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国家药监局联合卫健委、中医药局发布《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研究和评价工作公告(征求意见稿)》。
这份意见稿明确要求对2019年《药品管理法》修订前上市的130余种中药注射液进行全面再评价,明确采取“主动评价一批、责令评价一批、依法淘汰一批”的分类监管措施。
这也是首次在政策中明确提出“淘汰”中药注射液的目标和要求。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4年)》数据显示,中药所致不良反应占12.1%,其中24.6%由注射剂引起,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清开灵、双黄连、参麦、血塞通、喜炎平。
一直以来,关于中药、关于中药注射液都存在广泛的争议、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药注射液是特定历史时期(如抗战时期、战备时期、缺医少药年代)的特殊产物,它在现代医学语境下,是一个完全不应该存在的“科学怪胎”,其危害远大于其可能存在的微弱益处,必须被全部淘汰。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药学部团队曾对其医院240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病例的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发现,涉及不合理用药的病例有32例(13.33%),用药不合理类型主要为无适应证用药、溶媒选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4个方面。
从过去一段时间来看的话,中药注射液曾经出现过多起致患者死亡的案例;这些案例在国内医学界曾引起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例如:2025年5月,安徽阜阳一名54岁患者因头晕前往阜阳市中医院就诊,在输注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意识模糊等症状,两小时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3年11月,山西一位患者在肝功能异常且有过敏史的情况下,被违规输注中药注射液后出现休克等等。
第一,首先要感谢国家药监局联合卫健委、中医药局发布的这个意见稿。
自从2006年以来,很多医学专家、很多临床医生都对中药注射液提出过质疑、也出现过很多致人死亡的案例;所以中药注射液早就应该再审核、再审查,早就应该淘汰了。
第二,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过某人的节目、某人的视频;好像、大概、可能,安宫牛黄丸、片仔癀、云南白药,都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丢丢的问题、那么一丢丢的令人不太满意。
多数的临床医生也反映,并不看好中药注射剂的未来发展,并且所属医院等级越高,对中药注射剂的满意度越低,68%的特大城市医生认为中药注射剂应限制使用或有待评价。这一结论来自“医学界”2019年推出的《临床医生对中药注射剂的认知和使用调研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