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不给孩子立下这6个规矩就晚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6岁前的小孩子正处于各项意识发展期,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还是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么,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立下什么规矩呢?立下规矩之后又应该怎样对孩子实施呢?下面和小辣一起来看看6岁前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规矩一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孩子有怎样的行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乐乐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他就开始打小朋友,还说道:“你要是不给我,我就让我哥哥把你变成残疾!”……乐乐这样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为。
这一类的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乐乐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比如妈妈可以问:“乐乐现在知道错了,那么以后要玩小朋友的玩具,应该怎么做呢?”爸爸妈妈心平气和地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聪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寻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这时候也要适当地给他鼓励,并给他立下这条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已经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6岁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乐乐一样,总是说:“妈妈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妈妈牵着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乐乐就会大哭起来……
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还记建立自我意识,可以拿着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诉他:“这一件是你的,这一件是爸爸的,这个是妈妈的。”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经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要刻意地多给孩子提问:“这是你的吗?”让他独立地进行判断,并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物权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三: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好,自己玩耍的时候总喜欢乱扔玩具,玩厌了就屁颠屁颠地抛开,等着妈妈帮他收拾残局。很多妈妈们都不会说什么,觉得“孩子还小,也不懂收拾,帮他收反而更省事”。
其实6岁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东西,只是爸爸妈妈的宠爱和迁就,让他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妨就给他立下规矩,每次玩完之后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写完作业要收拾书桌等等,让他学会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这样的规则能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最终形成的是对环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养。而且孩子在对东西进行归位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收拾书桌的过程中,他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东西要放在哪里,这样对他的创造力也有所帮助。长大后,无论孩子到了什么环境,他都能养成“归位”的好习惯,生活也会更加整洁。
规矩四:谁先拿到谁先用,后来者必须等
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孩子第一”,什么事情都让着孩子,饭先给孩子吃,水果先让孩子挑等等,但是,家长这样的一味谦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觉得“爸爸妈妈都要让着我,我是最大的!”,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长大后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哟!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要从家长们做起。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立下规矩,并且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比如吃饭的时候,妈妈先到饭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总是不来,那就让他尝到没有菜吃的后果;刷牙的时候谁先到洗手间就先刷牙……这样慢慢地,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
这样的规则可以避免他养成自私的毛病,让他懂得当别人先拿到东西的时候,必须学会等待,并形成一个平等的交往模式。
规矩五: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让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宝宝在睡觉,小朋友老是过来跟你说话,宝宝会高兴吗?”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规矩六:做错事要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其实,6岁前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抓住机会,从小就教育他“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QUOTE:
原帖由 skytouch 于 14-9-18 21:08 发表
时瑞阳完成了今天的作业
阳阳这组这一周每天出现奇怪的事情,吃了一半的食物扔在桌上无人认领,地上洒了的豆奶和杯子无人承认,我每天破案不得,每次询问无果,不能纠正这样的行为,很苦恼,就留了心。今天上午吃香蕉,我忙碌的同时一直留意着,一眨眼,桌子中间多了一个吃了一半的香蕉,当时这组六个人里,三个女生还抓着自己的香蕉在吃,润楷是值日生,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吃完所以请他做的值日生,书诣的最后一口是我塞进他嘴里的。所以今天案子可以破了我走过去装着不知道问:这香蕉谁扔的?三个男生一样无辜的看着我说:我的吃完了我看着阳阳,说: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想想哦!依旧异口同声大家想不到孩子们现在的心理有多强大吧!这一周我每天都败在这一环节啊但是今天不一样,我确认结果,于是我就说:好吧,你们这组这几天天天出现这样的事,必须去找警察叔叔来破案了,他们有仪器,一看就知道谁不说实话!找到这个人就把他带走!……请原谅我哄吓诈骗下下策。如果不揭穿一次,会纵容孩子,让他庆幸谎言不能揭穿,养成不诚实的习惯……
时瑞阳完成了今天的作业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8-5-17
- 行业 金融保险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0-8-3
- 行业 商业贸易
- 来自 浙江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8-5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7-5-21
- 行业 其它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6-4-20
QUOTE:
原帖由 skytouch 于 14-9-19 00:06 发表
那时瑞阳招了吗?香蕉是他爱吃的,应该会吃完的吧,我明早问问他。豆浆确实不爱喝,我们家从不喝,大豆现在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而且男孩子不能多喝,大豆雌激素较多,所以他不习惯这个味道。明早好好教育,让老师 ...
不是麻烦,斗智斗勇,其乐无穷当时其他孩子没反应,阳阳一下子脸涨红了,然后什么也没说,就去拿那半根香蕉准备往嘴里塞我拦下了,要给他一个台阶。我说:阳阳刚才忘记了,现在想起来了是嘛?他点头。我顺势就说,这场忘记了想起来就好,但是以后不允许做这样调皮的事情其实孩子就是在挑战权威,和喜欢不喜欢什么没多大关系。就算豆浆不爱喝,也不需要把茶杯带豆浆扔地板上是不是?相信每次看到老师找不到案主,小朋友有成就感呢但是这样的事情,总要一定想办法查清楚,然后给予最明确的回复。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底线!
那时瑞阳招了吗?香蕉是他爱吃的,应该会吃完的吧,我明早问问他。豆浆确实不爱喝,我们家从不喝,大豆现在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而且男孩子不能多喝,大豆雌激素较多,所以他不习惯这个味道。明早好好教育,让老师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7-5-21
- 行业 其它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2-24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9-9-2
- 行业 教育科研
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钱文忠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尊敬的校长、老师,非常高兴来到本次论坛。本来,我的演讲题目是俞敏洪校长规定的,但是,听了四中校长和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发言之后,我想临时改改。我打算以一个学生、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看法。
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
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中国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我不相信所有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有一个奇怪的心态,就是不怕有问题,只要找到办法,问题总能解决。我要告诉大家,这是谎言,有些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得了癌症,如果早期发现还可以治疗,如果发现了却不去治疗,或者用更坏的办法去对待,或者说纵容它发展,到了癌症晚期再去治疗,还有用吗?没有用。我想,中国教育可能就是这个情况。今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教育的问题,我们也给出了很多理由,也有很多理论,也在做很多努力。但是请大家扪心自问,你们相信中国的教育还有救吗?恐怕很难说。我个人不相信。为什么?我们的脑海里有太多似是而非的想法。中国正面临着很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面临过的问题。
比如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请别忘记了,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亚种了。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座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刚才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说,家长无论在任何情况都下不要看孩子的日记。我不敢苟同。为什么不让看?我从小的日记父母就看,也没把我看傻了。
听说前段时间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内容是“赋予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要赋予?何况什么时候剥夺过?没有剥夺要重新赋予吗?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时候,我的老师惩戒过我,但我们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现在对孩子一味表扬,那惩戒呢?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看是“接了个鬼”。我是在欧洲留学的,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如果说过去的教育都不对,那俞敏洪校长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徐小平、王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是过去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吗?我们是随地吐痰了还是耍流氓了,我们什么都没干,挺好。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了。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我现在提倡恢复全国高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王强是内蒙古高考的第二名,我是那年高考的上海第二名,我们都是这么考到北大的。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改,高考是指挥棒啊!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矛盾我们必须自己心里清楚。有人问我:“钱老师,您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您觉得推广《三字经》、《弟子规》的最大难处在哪里?”我一般的说法是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进入学校。其实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按照出席今天论坛的名校的标准培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你把按照《弟子规》那样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放到社会上看看,很可能就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谁能否认?我们要讲传统优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于此。
我自己也在教书,跟学生有接触,我想告诉大家,对于中国的教育,我们要有一种极度的忧患意识,而且应该是在接近绝望基础上考虑的,可能就是没治的。很多人问我,“钱老师,你的孩子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听真话还是假话?如果是真话,我就把他送出去,没有办法,没有选择。”我儿子在华东师大附中,那是我的母校,上海的名校,当然很好。但是社会环境跟我们那个时候不再一样了。所以我想,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俞校长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中国30年的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社会发展的奇迹,是谁干出来的?邓小平老人家、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他们都是了不起的领袖,但领袖之外也得有人干活吧。在中国历史上,无意识造成的真正精英是“老三届”。这一批人在文革前完成了初高中教育,文革前的初中高中教育水平恐怕不比今天一般的本科教育低,这批人由于历史原因被分散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1978年,一切回到了原点。这批人是中国人的精英,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真正的精英,懂知识、受得了委屈、懂担当。现在,这批人要退休了。而现在,孩子进一步,社会让一步;孩子进一步,老师让一步;孩子进一步,家长让一步。这样的教育怎么行?更何况,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思考。
我父亲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儿子教育孙子。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我说:“《三字经》没读过?”他说:“你不就是想说 ‘养不教,父之过’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前两天不还讲《弟子规》的吗?《弟子规》里说‘守孝悌,次谨信’你都不让你老爸高兴,凭什么我让我老爸高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今天已经全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作为家长,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儿子的老师看他不成器,揍他两下,罚站一会儿,这是应该的。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惩戒。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如果校长惩戒确实犯了错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几下,我会感谢老师。我相信,大多数老师是有大爱的。我希望老师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还得拿着大棒。新东方创造了不起的教育界奇迹,我是觉得这个论坛要发出一点真实的声音,要告诉这个社会,教育不是这样。再不要简单地这么说了,快乐教育、快乐学习、成功教育,都成功还了得?
我觉得,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所以,到今天我对中国教育还是四个字——“我不相信”。
我现在只希望孩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孩子考不考国内的大学我无所谓,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过完这样一辈子。更何况,人类到底有多少年谁都不知道。霍金说还有200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会跟我的孙子说不要生孩子了。这是一句笑话吗?
我们现在要让孩子尽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们把未来的选择权放开给他,因为我们对孩子负不起责任。不像我们小时候,生活很困难、社会不发达、经济也不发达,但是我们的父母还能对我们负责任。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父母,他们敢骂孩子、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今天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哪怕是一个眼神,没准明天就能把长辈杀了。
我讲《弟子规》讲到“守孝悌”时,叫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反面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以备我选用作反面例子。不一会儿,助手告诉我:打印纸没有了。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也许这个想法很突兀,应该想办法如何让孩子学习更成功,但我内心“不相信”,所以我选择把我的真实想法跟各位校长、老师汇报。如果我们再不把一些虚幻的东西弄清楚,我们是要完蛋的。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恐怕未必应该全然简单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简单地认为,教育就应该跟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是应该跟社会“对着唱的”。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现在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这样教育的本体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来给教育赋予那么高的地位和价值,在今天都已经被打乱了。
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只有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大概在那时候还能考虑让我的孙子留在国内受教育。这是我的真心话,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校长首先把我当成一个学生,其次把我当成一个家长,最后把我当一个晚辈老师,给予批评教育。我刚才讲的没有一句假话,全是真话。当然,季羡林先生教过我“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钱文忠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尊敬的校长、老师,非常高兴来到本次论坛。本来,我的演讲题目是俞敏洪校长规定的,但是,听了四中校长和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发言之后,我想临时改改。我打算以一个学生、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看法。
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
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中国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我不相信所有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有一个奇怪的心态,就是不怕有问题,只要找到办法,问题总能解决。我要告诉大家,这是谎言,有些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得了癌症,如果早期发现还可以治疗,如果发现了却不去治疗,或者用更坏的办法去对待,或者说纵容它发展,到了癌症晚期再去治疗,还有用吗?没有用。我想,中国教育可能就是这个情况。今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教育的问题,我们也给出了很多理由,也有很多理论,也在做很多努力。但是请大家扪心自问,你们相信中国的教育还有救吗?恐怕很难说。我个人不相信。为什么?我们的脑海里有太多似是而非的想法。中国正面临着很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面临过的问题。
比如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请别忘记了,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亚种了。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座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刚才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说,家长无论在任何情况都下不要看孩子的日记。我不敢苟同。为什么不让看?我从小的日记父母就看,也没把我看傻了。
听说前段时间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内容是“赋予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要赋予?何况什么时候剥夺过?没有剥夺要重新赋予吗?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时候,我的老师惩戒过我,但我们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现在对孩子一味表扬,那惩戒呢?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看是“接了个鬼”。我是在欧洲留学的,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如果说过去的教育都不对,那俞敏洪校长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徐小平、王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是过去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吗?我们是随地吐痰了还是耍流氓了,我们什么都没干,挺好。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了。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我现在提倡恢复全国高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王强是内蒙古高考的第二名,我是那年高考的上海第二名,我们都是这么考到北大的。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改,高考是指挥棒啊!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矛盾我们必须自己心里清楚。有人问我:“钱老师,您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您觉得推广《三字经》、《弟子规》的最大难处在哪里?”我一般的说法是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进入学校。其实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按照出席今天论坛的名校的标准培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你把按照《弟子规》那样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放到社会上看看,很可能就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谁能否认?我们要讲传统优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于此。
我自己也在教书,跟学生有接触,我想告诉大家,对于中国的教育,我们要有一种极度的忧患意识,而且应该是在接近绝望基础上考虑的,可能就是没治的。很多人问我,“钱老师,你的孩子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听真话还是假话?如果是真话,我就把他送出去,没有办法,没有选择。”我儿子在华东师大附中,那是我的母校,上海的名校,当然很好。但是社会环境跟我们那个时候不再一样了。所以我想,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俞校长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中国30年的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社会发展的奇迹,是谁干出来的?邓小平老人家、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他们都是了不起的领袖,但领袖之外也得有人干活吧。在中国历史上,无意识造成的真正精英是“老三届”。这一批人在文革前完成了初高中教育,文革前的初中高中教育水平恐怕不比今天一般的本科教育低,这批人由于历史原因被分散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1978年,一切回到了原点。这批人是中国人的精英,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真正的精英,懂知识、受得了委屈、懂担当。现在,这批人要退休了。而现在,孩子进一步,社会让一步;孩子进一步,老师让一步;孩子进一步,家长让一步。这样的教育怎么行?更何况,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思考。
我父亲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儿子教育孙子。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我说:“《三字经》没读过?”他说:“你不就是想说 ‘养不教,父之过’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前两天不还讲《弟子规》的吗?《弟子规》里说‘守孝悌,次谨信’你都不让你老爸高兴,凭什么我让我老爸高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今天已经全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作为家长,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儿子的老师看他不成器,揍他两下,罚站一会儿,这是应该的。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惩戒。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如果校长惩戒确实犯了错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几下,我会感谢老师。我相信,大多数老师是有大爱的。我希望老师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还得拿着大棒。新东方创造了不起的教育界奇迹,我是觉得这个论坛要发出一点真实的声音,要告诉这个社会,教育不是这样。再不要简单地这么说了,快乐教育、快乐学习、成功教育,都成功还了得?
我觉得,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所以,到今天我对中国教育还是四个字——“我不相信”。
我现在只希望孩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孩子考不考国内的大学我无所谓,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过完这样一辈子。更何况,人类到底有多少年谁都不知道。霍金说还有200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会跟我的孙子说不要生孩子了。这是一句笑话吗?
我们现在要让孩子尽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们把未来的选择权放开给他,因为我们对孩子负不起责任。不像我们小时候,生活很困难、社会不发达、经济也不发达,但是我们的父母还能对我们负责任。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父母,他们敢骂孩子、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今天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哪怕是一个眼神,没准明天就能把长辈杀了。
我讲《弟子规》讲到“守孝悌”时,叫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反面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以备我选用作反面例子。不一会儿,助手告诉我:打印纸没有了。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也许这个想法很突兀,应该想办法如何让孩子学习更成功,但我内心“不相信”,所以我选择把我的真实想法跟各位校长、老师汇报。如果我们再不把一些虚幻的东西弄清楚,我们是要完蛋的。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恐怕未必应该全然简单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简单地认为,教育就应该跟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是应该跟社会“对着唱的”。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现在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这样教育的本体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来给教育赋予那么高的地位和价值,在今天都已经被打乱了。
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只有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大概在那时候还能考虑让我的孙子留在国内受教育。这是我的真心话,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校长首先把我当成一个学生,其次把我当成一个家长,最后把我当一个晚辈老师,给予批评教育。我刚才讲的没有一句假话,全是真话。当然,季羡林先生教过我“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9-9-2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2-22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4-9-4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5-13
- 行业 广告媒体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2-22
- 行业 教育科研
爱心故事
大厅里妈妈正在织毛衣,听到阳台鹦鹉怪声怪气地说“晚上倒”,还有儿子小鸿哈哈的笑声。咦,小鸿刚才不是还在书房里看图画书吗,怎么没几分钟又跑到阳台上了呢。
妈妈想起上周幼儿园王老师说小鸿课上有时不专心呢。
“来”,妈妈让小鸿过来,她拿出一张准备好的卡片,正反面,一个是一只是调皮的小猴子,一个是一只竖着耳朵的土拨鼠,“你的心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傍晚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骑车追逐,那是活泼的小猴子跑出来了;白天搭乐高的时候又安静又集中注意力,那是机警的土拨鼠。你的这两面妈妈都喜欢。很奇怪的是它们不能同时放出来玩,以后由你来管好它们行吗?
“什么时候让小猴子出来好呢? ”妈妈问,“玩枕头大战游戏,山上追着小朋友跑,……”
“什么时候让土拨鼠出来好呢? ”“看书喽,听故事,搭乐高……”
“恩我把卡片放在我的小书包里,天天带着它们,我来管它们”
搭积木的时候,放着土拨鼠这面
滑滑板的时后,放着小猴子这面
过了几天妈妈去接园的时候,王老师说“这一周很奇怪,小鸿好像一下变安静和专心了,只有今天上午课上他突然跑到小行的座位上要拿他的图画书”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王老师说你幼儿园表现好很多,上课时“小猴子”都管的挺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把土拨鼠的图片放在桌子上提醒我呢,下课时我才翻过来吧小猴子放出来”
“不过今天在幼儿园上课时小猴子把钥匙偷走了,溜出去了一会儿,但还好,没多久,我发现了,抓回了小猴。”
“恩,小猴子真调皮,再想想办法以后怎么让它偷不到钥匙”妈妈拍着小鸿的背。
大厅里妈妈正在织毛衣,听到阳台鹦鹉怪声怪气地说“晚上倒”,还有儿子小鸿哈哈的笑声。咦,小鸿刚才不是还在书房里看图画书吗,怎么没几分钟又跑到阳台上了呢。
妈妈想起上周幼儿园王老师说小鸿课上有时不专心呢。
“来”,妈妈让小鸿过来,她拿出一张准备好的卡片,正反面,一个是一只是调皮的小猴子,一个是一只竖着耳朵的土拨鼠,“你的心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傍晚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骑车追逐,那是活泼的小猴子跑出来了;白天搭乐高的时候又安静又集中注意力,那是机警的土拨鼠。你的这两面妈妈都喜欢。很奇怪的是它们不能同时放出来玩,以后由你来管好它们行吗?
“什么时候让小猴子出来好呢? ”妈妈问,“玩枕头大战游戏,山上追着小朋友跑,……”
“什么时候让土拨鼠出来好呢? ”“看书喽,听故事,搭乐高……”
“恩我把卡片放在我的小书包里,天天带着它们,我来管它们”
搭积木的时候,放着土拨鼠这面
滑滑板的时后,放着小猴子这面
过了几天妈妈去接园的时候,王老师说“这一周很奇怪,小鸿好像一下变安静和专心了,只有今天上午课上他突然跑到小行的座位上要拿他的图画书”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王老师说你幼儿园表现好很多,上课时“小猴子”都管的挺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把土拨鼠的图片放在桌子上提醒我呢,下课时我才翻过来吧小猴子放出来”
“不过今天在幼儿园上课时小猴子把钥匙偷走了,溜出去了一会儿,但还好,没多久,我发现了,抓回了小猴。”
“恩,小猴子真调皮,再想想办法以后怎么让它偷不到钥匙”妈妈拍着小鸿的背。
1、将问题外化:犯错的是“小猴子”,它跑出去了 孩子不会觉得妈妈觉得自己坏,而是可以一块协商怎么管心里的小猴子?
叙事疗法最注重将问题外化,它的名言“问题是问题,你是你”。因为一旦外化(调皮不专心的是”小猴子“,就和主体有所区分,所谓“没有坏孩子,只有做过坏事的孩子”,问题变得可以处理,孩子也不容易抵触。故事里小鸿更把自己当成管理者,他还想做了错事的是小猴子,他比较容易去面对就老师和家长。
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怎么看待犯了“错误”的孩子:
A, 孩子=问题?
B, 孩子=问题制造者?
C, 问题是孩子的全部?
D, 问题将永远存在(不可改变)?
家长和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孩子某次的错误“实体化”,给孩子贴上标签——比如“调皮不专心的孩子”,他真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场景都调皮不专心吗?还是仅仅在某个时间段某种种场景不专心?
区分并肯定孩子拥有两部分品质本身就给孩子予信心,故事里的妈妈告诉小鸿,这两个形象都是他,我爱他的每一面(让孩子体会到爱、接纳和归属感)。但是他要想办法管好这两个“小动物”(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和自主感),在他们各自适当的时候出来。蕴含的意义是:妈妈并不认为活泼好动不好了,只是在上课和其它某些场合才不好,“让它们在各自适当的时候表现出来”甚至还体现了对孩子活泼好“动"的一面的欣赏。
对孩子切忌乱贴”标签“,其实孩子的每一个个性品质都可以区分出不同部分,家长和咨询师要做的工作恰恰是反“实体化”,帮孩子解除不良的标签(如“调皮不专心的孩子”,”懒惰的孩子“等),接纳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管理的力量。
2、选择的动物形象最好是孩子熟悉和喜欢的,比如:猴子(动)和土拨鼠(静),如果某个形象对你的孩子有特别的意义,那更好,家长适宜依据您孩子的喜好来选择对他来说有意义的形象。
3、对于低年龄孩子来说,图片形象远远比“语言”提醒要有效得多,卡片上的两个可爱的形象,一面是小猴子的形象,一面是土拨鼠的形象,提醒他“何时适合放谁出来”。
4、妈妈让小鸿“要想办法管好这两个“人”,在它们各自适当的时候表现出来。”言语中传达了对孩子能自我管理的信任,这种“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本身就有促进改变的功效。“期望效应”,就是你相信孩子有良好的动机或能力,他真的会变得更容易做到。
5、监督孩子并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自律,因为如果只有在妈妈的监督下孩子才能做到,那反倒形成依赖性了。培养孩子的自律是逐步让孩子自己学会管好自己。在故事里,小鸿被赋予了自主权来“管小猴子”,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小鸿也学会了怎么管自己(该专心的时候专心,该玩的时候玩!)
6, 经常遇到一些家长问:”一段时间这个方法执行的不错,过一段时间又复发了怎么办呢? 有时候甚至退步的挺厉害的时候怎么办呢?”
孩子一段时间执行的不错,偶尔又做不好,这时候家长们要关注积极面。如果只看消极面,会觉得,“糟糕,又不管用了”;如果看积极面,会很惊喜地发现,“一周时间就改善了 70%”,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关注积极面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故事里妈妈可以问“小鸿,你这一周小猴子大部分都没乱跑,老师也说你幼儿园表现好很多,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让孩子自己来讲他的成功经验比家长和老师表扬要好得多,在重要他人面前,他会自己总结“成功经验”,并体会到莫大的成就感和自豪(胜任感:”我能做到!“),讲述的同时也内化了行为规则。
有时儿童成长是进三步退两步的,甚至个别时候会进两步退三步,这时候更需要家长关注孩子的积极成长,这样孩子遇到挫折时会更有韧性,也更能坚持和自我激励。
叙事疗法最注重将问题外化,它的名言“问题是问题,你是你”。因为一旦外化(调皮不专心的是”小猴子“,就和主体有所区分,所谓“没有坏孩子,只有做过坏事的孩子”,问题变得可以处理,孩子也不容易抵触。故事里小鸿更把自己当成管理者,他还想做了错事的是小猴子,他比较容易去面对就老师和家长。
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怎么看待犯了“错误”的孩子:
A, 孩子=问题?
B, 孩子=问题制造者?
C, 问题是孩子的全部?
D, 问题将永远存在(不可改变)?
家长和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孩子某次的错误“实体化”,给孩子贴上标签——比如“调皮不专心的孩子”,他真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场景都调皮不专心吗?还是仅仅在某个时间段某种种场景不专心?
区分并肯定孩子拥有两部分品质本身就给孩子予信心,故事里的妈妈告诉小鸿,这两个形象都是他,我爱他的每一面(让孩子体会到爱、接纳和归属感)。但是他要想办法管好这两个“小动物”(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和自主感),在他们各自适当的时候出来。蕴含的意义是:妈妈并不认为活泼好动不好了,只是在上课和其它某些场合才不好,“让它们在各自适当的时候表现出来”甚至还体现了对孩子活泼好“动"的一面的欣赏。
对孩子切忌乱贴”标签“,其实孩子的每一个个性品质都可以区分出不同部分,家长和咨询师要做的工作恰恰是反“实体化”,帮孩子解除不良的标签(如“调皮不专心的孩子”,”懒惰的孩子“等),接纳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管理的力量。
2、选择的动物形象最好是孩子熟悉和喜欢的,比如:猴子(动)和土拨鼠(静),如果某个形象对你的孩子有特别的意义,那更好,家长适宜依据您孩子的喜好来选择对他来说有意义的形象。
3、对于低年龄孩子来说,图片形象远远比“语言”提醒要有效得多,卡片上的两个可爱的形象,一面是小猴子的形象,一面是土拨鼠的形象,提醒他“何时适合放谁出来”。
4、妈妈让小鸿“要想办法管好这两个“人”,在它们各自适当的时候表现出来。”言语中传达了对孩子能自我管理的信任,这种“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本身就有促进改变的功效。“期望效应”,就是你相信孩子有良好的动机或能力,他真的会变得更容易做到。
5、监督孩子并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自律,因为如果只有在妈妈的监督下孩子才能做到,那反倒形成依赖性了。培养孩子的自律是逐步让孩子自己学会管好自己。在故事里,小鸿被赋予了自主权来“管小猴子”,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小鸿也学会了怎么管自己(该专心的时候专心,该玩的时候玩!)
6, 经常遇到一些家长问:”一段时间这个方法执行的不错,过一段时间又复发了怎么办呢? 有时候甚至退步的挺厉害的时候怎么办呢?”
孩子一段时间执行的不错,偶尔又做不好,这时候家长们要关注积极面。如果只看消极面,会觉得,“糟糕,又不管用了”;如果看积极面,会很惊喜地发现,“一周时间就改善了 70%”,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关注积极面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故事里妈妈可以问“小鸿,你这一周小猴子大部分都没乱跑,老师也说你幼儿园表现好很多,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让孩子自己来讲他的成功经验比家长和老师表扬要好得多,在重要他人面前,他会自己总结“成功经验”,并体会到莫大的成就感和自豪(胜任感:”我能做到!“),讲述的同时也内化了行为规则。
有时儿童成长是进三步退两步的,甚至个别时候会进两步退三步,这时候更需要家长关注孩子的积极成长,这样孩子遇到挫折时会更有韧性,也更能坚持和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