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文化的街区,来游玩、闲逛;能不能介绍该地区的文化。比如:京畿岭原名金鸡岭,有朱元璋曾经在此作诗避难的故事;洋人公墓,其中赛珍珠的妈妈就葬在这里;冰仓巷:地藏庵、簰湾:如果需要做文化墙我可以提供我的文章:
金鸡岭朱元璋急中生智“上樑”诗
镇江有个地方叫京畿岭。清末之前,它叫“金鸡岭”。
为什么叫金鸡岭?是因为不远处的云台山上有座财神庙,财神庙的山脚底下有个“银山门”。这银山门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某年某月某个时辰金鸡岭上金鸡会叫,金鸡一叫银山门就会打开,有福气的人会捡到财宝。到银山门取财富,千万千万不要贪心,一旦贪心,银山门马上关闭,把贪心者闷死在山肚子里。这个传说流传了好几个朝代,老百姓都相信这金鸡岭是个吉祥的地方,是好运经常降临的地方。
元朝末年,朱元璋经常和陈友谅打仗,开始的时候,朱元璋打不过陈友谅,打败了,朱元璋就逃。一次大战,朱元璋又打败了,在刘伯温的掩护下开始逃跑,逃了好几天,陈友谅在后边紧追不舍;刘伯温看形势危急,对朱元璋说,我们不跟大部队一起逃,我们的马好,和他们分开,让大部队吸引敌人,我们抄小路奔大本营。朱元璋非常信任刘伯温,感觉他的话有道理,立即和他的部队分开逃跑。
两人骑的是千里马,一路狂奔,很快把敌人甩开了,连夜向南京方向奔逃。月黑风高,暗夜沉沉,他们竟迷失了方向。马蹄乱踏中到了一个地方,看见一个寺庙,敲开山门,小和尚告诉他们这个地方是镇江金鸡岭。眼看天快要亮了,两人累得要命,把小和尚一些银两,吩咐小和尚给马儿喂些草料,告诉和尚明天晚上来取马儿。
刘伯温是个有计谋而且特别细心的人,他知道镇江还在元兵手里,巡逻的元兵一旦发现军马,马上就会起疑心,循马找人会有麻烦,他建议朱元璋另找地方休息,到第二天晚上再过来取马,继续逃命。
两人沿着山路,向山里走去。急走之间,抬头忽见一处地方有灯火。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户人家建房子,基础和墙面都建好了,正等着天亮的时候上樑。上樑是建房子的头等大事,镇江人有个风俗,必须要等到大清早天放亮的时候,放鞭炮、唱吉语、散高装馒头才把樑架上去。
房主正为上樑忙得不亦乐乎,发现三更半夜来了两个衣着不寻常的陌生人,心中十分惊奇。刘伯温悄悄告诉房主,他们是朱元璋的手下,希望能够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到晚上再走。听说是朱元璋的人,房主非常敬重,答应保守秘密,并且找了两件衣服让他们换上,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叫金鸡岭,山高路陡,很少有兵丁到这里来。让他们两个好好休息。原来,朱元璋曾带兵数次占领镇江,平民出身的朱元璋,非常清楚老百姓的艰辛和不易,每次打下镇江城,他都约束自己的手下,禁止冒犯老百姓,一旦有人违反军纪,立即砍头。他还打开官府粮仓,救济贫苦百姓。所以镇江人对朱元璋极有好感。
没想到,朱元璋、刘伯温才躺下休息,元兵的巡逻队来了,盘查为什么这么多人聚集,还放鞭炮。房主赶紧出来打招呼,说我们正在盖房子上樑,欢迎兵爷们来查看。巡逻的兵丁看看的确是建房子上樑,这没得说,但是看见柴草房子里还有两个人,马上上去盘问。房主赶紧跑过去解释,说这二人是我们上樑时候请来唱吉祥的秀才,这两个秀才十里八乡非常有名,上樑必定要请他们来唱吉祥,才能够让房子趋吉避凶、四季平安。
元兵小头目把朱元璋、刘伯温叫到面前,见他两个身材高大魁伟,兵士们立刻个个握紧了手中的刀,虎视眈眈看着他们,小头目问:“你们真是秀才?”刘伯温说:“是的呀!不然人家上樑会请到我们?!”小头目想了想道:“那你说一说上樑时候,你是怎么唱吉祥的?”
刘伯温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脱口就来:
“金鸡岭人家上樑酒,荣华富贵代代有,儿郎勤读中状元,子子孙孙封王侯。”
小头目看见刘伯温老道熟练的样子,马上相信他是一个上樑唱吉祥的专业人士。
他又转身问朱元璋:“你也是上樑唱吉祥的吗?”
朱元璋点点头:“是的,写诗唱吉祥。”
这句话,把刘伯温给吓坏了。唱吉祥本身就有难度,怎么又扯上写诗啦。大家知道朱元璋从小很苦很苦,讨饭当和尚没有上私塾读过书,后来当兵才和身边的谋士们学了一点文化,今天他竟然告诉元兵小头目能够写诗唱吉祥。
小头目说:“你也来一段,我才能相信你。”
朱元璋望着天快亮的天空,来了一句:
“鸡叫一声撅一撅,”
这一句把元兵们逗笑了,这是什么诗呀?!
“鸡叫二声撅二撅,”
这第二句把刘伯温脸都吓白了,恐怕今天要露陷了。
“鸡叫三声退星辰,鸡叫四声迎日出。”
最后两句脱口而出,一气呵成,真让大家惊呆了。小头目不由得鼓掌喊好。大家一起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天已经放亮,金鸡岭上又响起了鸡叫的声音。房主赶紧给了兵丁小头目一些银两,将他们打发走了。朱元璋因此脱险,跑回了他的大本营。
十年以后,朱元璋当了。一次来到镇江,特地接见了金鸡岭的那位房主,赏了他许多银两,题写了他当年的诗赠予房主。
有人说,这首诗和“大明”有关联,您一定猜出来了。
金鸡岭的故事说完了,咱古城大镇江的故事,古往今来,恰如长江之水,浩浩汤汤,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