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泽森音响于全新升级启幕的嘉泽中心体验店内,盛大举办了“挪威electrocompaniet音乐之旅2025新品发布会”。此次活动成功吸引了众多行业媒体记者以及经销商伙伴亲临现场,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北欧美学与模拟科技完美融合的品牌,推出其全新旗舰前级EC 5。活动现场,Electrocompaniet市场/销售总监Lasse Danielsen先生专程到场,与各位来宾深入分享了品牌理念以及新品诞生的幕后故事。


Lasse Danielsen先生在发布会上介绍到,音乐之旅是一个1973年成立于挪威的品牌,至今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其产品以高品质和独特的设计语言著称,在全球音响市场拥有忠实用户群体。该品牌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与生产,所有产品均在挪威本地制造,确保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完全控制。

品牌创立之初,便将目光聚焦于专业音响领域。初代2X25W纯A类后级一鸣惊人!这台后级首次将无负反馈技术、巨无霸级电源供应系统应用到小功放机上,著名的《Audio Critic》杂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声的放大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音响界引起了巨大反响。Electrocompaniet也因此一举成名,成为欧洲模拟放大的重要声音之一,为其在音响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asse 还介绍到音乐之旅的功放曾被迈克尔·杰克逊专辑专辑《HIStory》录音混音过程中用作监听设备,因其出色的音频还原能力和对音箱的强大控制力而受到顶级录音师青睐。在《HIStory》专辑的封面上,"技术支持"一栏中特别鸣谢了Electrocompaniet这一合作,使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并奠定了其在专业与高保真音响领域的地位。

Lasse 说音乐之旅与Vivid Audio存在技术渊源,Vivid创始人Laurence Dickie在设计Nautilus鹦鹉螺音箱时,因难以找到足够推力的功放,最终选用音乐之旅已停产的NEMO功放进行驱动。两者名称分别源自儒勒·凡尔纳小说中的“尼莫船长”与“鹦鹉螺号”潜艇,形成文化上的呼应。

全新发布的EC5前级放大器是音乐之旅历时近十年构思、三年研发的成果,定位为品牌有史以来最高端的前级产品,旨在实现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而非小幅改进。该产品在慕尼黑音响展首次亮相时,以其庞大的体积和创新的设计引起广泛关注。

EC5前级采用全模拟信号路径设计,配置一个7英寸IPS彩色显示屏,未使用任何继电器或数字处理电路,电源部分也摒弃开关电源,转而使用定制的环形变压器,确保信号纯净度。整机内部结构分为三层,通过一厘米厚的铝板将电源与其他电子部件完全隔离,防止干扰。

Lasse 说音乐之旅与Vivid Audio存在技术渊源,Vivid创始人Laurence Dickie在设计Nautilus鹦鹉螺音箱时,因难以找到足够推力的功放,最终选用音乐之旅已停产的NEMO功放进行驱动。两者名称分别源自儒勒·凡尔纳小说中的“尼莫船长”与“鹦鹉螺号”潜艇,形成文化上的呼应。

EC5配备了自主研发的音量控制系统,支持900多个0.1dB精度的调节步进,且无论音量大小,信号路径长度保持一致,避免因电位器变化导致的失真或衰减。该系统为纯模拟设计,不依赖数字控制或继电器切换。

EC5提供四个平衡输入、两个非平衡输入以及对应的输出接口,支持红外遥控和专用App远程控制,可通过App实现输入切换、音量调节及左右声道平衡调整等功能。尽管无内置串流功能,但App可集成管理其他支持设备。

音乐之旅强调其所有产品均采用全平衡、全分立元件和A类放大架构,从CD播放器到功放到前级均运行于纯A类状态(仅输出级例外),这是其声音特质的核心所在。他们认为这种设计能最大程度保留音乐的整体感与自然表现力。
EC5前级特别针对音乐之旅AW800后级进行了声学调校,以实现最佳匹配效果,发挥系统的整体潜力。官方建议用户尽可能使用平衡连接方式,以充分发挥其电路设计优势。

音乐之旅开发的App不仅可用于EC5,还可统一控制旗下所有具备网络功能的产品,未来固件更新将允许用户自定义显示屏样式,如仪表风格等,并可通过网络推送升级。App已支持中文界面,由本地团队协助翻译完成。

EC5具备音源音量记忆功能,可为不同输入源(如CD机、串流器)保存独立的音量设定,切换时自动调用对应值,避免因信号电平差异造成音量突变,提升使用便利性与用户体验。

紧接着,Vivid Audio的国际销售经理Ewald Verkerk先生也亲临发布会现场。他上台分享了Vivid最新推出的Cu系列新品所蕴含的核心技术与前沿创新。Vivid Audio新推出的Giya Cu,依旧秉承了品牌轻量化、低储能以及高刚性的设计理念。其技术亮点在于采用了全新优化过的复合材料单元结构,并改良了声学腔体,使得振膜的运动更加线性,失真率显著降低。此外,全系列音箱继续沿用了Vivid标志性的反谐振管(Tapered Tube)吸能技术,这一设计有效抑制了单元背波的共振现象。同时,通过重新设计的内部力学支撑结构和箱体曲线,音箱在保持其纤薄外观的同时,也获得了更高的结构稳定性。新一代的专利驱动单元与升级后的分频网络相互配合,使得Cu系列在动态表现、解析力、瞬态响应以及音场一致性方面均有了进一步提升,为用户带来了更加精准、通透且富有速度感的声音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