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三部门征言,个人存取款超5万元或将不再登记,但“批量开户”可能被拒。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记者注意到,对比2022年3月起实施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多处变动。

2022年的《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而在《征求意见稿》中该条已删去。

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也增加了部分条款,例如,怀疑客户存在组织批量或分批开立账户,金融机构有权拒绝开户。


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要与风险相适应

对比2022年起施行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现多处调整。

《征求意见稿》提出,金融机构采取洗钱风险管理措施,应当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不得超出业务权限冻结客户资金,不得采取与洗钱风险状况明显不相匹配的措施,保障与客户依法享有的医疗、社会保障、公用事业服务等相关的基本的、必需的金融服务。



而此前的《管理办法》未明确该项。

此外,《征求意见稿》明确,数字人民币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此前《管理办法》未覆盖数字人民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