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原帖由 鼓楼 于 07-2-23 10:28 发表
大学有门课:音乐分析,很好听,从作者,到创作年代、创作背景,到曲式、结构、旋律、声部、乐器、手法、风格、特色等一一剖析,比较过瘾。 ...
鼓楼的帖子引起我的同感。在书橱中取出约翰-怀特的《音乐分析》再次翻阅,倍感亲切。书中从音乐因素、音乐动机、曲式、旋律、节奏、和声、对位、音响等诸多方面,对音乐的形成和效果进行分析,是真正的欣赏音乐的钥匙。在听乐曲时,我会在旋律融合中、在和声融合中、在各器乐组的融合中,单找一个声部跟进听读,欣赏他的独特处理与声部韵味,比大呼隆的整体效果来得有意思。在看乐团演奏时,我喜欢具体关注木管组的不同器乐的演奏,也比较喜欢木管组的音色,弦乐组的小提琴是比较大气的,气势磅礴,也比较赞叹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配角地位(但《黄河大合唱》的“黄河颂”则是大提琴的主角地位)。在铜管中,我喜欢圆号,觉得音色最好听。乐团,最好是四管配置的,最丰富,最有代表性,也就最好听。当然,听听室内乐的清淡,也比较休闲。但我的最爱,还是管弦乐团振聋发聩、让你热血沸腾的非一般感觉。对于民乐,我觉得还是独奏曲、小乐队、齐奏曲比较好,大型的民族乐团合奏,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从理论上讲,有匹配上的先天不足,音色出现谐振,显得质感缺失。所以,但凡好的民乐曲,还是齐奏的多,大型民族管弦乐曲也是主题声部突出,不太轻易使用交响的。大学有门课:音乐分析,很好听,从作者,到创作年代、创作背景,到曲式、结构、旋律、声部、乐器、手法、风格、特色等一一剖析,比较过瘾。 ...
至于群众中的小乐队,不太讲究,协调就好、娱乐就好、有规模就好,以旋律进行为主,对位、和弦、复调慎用。最主要的,是小乐队在群众中,有亲切感,有归属感,有成就感,使音乐不再遥远。
希望天和乐坛兴旺起来,使音乐不再遥远,我们业主的幸福生活更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