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当我听见父母们说“我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很棒”时,我总是会默默摇头,这种教育也许的确很好,但是这就足够了吗?


选自《富爸爸穷爸爸》P138



我不是很同意我们孩子在大学之前的把全部精力放在学科上,这是非常有问题的,这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其他机会,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就是这个道理,谁说这样的“高级”词汇只能出现在大学的课本里?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在青少年教育中,你可以把上面的厂商换个我们个体就行了。

因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是单纯的,独立的个体,我们除了要教自己所擅长的学科以外,我们还要自己加强学习,给孩子更多后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读死书,死读书的状态只会出现在一些不成功的人身上。


权衡利弊,合理运用时间,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自己的想法,这才是我们应该在小学中学阶段给我们孩子的,这样会赢得更多可能的未来。


09年我就遇到过初三联考全市前十的一个女学生,父母带她来见我,我就给了她这样的建议,现在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你只不过为自己赢的了一点点时间而已,那你现在更应该思考的是你接下来的打算怎么用这个自己刻苦高效赢回来的时间?(只针对同届罢了)



而更多的家长可能没有这种幸福的烦恼,他们遇到的问题估计是“我们家孩子聪明呢,就是不肯好好学”、“只要他努力一点,他肯定能进前十名”、“某某游戏害死他了”。



这样我只能说你得想想过去,你们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在自己的身上,有些事情不是花钱就有用的,我现在就会放弃很多工作的时间,回家陪陪姑娘,这样的“边际”效应就可以突显。


(又是个经济学的词,许多人觉得不好理解,其实这就像隔着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没什么神秘的了。

经济学家把所研究的各种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

边际分析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与因变量变动的关系。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量称为边际量。在考虑一个决策时,重要的是考虑边际量,因此,要运用边际分析法。)


好好读读这段文字,不就是很多孩子初二数学里面一直学不好的函数嘛。呵呵,学习的目的是武装自己,就好比打游戏,但总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会了这些有何妙用,(孩子们打游戏可都精着呢,说明他们懂且很在行)


那怎么学习就没了激情呢?还是理解的问题,也是教育的问题。强调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这也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未完待续


大红人敬上


2017.8.7      



[ 本帖最后由 WRB_70 于 17-8-7 14: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