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餐点孩子们出来做早操啦,当然爸爸们也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做操哦!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孩子没主见,家长该反省一下自己了
大人都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
他们性格温和,
很少与人发生矛盾,
为父母省了不少力气。
可如果孩子过于顺从,
凡事没有主见,
总是把“我要不要怎样”、
“我应该怎样”挂在嘴边,
就不是一种好现象了。
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
到时候,谁来帮他做决定呢?
孩子缺乏主见,
教育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家长过于焦虑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做的不好、做的不对,
害怕他们犯错误,
当孩子的行为和自己期望的不同时,
他们就开始感到焦虑。
这些父母通常会在无意间对孩子
提出过多的约束或者过分的苛求。
大人本就是孩子心中的权威,
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失去自我,
并产生畏惧心理,
对一切安排唯命是从,
不敢说、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父母享受被需要的感觉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价值体现
就是被孩子需要,
他们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
并把这当做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没主意的孩子是因为
父母总在帮他出主意,
在这类家长心里,
那些都是大人决定的事,
不需要孩子操心。
孩子上小学时为他选择兴趣班,
上中学为他选文理科,
上大学帮他选专业,
毕业了帮他选工作、选对象
……
3.家庭育儿观点不一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观点不统一,
是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孩子身边经常出现多种声音,
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 ◆ ◆ ◆ ◆
想要孩子有主见,
就要多给他们表达意愿的机会。
学会说“我不知道”
敢于说“抱歉”和“不知道”的家长
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家长。
就算已经为孩子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也可以再问问他有没有更好的想法,
“妈妈希望你再想一想。”
不断地鼓励他们自己思考,
强化孩子自我处理的能力。
多用启发式的话语
“明天去公园,你觉得需要准备些什么?”
“去超市,你想买什么?”
“现在是游戏时间,你想做什么游戏?”
在保证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
孩子的自主选择可以涉及到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己选择穿哪件衣服,
自己选择早餐吃什么,
自己选择周末的游戏活动
……
把买东西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可以提前告诉他们一些购买的原则,
包括价格和实用性等。
引导孩子坚持自我
家庭就像小社会,
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在
不同的意见中找到自己的想法。
家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
首先问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
最初的时候,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没主见的孩子会在这时表现的非常迟疑,
家长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而不是立刻否定他,
“算了算了,知道你没什么主见。”
让孩子明白,
别人怎么说、怎么做不是最重要的,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说出来之后,
只要他的想法不会造成危害,
大人就不要干涉他们的决定,
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
小游戏
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
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例如家长给孩子出一个难题,
请让孩子来“帮帮忙”。
“下雨天,衣服干不了怎么办?”
“天越来越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暖和起来?”
当孩子给出解决一个方案之后,
再不断地追问他,
“还可以怎样呢?”
引导他们想出各种新奇的办法,
提升孩子思维发散的能力。
通过游戏,孩子会发现
原来同一个问题有这么多的解决办法,
原来我也是很有主意的,
孩子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
变得更有主见。
大人都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
他们性格温和,
很少与人发生矛盾,
为父母省了不少力气。
可如果孩子过于顺从,
凡事没有主见,
总是把“我要不要怎样”、
“我应该怎样”挂在嘴边,
就不是一种好现象了。
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
到时候,谁来帮他做决定呢?
孩子缺乏主见,
教育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家长过于焦虑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做的不好、做的不对,
害怕他们犯错误,
当孩子的行为和自己期望的不同时,
他们就开始感到焦虑。
这些父母通常会在无意间对孩子
提出过多的约束或者过分的苛求。
大人本就是孩子心中的权威,
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失去自我,
并产生畏惧心理,
对一切安排唯命是从,
不敢说、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父母享受被需要的感觉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价值体现
就是被孩子需要,
他们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
并把这当做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没主意的孩子是因为
父母总在帮他出主意,
在这类家长心里,
那些都是大人决定的事,
不需要孩子操心。
孩子上小学时为他选择兴趣班,
上中学为他选文理科,
上大学帮他选专业,
毕业了帮他选工作、选对象
……
3.家庭育儿观点不一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观点不统一,
是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孩子身边经常出现多种声音,
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 ◆ ◆ ◆ ◆
想要孩子有主见,
就要多给他们表达意愿的机会。
学会说“我不知道”
敢于说“抱歉”和“不知道”的家长
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家长。
就算已经为孩子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也可以再问问他有没有更好的想法,
“妈妈希望你再想一想。”
不断地鼓励他们自己思考,
强化孩子自我处理的能力。
多用启发式的话语
“明天去公园,你觉得需要准备些什么?”
“去超市,你想买什么?”
“现在是游戏时间,你想做什么游戏?”
在保证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
孩子的自主选择可以涉及到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己选择穿哪件衣服,
自己选择早餐吃什么,
自己选择周末的游戏活动
……
把买东西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可以提前告诉他们一些购买的原则,
包括价格和实用性等。
引导孩子坚持自我
家庭就像小社会,
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在
不同的意见中找到自己的想法。
家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
首先问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
最初的时候,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没主见的孩子会在这时表现的非常迟疑,
家长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而不是立刻否定他,
“算了算了,知道你没什么主见。”
让孩子明白,
别人怎么说、怎么做不是最重要的,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说出来之后,
只要他的想法不会造成危害,
大人就不要干涉他们的决定,
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
小游戏
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
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例如家长给孩子出一个难题,
请让孩子来“帮帮忙”。
“下雨天,衣服干不了怎么办?”
“天越来越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暖和起来?”
当孩子给出解决一个方案之后,
再不断地追问他,
“还可以怎样呢?”
引导他们想出各种新奇的办法,
提升孩子思维发散的能力。
通过游戏,孩子会发现
原来同一个问题有这么多的解决办法,
原来我也是很有主意的,
孩子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
变得更有主见。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
家长须知,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6个坏习惯
父母的的一言一行,无论是好是坏,善恶美丑,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这些行为会深深地印在孩子脑海里,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成长。
一、沉迷电子产品,不爱运动
有的父母特别喜欢玩手机,下班回家就一头扎进手机里,周末也不出门,平时很少运动,从来不陪孩子游戏。不爱运动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孩子跟着变“懒”。
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在运动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对大脑发育有着积极意义,运动能力不达标的孩子,学习也很难学好。甚至有些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看韩剧、看网剧,这些影视作品中充满了成人化的情节,对孩子的思维冲击非常大,容易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认知。
建议:放下手机和平板,多带孩子出门看一看、走一走、跑一跑。热爱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还可以调节心情、活跃思维。适合孩子的运动非常多,踢毽子、跳绳、蹦床、滑滑梯、还有各种球类运动,家长们可以善用巧思,参与到孩子的游戏活动中,这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深化亲子感情。
二、负面的评价他人
“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答应了帮忙又说临时有事。”
“你爸爸真是,总记不住事情,整天忙什么。”
“你奶奶做饭太难吃了,以后我们少去她那儿。”
总是用你xx开头,把孩子身边的人全都抱怨了一遍,导致孩子对身边的人留下坏印象,他也渐渐变得爱抱怨、不尊重他人。
建议:抱怨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做出坏的表率,造成他们的负面情绪。
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情,公正的评价他人,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和埋怨,多理解身边的人,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相互体谅,家庭生活才能更加和谐。
三、不遵守公共规则
过马路时,左右看看没有车,也没有交警,就带着孩子闯红灯;在景区,明明挂着“禁止攀爬”的牌子,还让孩子坐上去拍照;需要排队等待时总喜欢插队;在地铁里饮食等等。
这些行为会让孩子误认为,只要没人监督,想做什么都可以。
建议: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的一举一动就是他们生活的行为准则,不遵守规则不仅影响公共秩序,还会威胁自身安全,我们务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讲秩序的好榜样。
四、为孩子花钱大手大脚
有的家长吃穿用度十分节俭,舍不得买给自己买东西,对孩子却十分大方,各种玩具、电子产品照给不误,认为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经常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或者为了鼓励孩子考高分而给他们买昂贵的奖品,用奖品来刺激孩子进步,导致孩子丧失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大手大脚,并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质量,反而会让他们养成乱花钱的坏毛病,加重家庭的负担。
建议:父母要注意理性消费,不能过度的溺爱孩子,让孩子明白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向他们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例如,有计划的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把省下的钱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五、不耐烦,大吼大叫
家长们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忙着家务活,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难免力不从心。
“你怎么这么让人头疼”、“太不省心了”、“你就不能安静会儿”。孩子对大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大吼大叫,或者无意间变现出的不耐烦,很容易伤害他们的心灵,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觉得自己是一个负担。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不爱和我沟通”或者“孩子好像和我不亲近”。
建议:一定学会调整自己情绪,为孩子做好表率。如果每个人都把工作上的“情绪垃圾”带回家,家庭迟早会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多给孩子一点耐心,他们只是想得到你的关心和陪伴而已。
六、“说一套,做一套”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抱有一种“我能,你不能”的心态,常常“说一套,做一套”,如自己熬夜看电视剧,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乱扔垃圾,却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自己在公交车上从来不让座,却教育孩子必须尊老爱幼、懂得谦让。
把对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的日常行为完全分割,终有一天会被孩子揭破。
建议:想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行,就必须先注意自身的言行。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开始,例如作息规律、不讲粗话、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
父母的的一言一行,无论是好是坏,善恶美丑,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这些行为会深深地印在孩子脑海里,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成长。
一、沉迷电子产品,不爱运动
有的父母特别喜欢玩手机,下班回家就一头扎进手机里,周末也不出门,平时很少运动,从来不陪孩子游戏。不爱运动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孩子跟着变“懒”。
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在运动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对大脑发育有着积极意义,运动能力不达标的孩子,学习也很难学好。甚至有些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看韩剧、看网剧,这些影视作品中充满了成人化的情节,对孩子的思维冲击非常大,容易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认知。
建议:放下手机和平板,多带孩子出门看一看、走一走、跑一跑。热爱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还可以调节心情、活跃思维。适合孩子的运动非常多,踢毽子、跳绳、蹦床、滑滑梯、还有各种球类运动,家长们可以善用巧思,参与到孩子的游戏活动中,这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深化亲子感情。
二、负面的评价他人
“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答应了帮忙又说临时有事。”
“你爸爸真是,总记不住事情,整天忙什么。”
“你奶奶做饭太难吃了,以后我们少去她那儿。”
总是用你xx开头,把孩子身边的人全都抱怨了一遍,导致孩子对身边的人留下坏印象,他也渐渐变得爱抱怨、不尊重他人。
建议:抱怨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做出坏的表率,造成他们的负面情绪。
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情,公正的评价他人,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和埋怨,多理解身边的人,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相互体谅,家庭生活才能更加和谐。
三、不遵守公共规则
过马路时,左右看看没有车,也没有交警,就带着孩子闯红灯;在景区,明明挂着“禁止攀爬”的牌子,还让孩子坐上去拍照;需要排队等待时总喜欢插队;在地铁里饮食等等。
这些行为会让孩子误认为,只要没人监督,想做什么都可以。
建议: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的一举一动就是他们生活的行为准则,不遵守规则不仅影响公共秩序,还会威胁自身安全,我们务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讲秩序的好榜样。
四、为孩子花钱大手大脚
有的家长吃穿用度十分节俭,舍不得买给自己买东西,对孩子却十分大方,各种玩具、电子产品照给不误,认为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经常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或者为了鼓励孩子考高分而给他们买昂贵的奖品,用奖品来刺激孩子进步,导致孩子丧失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大手大脚,并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质量,反而会让他们养成乱花钱的坏毛病,加重家庭的负担。
建议:父母要注意理性消费,不能过度的溺爱孩子,让孩子明白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向他们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例如,有计划的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把省下的钱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五、不耐烦,大吼大叫
家长们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忙着家务活,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难免力不从心。
“你怎么这么让人头疼”、“太不省心了”、“你就不能安静会儿”。孩子对大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大吼大叫,或者无意间变现出的不耐烦,很容易伤害他们的心灵,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觉得自己是一个负担。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不爱和我沟通”或者“孩子好像和我不亲近”。
建议:一定学会调整自己情绪,为孩子做好表率。如果每个人都把工作上的“情绪垃圾”带回家,家庭迟早会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多给孩子一点耐心,他们只是想得到你的关心和陪伴而已。
六、“说一套,做一套”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抱有一种“我能,你不能”的心态,常常“说一套,做一套”,如自己熬夜看电视剧,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乱扔垃圾,却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自己在公交车上从来不让座,却教育孩子必须尊老爱幼、懂得谦让。
把对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的日常行为完全分割,终有一天会被孩子揭破。
建议:想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行,就必须先注意自身的言行。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开始,例如作息规律、不讲粗话、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9-3
- 行业 教育科研