球化这年头,人到处跑,带着自己的经历和期待。

    可不管去哪儿,生活方式不一样,总会碰上点挑战。对外来的人来说,融入新地方得调调自己的习惯和想法。

    安娜这事就是一个例子,提醒大家不同的地方,活法可能完全不一样。这没啥对错,就是历史和现实不一样罢了。

    德国一开始给福利,是想帮难民先安顿下来,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个落脚点。可难民多了,资源不够分。如果老给钱不干活,钱不够用,还可能不公平。

    让能干活的人去工作,既能少花点钱,也能让他们融入进来,这想法在欧洲其他地方也开始有了。

    不是不想帮忙,是想找个能长久下去的办法,让外来的人和本地人都能过得好。中国这边就不一样了,这儿没啥大范围的难民福利。

    外来的跟本地人一样,得干活过日子,这跟社会结构和资源有关系,因为中国人多,资源得靠大家一起出力。

    如果对外来的搞特殊,可能就乱了。所以,不管是谁,都得按一样的规矩来。这对安娜来说可能有点硬,但整体看,其实挺公平的。

    在德国的福利下,干活对她来说好像可有可无。她习惯了靠外边给钱过日子,把工作当成额外的活儿。

    可在中国,干活不光是为了钱,也是融入社会的一部分。一个人靠自己努力换来回报,不光能过日子,还能在周围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差别跟历史和环境有关系,欧洲的福利是从战后搞起来的,跟经济好起来有关,想给弱势的人点保障。中国这边讲究干活,跟人多资源少有关系,大家得一起出力。

    这不同的起点,决定了两国对外来的人态度不一样。安娜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感觉到的不光是政策变,还有文化上的不同。

    安娜在各个国家中间跑来跑去,得在不同文化间换来换去,有的人能很快适应新规矩,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像安娜这样,碰上差别就有点懵。

    她的经历不是特例,好多难民或者移民在新地方,都会碰到这种事,政策变只是外在的,真正难的是怎么调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对安娜来说,德国的日子定了她的期待,中国的现实打破了这期待,走了,可能是过不了这道坎。但往大了看,适应新地方从来不是单方面的。

    个人和社会都得在接触中找平衡。安娜走不是啥失败的事,就是全球化里的一小段,提醒大家流动不光有机会,还有难题。







    附件: abma_1ac617f8c4abb97eab6b0f079cf8df23.webp (2025-3-16 14:28, 311.69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







    回帖推荐

    missyou0511 于 2025-3-16 15:02 发表      查看完整内容    
    五毛真是不要脸啊,又来忽悠百姓。中国没有接收难民的政策。所以也就不存在她是中国接收的乌难民。 网上报道的是她曾是德国接收的乌难民,近期是来中国旅游的。时效就同我们去香港一样只有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她感觉中国有美景有美食舍不得离开,但又不得不离开去德国。因为目前只有德国向她提供救助,但是政策变了需要她们去工作,所以才抱怨德国不向起初那样大方了。说什么难民在中国打工纯属胡说八道。外国游客是不能在中国工作的。就如你拿着港澳通行证不能在港澳打工一样。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8
    • 注册 2007-12-4
    • 行业 IT 通信
    •  

    白吃白住理直气壮,理所当然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1-3-20
    •  

    欧洲人好日子过得太久了宁愿给难民发福利也不愿意提升军费。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41
    • 注册 2005-1-22
    •  

    不是为了活着而工作,而是为了工作而活着。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3-11-7
    •  

    五毛真是不要脸啊,又来忽悠百姓。中国没有接收难民的政策。所以也就不存在她是中国接收的乌难民。

    网上报道的是她曾是德国接收的乌难民,近期是来中国旅游的。时效就同我们去香港一样只有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她感觉中国有美景有美食舍不得离开,但又不得不离开去德国。因为目前只有德国向她提供救助,但是政策变了需要她们去工作,所以才抱怨德国不向起初那样大方了。说什么难民在中国打工纯属胡说八道。外国游客是不能在中国工作的。就如你拿着港澳通行证不能在港澳打工一样。

    [ 本帖最后由 missyou0511 于 2025-3-16 15:04 编辑 ]




     38  1/8  1  2  3  4  5  6  7  8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50266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