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被丈夫抛弃,靠饺子翻身:“水饺皇后”的真实故事更传奇
    百姓话题  >  [资讯速递] 被丈夫抛弃,靠饺子翻身:“水饺皇后”的真实故事更传奇     
    查看: 568  回复: 3
    [资讯速递] 被丈夫抛弃,靠饺子翻身:“水饺皇后”的真实故事更传奇      查看: 568  回复: 3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2-12-13
    •  
    被丈夫抛弃,靠饺子翻身:“水饺皇后”的真实故事更传奇

    从医院护士,到香港难民
    1977年11月,臧健和牵着两个女儿的手,踏上陌生的香港土地。

    母女三人本打算前往泰国与她们的丈夫、父亲团聚。没曾想,命运跟她们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1967年,在医院做护士的臧健和,结识了一位来华进行医疗援助的泰国华侨医生。

    两人日久生情,援助到期后泰国医生决定留在中国,臧健和以身相许,很快两人生下了两个女儿。

    平静的生活被一封信打破。1974年,丈夫得知父亲去世,赶回泰国奔丧,这一去,却没了音信。

    直到1977年,臧健和才终于和丈夫取得联系。

    在那个出国不太方便的年代,她想尽办法带着两个女儿动身前往泰国,幻想着在东南亚一家团聚。

    臧健和到了泰国才发现,在重男轻女思想的荼毒下,虽然官方早就在法律上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但当地人熟视无睹,只要经济条件尚可,男人三妻四妾就是家常便饭。

    更令臧健和扎心的是,婆家嫌弃她生的都是女儿,在这三年里早就给她丈夫安排了另一门婚事,并已经有了一个儿子。

    婆家的态度也很明确,只要臧健和接受一夫多妻,可以让母女留在泰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臧健和完全不能接受,在中国自小接受的是一夫一妻制的观念,更何况哪怕她愿意委屈自己,也决不能让女儿被重男轻女的婆家冷眼相待。

    此时臧健和进退两难:就这样回去,面对青岛老家的父老乡亲的询问她又该如何作答?

    32岁的臧健和并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绝境,更不是第一次遭到男人的背叛。

    她出生于兵荒马乱的1945年,3岁时父亲留下一句去台湾闯闯便再无音信。

    她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家庭的特殊:父亲缺席令母女的生活风雨飘摇,却也给了她克服苦难的勇气。

    转机时,臧健和作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带着两个女儿留在举目无亲的香港,重启人生。

    图片蜗居铜锣湾,绝路上的觉醒

    留在香港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便是住处。

    普通人想找个舒适的落脚处都费劲,更何况是带着两个女儿的单亲妈妈。

    再三寻找下,臧健和在铜锣湾电车厂的一栋旧楼里找到了住处,只有四平米大小,还没有窗户。

    曾经是名体面的护士,如今蜗居在没有窗户的牢笼中,臧健和的心情可想而知,但现实的压力根本容不得让她为落差而难过。

    她面临的另一大问题便是工作。三张嘴等着吃饭,听不懂粤语的她只能找不需要交流的体力劳动工作。

    最多的时候,臧健和每天要打三份工。前脚在酒楼处理厨余垃圾,后脚赶去其他地方打扫厕所,她还凭借之前的经验,做起私人护工。

    每天都要工作至少16个小时,但臧健和也逐渐能为女儿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还有多余的积蓄可以寄给青岛老家的母亲。

    忙碌的代价便是,本该在这个年龄受到父母疼爱的女儿们,无人照顾。

    当初她答应房东阿婆,留在家中的小女儿只能待在房间里,不可以在其他区域活动。

    可小孩哪懂得合同里的条文,孩子总会想尽各种办法溜到客厅看几眼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

    一来二去,房东阿婆觉得小孩把地板弄得很脏,臧健和收工到家后,便收到阿婆疾言厉色的投诉。

    搞清楚事情原委后,臧健和的处理方式十分聪明,之后她经常主动帮阿婆打扫家中卫生,同时教育女儿摩擦在所难免,但怀着爱心去沟通会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阿婆也通情达理,对眼前这对南下讨生活的母女心生同情。于是在臧健和外出务工时,阿婆主动帮忙照顾孩子,还为她们提供了更大的房间,租金与之前保持一致。

    日后回忆起这些往事,臧健和感慨,与阿婆的相处令她相信,无论管理企业还是与人沟通,不止有原则,还要有爱心。

    1978年3月,臧健和做工时被一个年轻人撞倒,已经吃过太多苦的她并没有在意,起身接着干活,直到晚上回到家才感觉腰痛难忍。

    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为腰骨断裂,这意味着臧健和再也无法承受重体力劳动。

    更糟糕的是,医生还发现她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庭而言,这笔治疗费用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香港社会福利处了解到臧健和的遭遇主动上门,提出为她提供一份社会保障金,这份金额比她日常的体力工作收入要高些。

    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像当初拒绝婆家提供的保障一样,臧健和却坚决拒绝了保障金。

    这种执拗或许正是臧健和日后创业成功的原因之一,她觉得如果依赖于救济金,那母女这辈子就这样了。

    如果她只是追求安稳的生活,当初留在泰国便可下半辈子无忧,但既然选择来香港,就是为了争口气,更要为女儿的人生提供更多可能。

    在家养病期间,不少工友上门探望。虽然此时的臧健和囊中羞涩,但还是会以北方人的待客之道——包顿饺子来款待家里的客人。

    臧健和的山东饺子皮厚、馅大、味道浓郁,所有吃过她饺子的人都会留下一句:“好好食啊。”有位工友甚至称赞,这手艺完全可以拿到店里卖。

    就这么随口一句,却点亮了臧健和未来的路:既然没法做重体力活,何不摆摊卖饺子?身体好了出摊卖卖,不舒服要带孩子收摊就好。

    饺子,在北方是朴素的日常食物,却承载着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期许,更成为臧健和人生下半场奋斗的主旋律。

    图片湾仔码头的第一声吆喝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地铁尚未开通,来往港九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轮渡,从九龙出发来到港岛,上岸的第一站便是湾仔码头。

    摆渡而来的人流,在途中解决一顿便餐也成为刚需。因此,这里汇集了大量小摊贩,臧健和同样选择在这里开始最初的创业。

    臧健和用手中仅有的500元港币作为启动资金,购买了餐具、原材料以及组成餐车的木料。

    眼前的实际困难靠双手都可以解决,但对她而言最难以接受的还是心理落差。

    出摊的第一天,一个声音一直回响在臧健和的脑海里:终于还是沦为街边小贩了。

    别人都在努力吆喝叫卖,而臧健和,根本喊不出口。
    这时有五个学生来到摊前,开口道:“你卖乜?”(你卖的什么)
    虽然臧健和还听不太懂粤语,但知道肯定是客人询问,马上热情的比划是水饺,北京水饺。

    来了生意,臧健和也顾不上内耗,热情招呼学生坐下,很快端上刚出锅的水饺。
    “好好食啊!”一位学生脱口而出的评价,完全打消了臧健和的所有顾虑,也让她对自己小小的创业开始有了信心。

    日后几十年里,每当有人问起她关于“湾仔码头”创业的故事,她总是会兴高采烈地描述卖出的这第一份饺子。
    很快,母女三人就在湾仔码头混出了名堂。臧健和照看生意,女儿们放学后就来帮忙。
    香港人不喜欢饺子皮太厚,就将皮擀得像馄饨皮一样薄,喜欢清淡饮食,就在饺子馅里减少肥肉的比例,还增加鱼虾等本土化的馅料。

    1978年,香港《文汇报》的记者来到摊前,不仅品尝了臧健和的饺子,更被母女三人的故事打动。

    这是媒体第一次对臧健和的故事进行公开报道,此后各路记者成了她饺子摊的常客。

    仅在1982年就有超过30家港媒对臧健和进行报道采访,她甚至以小摊主的身份登上了杂志封面。

    而《东方日报》以“水饺皇后”的标题吸人眼球,这个名号彻底响彻香江两岸。

    1983年,随着香港政府对湾仔码头进行改造,小贩不得摆摊,臧健和不得不离开这块福地,用港府的赔偿和这几年的积蓄开办了一家饺子工厂。

    被臧健和称为“表姐”的一位朋友,把她的饺子带到香港日商的内部聚会上,其中一位日本商人的千金从未见过中国水饺,却一口气吃下20多个,这位日本商人敏锐的嗅到了饺子中存在的商机。

    当这份邀约摆在臧健和面前时,臧健和既兴奋又紧张,因为落款处的这家公司,正是发源自近畿的日本老牌百货公司大丸。

    一见面,这位日本老板便提出想看看臧健和的工厂,臧健和愣住了,将自己只是小贩出身,只有个山寨工厂的背景全盘托出。

    “表姐”埋怨臧健和你们北方人就是太实诚了,但她的这份坦诚却换来了第二次邀约的机会。

    也许是对臧健和的饺子有了背景调研,第二次见面时日资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他们愿意提供更大规模的工厂,提供品牌牌照,臧健和却拒绝了天上掉下的这块“馅饼”。

    日本商人打得一手好算盘,饺子还是臧健和的,但换上了日商的品牌。

    臧健和虽是小贩出身,但具有敏锐的品牌意识:等资方把这口饺子咽下去,臧健和被踢出局,饺子就和自己完全无关了。

    她坚决不接受让“北京饺子”摇身一变成为“东京饺子”。

    第三次谈判时,主动权已经掌握在臧健和手中。最终,她保住了品牌自主权,只是以合作品牌的身份入驻大丸百货。

    1984年,香港政府接到牌照申请,臧健和提交的“湾仔码头”牌北京水饺正式成立,起这个名字意味明确,她提醒自己在哪里起家,也告诉食客还是当年的那家水饺。

    进入商超的“湾仔码头”迅速占领了市场。

    根据当时的数据统计,湾仔码头在香港生饺市场占有率达100%,速冻水饺占有率达30%。

    TVB更是以她的故事为原型,在1995年拍摄了电视剧《水饺皇后》,由陈松伶饰演臧健和,这也令更多人了解了她颠沛流离,又绝地反击的传奇人生。

    图片回归与馈赠:饺子里包着的中国心

    1997年7月,臧健和开心的向各界妇女老人送出近2000盒水饺庆祝香港回归。同月,湾仔码头与美国品食乐集团达成收购协议。

    这家美国冷冻餐饮界巨头收购了湾仔码头70%的股权,目的是将湾仔码头推向全球,填补世界市场缺乏顶级中国水饺品牌的空白。

    但在亲自参观了品食乐的现代化食品工业生产线,见识到对方面向全球的销售网络后,她逐渐改变了想法。

    借助这次收购,湾仔码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终于有机会进入中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国人也是00年左右接触到早就风靡全港的“北京水饺”。

    1998年3月,湾仔码头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合资工厂,此后陆续在全国各地投资建厂。臧健和的饺子终于回到了内地,回到了北方。

    在内地下岗潮的那几年里,她的工厂优先招收下岗女工,帮助妇联成立再就业培训机构。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鼓励工人重拾生活信心,最大程度上提供劳动岗位。









    此外,臧健和开始频繁的为内地提供慈善帮助,帮助孤寡老人,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等等。

    后半生大跨步的事业发展的同时,臧健和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糖尿病折磨了她40年,心脏问题也时常困扰着她。

    2019年,“水饺皇后”臧健和在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逝世,享年73岁。

    从一辆手推车,到叱咤商界的食品帝国,臧健和用一生证明:人生如饺,要经得起滚水翻腾,才能浮出水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5-7-27
    • 行业 娱乐餐饮
    •  

    想看电影的,不能看这个剧透完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
    • 注册 2005-1-2
    • 行业 其它
    •  

    看了电影,还不错。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17-10-19
    •  

    终于苦出头了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18880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